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之道讲记 a2 前言▪P2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我常讲,上这个课不一定马上能让你解脱,马上成八地菩萨、阿罗汉。但一定可以使大家建立一个非常稳固的佛法正知见基础,这样就可以选择我们所要修的法门,就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内在的问题?而且是在这一生解决,不是等死后。所以建立佛法正知见的基础有多重要!我们这些老学员,十年来从不间断熏习,因为他们都得到了某部分的受用,所以对佛法坚信不疑,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择法眼,知道佛法的不共特质,就有能力抉择流行中的诸佛常法与弟子的论述,知道什么样的法是可以解脱受用的正见,什么样的法只是方便带我们进入门的。

  “﹝佛法从有情说起﹞ 凡宗教和哲学,都有其根本的立场;认识了这个立场,即不难把握其思想的重心。佛法以有情为中心、为根本的,如不从有情着眼,而从宇宙或社会说起,从物质或精神说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义。”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研究法,有的探求宇宙第一因;有的从整个社会形态来谈;再有从我们的身心来研究的,像唯物论就只重视物质;唯心论只重视心灵精神,这些都没有把握重点。如果广泛的探讨宇宙的第一因,那是永远不可得的。譬如要探讨我们上一辈子,如果能看到上一辈子,那前面还有上上辈子,往前引申就永无止尽了,找不到第一因,那又如何能解决问题?科学也是一样,直至今日还是找不到第一因。从物质上要素上已经发现了夸克,但还不是最微细的,夸克还是由于六个条件的组合而成的。所以如果从宇宙的第一因去探讨,那是永远不可得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想象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第一因――上帝,但那是幻想的产物。

  导师点出了重点:研究佛法一定要从有情本身开始。从佛陀的出家悟道弘法到涅槃,就可以看出佛陀要解决的就是众生生命的苦迫。每一个人一生都很苦,尤其是佛陀时代,每个人都很苦:物质条件不好、政治动乱、大国吃小国,特别是印度种姓阶级的那种生活,每一个人真的都非常苦。人们想解脱,其实是要解决我们生命中的苦迫。生命的苦迫很广泛,除了身心当下的种种痛苦烦恼以外,最大的恐惧就是面对死亡的问题,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了又变成什么,面对死亡,没有一个不恐惧、不害怕的!这是无限的大苦啊!佛法一定要回到我们有情即人类的本位来解决问题,回到主题来,回到根本立场来。佛法要解决的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有地位有钱的人有烦恼,生活环境不好的人有烦恼,身体好与不好的人,感情好与不好的人,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忧悲恼苦,但共同的痛苦烦恼就是面对死亡问题时何去何从。所以一定要回到一个根本来,要解决就是我们当下身心的问题,要面对苦迫的问题,先从有情说起。如果不回到这个立场来,去探讨宇宙的第一因有意义吗?能解决我们什么问题?如果认为上帝是第一因,信仰上帝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烦恼了吗?这都不是根本问题。

  导师点出了重点:学佛不是广泛地探讨宇宙的真理,查出第一因。就像现在有人问宇宙飞船上到底有几颗螺丝钉?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生物?请问,研究这个有意义吗?多少颗螺丝钉与解除你的痛苦烦恼一点关系都没有!有没有生物能解决我们的痛苦烦恼吗?注意听,我们不是在探讨那些问题,不是从社会学识去探讨第一因,而是要从我们的身心去探讨,回到一个根本来,人生的苦迫,生活的苦迫,精神的压力,面对死亡的压迫,这些如何解决?连身心当下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怎么能解决我们死后的问题?所以虽然是从有情说起,并不是说只是关心我们当下的身心而已,是说从这里下手去探讨,从能明白、观察、体会的近处去下手,最后比较深入证入时,也能解决生死的问题,所以从有情说起,这一点是主要的。

  “探究人生意义而到达深处,即是宗教。世界的宗教,各种各样的,含义也大有出入。但有一共同点,即人类苦于外来──自然、社会以及自己身心的层层压制,又不能不依赖他、爱好他;感到自己的缺陷、渺小,而又自信自尊,想超越他、制用他。有情在这样的活动中,从依赖感与超越感,露出有情的意向,成为理想的归依者。宗教于人生,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一般的宗教,无论是自然宗教,社会宗教,自我宗教,都偏于依赖感。自己意向客观化,与所依赖者为幻想的统一,成为外在的神。因此有人说,宗教是必然有神的。他们每以为人有从神分出的质素,这即是我们的自我、心或灵魂。如基督教说:人的灵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中国也说:天命之谓性。藉此一点性灵,即可与神接近或合一。”

  回溯历史可看到人类的发展,刚开始知识还没有很开,受制于大自然很多无形的力量,如气候变化包括地震等天灾,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所受的压力很大,所以就产生了无奈感,感觉人类很渺小,个人很渺小,好象外在有一种力量在控制而无法抗拒。慢慢的,就以为外在一定有一个大力者,所以就先降服了,而产生祭拜等信仰崇拜。但人类的思想会逐渐演变,开始是依赖感,后来发觉我们的力量也许可以超越控制外在的力量。拜拜就是祈他庇佑,那是一种依赖感。以后变成持咒,就是应用咒语的力量要控制、超越那个无形的所谓大力者。人类的意向就随着这样的因缘在变化,慢慢地就有理想化的东西了――理想的归依者。

  一般的宗教都偏于依赖感。从比较大的基督教或回教来看,他们都认为有一个造物主――上帝,你只要相信归依他,依赖降服于他,好好侍奉他,死了就能到天堂得永生,在上帝的国度里就永恒不灭了,这就是依赖感。这种依赖感是“自己意向的客观化,与所依赖者为幻想的统一,成为外在的神。”人类感到自然界的这些大力不是我们能抗衡的,内心自觉很渺小,觉得外面总有一个实在的大力的有主宰控制权的一位神――上帝。其实这是自己意向的客观化,也就是内心的需求和理想化。由于自己的内心不能安住,所以想象成外在有这样一个大力神的存在。这一种意向的客观化,其实是依赖者和自己幻想的统一,而产生了所谓外在的神。如果说外面有神、上帝、大主宰者,其实那是我们心灵意向的幻相而产生的,是从自己意向的理想化而影射出来的。

  有人认为,我们的自我、心或是灵魂上有神(主宰者),而我们这个人就是从神那里分出来的一些质料原素或某一种灵而变成的。因此产生一个想象,我们是从神那里来的,现在叫做“自我”,在里面有一个叫“我”的东西,它是从神那里来的。以本体论的理论是:我们是从本体分出某一点原素到这里来的,死后就回到本来那个地方去,这个观念就叫“我、心、灵魂、自性”。比如基督教说人的灵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中国人也说天命之谓性,就是藉这么一点灵性即可与神接近或合一。如果是婆罗门教,他们认为是从大梵天来,死后就回大梵天去。注意啊,有些修行人的理念就与大梵天的合一理论很相似。

  “他们又说:人的缺陷罪恶,是无法补救的,惟有依赖神,以虔诚的信仰,接受神的恩赐,才有希望。”

  注意听!佛法与这个观念根本不同!神教者的观念认为一切都是由神来控制主宰的,我们自己本身有很大的缺陷,唯有罪恶,那是无法补救的,只有依靠神的力量来恩赐,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神的救度。基督教说我们是羔羊,上帝就像牧羊人。所有神教的观念就是只有依赖神,自己毫无办法,因为我们是罪恶的,内在是空虚的,只有靠神的救度,这是唯一的办法,所以我们要侍奉神。注意听!这就是神教者的观念。为什么要先谈这些?后面讲到佛法的法义时,你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这个神教的观念害得我们像哈巴狗一样,除了永远的臣服外,没有一个人能自主觉醒,因为你只是一个依赖者、被创造者、降服者,你无法真正的解脱自在。我们要先清楚其它宗教和神道者的观念,再讲到佛法特质时,你才了解:原来佛法的特质和这个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不会落入神教者的想象中。更重要的是,在佛教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观念,如果不纠正,就会与神教观念混淆不清:我们业力深重,不可能靠自己解脱,只有靠佛菩萨的加被护持,死后就到哪里去,其它没有办法,这样岂非与神教者一样?注意哦!佛教与一般宗教的不同之处,这个重点后面还会详加研究。

  “所以一般宗教,在有情以外,幻想自然的精神的神,作为自己的归依处,想依赖他而得超脱现实的苦迫。这样的宗教,是幻想的、他力的。佛教就不然,是宗教,又是无神论。”

  也许有人会惊疑:“为什么佛教是无神论,而不是崇拜一个外在的神?”佛教讲的是开发智能,人人都有解脱成佛的可能,而不是要依赖上帝。而且佛教讲无常无我,否定常而不变的主宰(上帝)。佛教讲的是实际,也就是在我们当下的生命身心中,在生活的经验中都可以体会到它的真相。在一个明白人的指导下,每一个人同样可以体证真相而解脱,这不需依赖,不需他力加持。佛法的无神论是否认主宰的意思,不是否认六道中的天界和鬼神。佛教承认的六道,其中的鬼神和我们一样是众生,他不是大力者、操纵者、主宰者。这就是佛教的无神论思想。

  “佛说:有情的一切,由有情的思想行为而决定。”

  佛陀说,众生思想观念的错误导致了行为的错误,因而带来痛苦烦恼。由于观念的无知,对真相的不了解,于是对一切万法产生贪爱执着。当你明白真相时,观念正确了,行为也就能导正,痛苦烦恼自然止息。所有问题都出自于错误思想而导致行为的造作,因此必须探讨法的真相,不再迷惑,不再有错误的知见,导正了观念,行为就会正确,那就不会再带来后面的痛苦烦恼。从这里也可以了解业力:我们的身体行为(包括言语)会产生后面的作用,那就是业力。我们之所以会痛苦烦恼,是处理事情的行为不当而致,往前追溯是思想观念有问题,佛陀主要点醒我们这一点。众生的痛苦烦恼生死轮回都是自己造作的,不…

《解脱之道讲记 a2 前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