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一章 中道之内容及其意义▪P8

  ..续本文上一页。他认为空呢?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所以最后认为是什么都没有,否定了一切,这个就入断灭了,这个就是偏颇。对《般若经》的空义呀,变成极端的发展,这个是不对的,误解了,误解了空义。那么另外一部分呢,

  萨婆多部偏于一切法有,即堕于常边。

  萨婆多部就是一切有部,不管是三世实有论,或者是过未无体,现在实有,其实,最后都归于一切法,最后是有。所以就执着在常的这一边,我们从这个条件就可以了解了:龙树时代呀,他的前面就是部派佛教,变成有两个极端的发展:有部就执着在最后常的实有这一边;方广道人解释空义,落入断灭的这一边。

   为了挽救这种偏病,所以龙树探《阿含》及《般若》的本意。特明此缘起即空的中道,以拯拔那「心有所著」的偏失者,使之返归于释迦的中道。

   这几句话也很重要!今天龙树菩萨他那个时代呀,也就是刚好这样的因缘条件之下,一边发展到空义的偏颇变成断灭;一边是执着在实有,变成常见。龙树菩萨就是为了破这个两边极端发展产生的执着,这种弊端,龙树才造了《中论》出来破这些,离两边才叫中道。但是,龙树他根据什么来破呢?导师这里就点出重点:他是依据《阿含经》以及《般若经》!探讨《阿含经》跟《般若经》的本意,才了解缘起即空。也就是说缘起跟空是不二的。你把它偏颇发展了,产生弊端了,他现在把两边偏颇的地方找出正确的法源,让两边的思想都知道它的错谬在哪里导正,破除断见也破除常见,归于中道,这个中道才是释迦佛陀真正的本意。所以导师就点出来了。龙树菩萨他是初期大乘阐扬大乘空义的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今天讲的《中论》,讲的缘起性空义,也可以看出他的内容根本是什么,也就是不离《阿含》跟《般若经》的空义,这一点大家就要把握住了。如果我们今天讲大乘佛法,如果以龙树菩萨的中观的思想来看,他既然抉择的是《阿含》的本意,也抉择了《般若》的本意,那么我们就了解了龙树菩萨讲的空,跟佛陀的本意,跟《般若经》的真实的本意是不是一贯的,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明白了。

   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说,导师他今天要让我们明白的大乘真正的空义,跟根本佛法佛陀真正的本怀的空义有没有不同?没有!完全是一致的,这个地方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大家要注意!因为大乘佛法从龙树菩萨以后,开始产生了不同体系的学说,那么就有共于这些共法的部分又有另外产生不共的部分。所谓的不共,就是跟根本的佛法有些不同的,那我们现在就要注意了:导师抉择大乘佛法三大系的理论,最后他要阐扬的是初期大乘的行解,初期大乘的行解是什么?就是龙树菩萨这个中道的思想。导师他的学法,了解法,阐扬法,是立足于根本佛法,而阐扬的是初期大乘,这个观念也要明白!立足于根本佛法而不是站在小乘的思想,注意听!他只是在法义上探源,知道法的根本是什么,佛法的不共特质是在哪里?就在《阿含经》,就可以展现出来。

   所以,立于根本佛法的立足点是在《阿含》。但是佛陀时代的佛法,这些形态并不一定适合于未来这个广大时空背景的需要,必须满足于所有的众生的话,那种现象、那种需要还是应该用大乘的初期的行解来展现、来利益众生,这个才是更符合佛陀真正的本意。所以导师才讲,立足于根本佛法之纯朴。但是要阐扬的是初期大乘的行解,这一点大家要明白!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很多人批评导师,好像说你阐扬的是小乘的思想,错了!导师让你们明白《阿含经》的内容只是要让你知道探源,知道法的根本是什么?而真正导师的思想是在行大乘的菩萨道。我们上次在上《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已经讲了,那么这个地方更清楚的让我们明白,龙树菩萨的内涵是这样子,其实导师把握的还是这样子,我们看到这里就知道了,龙树菩萨那个时代的背景,面对的是佛法的分化,一边落到实有的,一边落到偏空的,把空有决然的分成两边,这个都是极端发展。好,龙树菩萨他的时代因缘,刚好大乘要兴起,他利用这样的因缘,把这两个极端破掉,显出佛法的本意。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了解到,出一位圣者,还要怎么样?时空背景的条件那!当时出个龙树菩萨,是因为当时需要——那个时代。现在出个导师,也是现在佛教的历史走到这个地方是需要的。如果从这一点来看,落于断、落于常,那请问:我们现在的佛法有没有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界讲的法,宗派的思想,有没有这些问题?我想比这个问题还更严肃!因为龙树菩萨还没有法灭的威胁呀。龙树菩萨以后的发展,到最后佛法是灭了;那我们现在的发展如果照那个模式,最后佛教会不会灭?所以导师现在要抉择的,不只是龙树菩萨当时的时空背景而已,是跟法灭有关系的这种抉择是不是更重要?大家就知道了,我们现在在研究这个就深具意义了。

   学者不能巧得佛法的实义,多落于二边,所以特称此综贯性相空有的为中道。纵贯性跟相、空跟有,所以叫中道。相,就是我们讲的一切外表现象;性,是内涵、内容。相就是有嘛,性就是空嘛一样的,所以性相空有其实是同样的意思。我们都落在两边,把现象分开了,把空有分开了,隔阂了。今天要把这个问题贯穿,把这个问题破掉,把它贯穿纵贯,这个叫中道。所以龙树的中道论,不外乎不著名相与对待(宗归一实),综贯性相及空有(教申二谛)。中观大乘的特色,实即是根本教义完满的开展。

   所以导师介绍龙树菩萨的中道论,要我们明白他的根本在哪里,为什么有《中论》?不离开这两个根本:一个是不着名相,一个是不落对待。那么要纵贯性相跟空有,这个就是中观大乘的特色了,我们今天要讲到初期大乘,初期的中观大乘,那我们就要明白了,噢!就是在贯穿空有跟性相嘛,因为那个时代的偏颇,而展现出来的这个中道是什么?其实就是根本教义完满的开展,也就是才能衬托出佛法真正圆满的根本教义是什么。那我们就知道了,导师这样的抉择,把龙树菩萨中观的精神分析、深入、了解、抉择以后,他肯定的指出来了。那我们今天学,要学什么?当然要学这个根本的教义!是圆满的根本教义,我们才能真正的离两边得受用。

   今天我们的传统佛法,演变到今天,因为理论多了好几家,体系不同,甚至于最严重的是什么?认为中观讲的毕竟空竟然是认为不了义,甚至于再严重的认为是恶取空。那我请问: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观念,反而认为后来的理论才是正确的,那我们今天问题就大了。导师的抉择就是把几千年来的佛教,不管是法义、宗派、演变、经论种种的内涵都一一抉择得这么清楚,把龙树菩萨的根本精神也抉择出来,然后肯定龙树菩萨法的、体会、精神才是佛法的根本本意。肯定这一点,你知道这个意义有多大吗?导师不但显正,他还要破除什么?传统中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抉择,这点很重要!我们传统的佛法延伸到现在二、三千年,普遍现在接受的观念,刚好跟这个相反,大家要注意!所以这个就牵涉到我们中国祖师的判教的问题,导师认为最根本、最重要、最圆满的是这个东西。但是,这些在我们传统的判教里面认为他是不圆满的,这个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如果我们接受传统的观念,那我们的修行方法会跟这个相违背;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念,我们的修行方法才有跟他一样的机会,才有体会到真实法义的机会,那你说这个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那问题就来了,到底谁对?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判断对不对?这个法义如果我们本身不深入、不体证,我们凭什么来判断对不对!这个就是我们困难的地方。但是至少导师他今天所判断,所讲的,所引申的,他的论著中有三四十本,我们可以一一的去探讨去抉择,然后最要紧的就是我们如何在这样正确的法去实证,真的达到那个功效,这个我们才能肯定。

   如果我们照传统的观念,到今天为止看到普遍的教界,几个人在谈解脱受用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都不谈解脱受用呢?因为那个已经不重要了,解脱不解脱已经不重要了;理论正确不正确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在等待往生就好了,你说是不是?这个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哟!几个人来谈证的问题?如果不证,那请问:如何来抉择这些祖师大德们说的到底是谁对?如果对跟错都已经不关重要了,那佛法还有特质吗?跟传统的民俗信仰、跟信上帝、跟信他力那还有什么不同?佛法的特质也不见了,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所以我们今天在研究这些法,看导师在抉择,他根据什么?我们真的要好好体会,我们今天即使听导师的话,也不能盲目,真的要用心去体会去抉择,因为这个是关系到什么?关系到我们未来际的慧命,我们要为自己负责,我们不能盲目的只是信仰,这是为我们自己呀!你要听,随便听,随便信,随便过日子,那是个人的问题,我们都不反对。但是如果你为自己,真正的为自己负责,那我们就要好好把这个法好好去体会,好好用心的去抉择了,不然耽误的是自己,你说是不是呢?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一章 中道之内容及其意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