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2▪P3

  ..续本文上一页至我们都可以通过止观来修皈依、修发心、修戒律、修正见,每一种都可以通过止观来修。那么这个修的特点也就是观察修、安住修。

  修皈依,无非它的目标就是引发我们对三宝信心,保持对三宝的信心,那么我们每天要念三皈依,然后要不断地思惟轮回的苦、三恶道的苦,不断地思惟佛菩萨的功德,引发这种对三宝的向往、依赖之心,那么这就是属于皈依的修行。从对三宝的生起皈依之心,到保持皈依之心,到最后成就三宝的功德,其实这个过程都没有离开三宝。所以这个要不断通过修行来完成。

  那同样,发心也是一样,这个菩提心、出离心它的生起,也要通过观察修,你要经常要观轮回是苦、观三恶道苦,尤其现在人最不容易生起出离心,因为现在的人他感觉不到苦,可以麻醉他的(对)苦(的感受)的这种娱乐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很多人他并不觉得苦。他如果不觉得苦的话,他就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尤其现在人很自私, 他会觉得:六道众生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所以也不可能生起菩提心。所以你要把这个出离心和菩提心调(动)起来。因为我们现在的心是什么心?我们现在的心,习惯的心就是凡夫心,就是贪嗔痴的心。如果按我们习惯的用心,那我们每天都在修,其实我们每天也都在修行,我们修什么行?我们在修凡夫行,我们每天都在修贪嗔痴的心,是不是?我们都在修贪嗔痴。这是我们的习惯,我们不知不觉。比如我们每天会说很多闲话,每天会做很多无聊的事情,会东想西想,其实都是在这种凡夫心的推动下,我们在说些什么,我们在做些什么,不自觉地说些什么,不自觉地在做些什么。然后这些所说的、所做的,同时又强化了我们这种固有的心理基础,使固有的不良习惯、不良心理得到强化。其实就是这样子。所以,如果我们不做特别的观察修的话,我们很难把这个出离心给调动起来,如果我们不做特别的观察修的话,我们很难把这个菩提心给调动起来。

  所以,你要修出离心,你就要经常思惟死亡不定,思惟轮回是苦,尤其要思惟三恶道的苦。你经常要这样想,你每天都要这样想。你每天都要这样想一遍,你才会知道三界不是久居之地,我们现在的安逸只是暂时的,我们现在所谓的这种安全,它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这个思惟,而且不是思惟一天、二天,你要每天都思惟,你要形成一种习惯,否则的话你就会进入你固有的心理习惯里面去。因为我们固有的习惯心理力量太大。

  同样对菩提心的修行也是一样,你要每天要思惟。怎么思惟?比如说像道次第论里面讲的七因果、自他相换,你要每天要做这样的思惟,你要不思惟的话,你的菩提心你就很难地生起。

  所以,这些观察修,从观察修帮助我们获得这种要出离解脱、要利益一切众生的心理,也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就是我们要培养这样的一种心理。当然有的人本身就有这样的一种心理,但是你这样的一种心理在你心里边它力量有多大呢?是不是力量很大呢?有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当然我们学佛、出家人的多少都会有,但是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边,我们的那些凡夫心、贪嗔痴它的念头可能要比它大一百倍、大一千倍,如果我们没有通过特定的呵护,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想在我们的心灵里边占有主导地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发心,我们要好好去修,也还要通过止观来修,直到我们修到天天每时每刻都能保持这种出离心、菩提心,那么我们的这个修行也就成功了,这个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行也就算是成了。

  那么还有,同样地戒律的修行也是一样,比如说每一条戒,从解脱戒到菩萨戒,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不能杀生、不能偷盗……其实你也可以通过止观来修。为什么不能杀生?为什么不能偷盗?为什么不能邪淫、妄语?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修,我们可以思惟杀生的过患,不杀生的功德。当我们学习不偷盗的戒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思惟:偷盗有哪一些过患?不偷盗有哪一些功德?不偷盗对我们生命的改善它有多大的好处?偷盗对我们的生命会带来多大的负面的影响?会给我们未来的生命造成多大的痛苦、不良结果?每一条戒我们都能够从这样的二个方面去思考,一个是持戒的功德,一个是不持戒的过患。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思考了之后,我们自然也就能够安住在这种戒的修行里边。所以,同样戒的修行我们也可以通过止观的方式去修行。

  那么,正见更是一样,也可以通过止观来修行。从闻思的正见,到获得空性的正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要瓦解我法二执,完全要靠止观的力量。如果没有止观的力量,你所获得的空性见的,你所获得闻思的见,那只是一种知识性的东西。当然对你的生命的改变会有作用,但是没有办法究竟地解决你生命的问题。

  所以,整个佛法的修学,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主要有二块。一块就是我们对佛法的修行,我们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个五大要素就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完整的认识。那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上,我们须要能够一步一步地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地落实到心行上,否则,我们所学的这些佛法就只会成了纸上谈兵,说起来夸夸其谈,做起来一无是处。那么如果我们这样学习的话,那就得不偿失,那是划不来的。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这样的一个内容。

  大家合掌。(回向)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