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02▪P3

  ..續本文上一頁至我們都可以通過止觀來修皈依、修發心、修戒律、修正見,每一種都可以通過止觀來修。那麼這個修的特點也就是觀察修、安住修。

  修皈依,無非它的目標就是引發我們對叁寶信心,保持對叁寶的信心,那麼我們每天要念叁皈依,然後要不斷地思惟輪回的苦、叁惡道的苦,不斷地思惟佛菩薩的功德,引發這種對叁寶的向往、依賴之心,那麼這就是屬于皈依的修行。從對叁寶的生起皈依之心,到保持皈依之心,到最後成就叁寶的功德,其實這個過程都沒有離開叁寶。所以這個要不斷通過修行來完成。

  那同樣,發心也是一樣,這個菩提心、出離心它的生起,也要通過觀察修,你要經常要觀輪回是苦、觀叁惡道苦,尤其現在人最不容易生起出離心,因爲現在的人他感覺不到苦,可以麻醉他的(對)苦(的感受)的這種娛樂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很多人他並不覺得苦。他如果不覺得苦的話,他就沒有辦法生起出離心。尤其現在人很自私, 他會覺得:六道衆生和我有什麼關系啊?所以也不可能生起菩提心。所以你要把這個出離心和菩提心調(動)起來。因爲我們現在的心是什麼心?我們現在的心,習慣的心就是凡夫心,就是貪嗔癡的心。如果按我們習慣的用心,那我們每天都在修,其實我們每天也都在修行,我們修什麼行?我們在修凡夫行,我們每天都在修貪嗔癡的心,是不是?我們都在修貪嗔癡。這是我們的習慣,我們不知不覺。比如我們每天會說很多閑話,每天會做很多無聊的事情,會東想西想,其實都是在這種凡夫心的推動下,我們在說些什麼,我們在做些什麼,不自覺地說些什麼,不自覺地在做些什麼。然後這些所說的、所做的,同時又強化了我們這種固有的心理基礎,使固有的不良習慣、不良心理得到強化。其實就是這樣子。所以,如果我們不做特別的觀察修的話,我們很難把這個出離心給調動起來,如果我們不做特別的觀察修的話,我們很難把這個菩提心給調動起來。

  所以,你要修出離心,你就要經常思惟死亡不定,思惟輪回是苦,尤其要思惟叁惡道的苦。你經常要這樣想,你每天都要這樣想。你每天都要這樣想一遍,你才會知道叁界不是久居之地,我們現在的安逸只是暫時的,我們現在所謂的這種安全,它是非常脆弱的。所以,這個思惟,而且不是思惟一天、二天,你要每天都思惟,你要形成一種習慣,否則的話你就會進入你固有的心理習慣裏面去。因爲我們固有的習慣心理力量太大。

  同樣對菩提心的修行也是一樣,你要每天要思惟。怎麼思惟?比如說像道次第論裏面講的七因果、自他相換,你要每天要做這樣的思惟,你要不思惟的話,你的菩提心你就很難地生起。

  所以,這些觀察修,從觀察修幫助我們獲得這種要出離解脫、要利益一切衆生的心理,也就是這樣的一種心理,就是我們要培養這樣的一種心理。當然有的人本身就有這樣的一種心理,但是你這樣的一種心理在你心裏邊它力量有多大呢?是不是力量很大呢?有的人可能根本就沒有。當然我們學佛、出家人的多少都會有,但是在我們的心靈世界裏邊,我們的那些凡夫心、貪嗔癡它的念頭可能要比它大一百倍、大一千倍,如果我們沒有通過特定的呵護,出離心和菩提心如果想在我們的心靈裏邊占有主導地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發心,我們要好好去修,也還要通過止觀來修,直到我們修到天天每時每刻都能保持這種出離心、菩提心,那麼我們的這個修行也就成功了,這個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行也就算是成了。

  那麼還有,同樣地戒律的修行也是一樣,比如說每一條戒,從解脫戒到菩薩戒,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不能殺生、不能偷盜……其實你也可以通過止觀來修。爲什麼不能殺生?爲什麼不能偷盜?爲什麼不能邪淫、妄語?爲什麼?爲什麼不可以這樣做?我們也可以通過觀察修,我們可以思惟殺生的過患,不殺生的功德。當我們學習不偷盜的戒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思惟:偷盜有哪一些過患?不偷盜有哪一些功德?不偷盜對我們生命的改善它有多大的好處?偷盜對我們的生命會帶來多大的負面的影響?會給我們未來的生命造成多大的痛苦、不良結果?每一條戒我們都能夠從這樣的二個方面去思考,一個是持戒的功德,一個是不持戒的過患。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去思考了之後,我們自然也就能夠安住在這種戒的修行裏邊。所以,同樣戒的修行我們也可以通過止觀的方式去修行。

  那麼,正見更是一樣,也可以通過止觀來修行。從聞思的正見,到獲得空性的正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要瓦解我法二執,完全要靠止觀的力量。如果沒有止觀的力量,你所獲得的空性見的,你所獲得聞思的見,那只是一種知識性的東西。當然對你的生命的改變會有作用,但是沒有辦法究竟地解決你生命的問題。

  所以,整個佛法的修學,我們今天給大家講的主要有二塊。一塊就是我們對佛法的修行,我們須要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這個五大要素就是給大家提供的一個完整的認識。那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實踐上,我們須要能夠一步一步地落到實處,一步一步地落實到心行上,否則,我們所學的這些佛法就只會成了紙上談兵,說起來誇誇其談,做起來一無是處。那麼如果我們這樣學習的話,那就得不償失,那是劃不來的。

  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這樣的一個內容。

  大家合掌。(回向)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義 02》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