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P3

  ..续本文上一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一个善男子、善女人,人成即佛道成。不可一时觉,一时不觉。依祖师教导,学长明灯,长期觉照。努力努力。

  修行人要象“大圆镜”,物来即应,物去不留。勿学“照相机”,含藏善恶种子在八识田中。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若果不思前境,念念不住,即无缚。凡夫总想贪便宜,怕吃亏,本来面目无损益。参!

  冬月初二日开业

  有人以为我们修行人能知过去未来。佛教不占卜算命,以四谛法——苦、集、灭、道——来判断一切。现在得好果,是过去载培善根,种了好因。想将来得好果,就要现在栽培善因。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实不虚。重要的是,现在收获不好,勿悲观消极,赶快下良种,合理施肥,把除虫等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将来就有好收成。现在收获虽好,也勿骄傲,不能放松,继续载培下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去劳动,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佛教讲因缘,自己发心,同参道友帮助,诸佛菩萨加被。俗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福慧双修,“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白象挂璎珞”。

  做了好事,回向法界,与一切众生共,希望大家一起好;做了恶事,赶快忏悔,改过就好,勿护自己短处,要怀中解垢衣。还要认识到,倘若大家不好,我个人想好,也好不起来,无缘大慈,无条件地同情他人;同体大悲,见他人受苦,感同身受。修道行人,若受苦时,怪自己过去宿殃,非别人给与,甘心忍受,不怨天尤人。

  《楞严经》说:“如澄浊水,贮于净器,沙土自沉,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永断根本无明”。我们打禅七的目的是要开智慧,要把一盆浊水澄清。参!

  冬月初三日开示

  《六祖坛经》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即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我们天天讲“即心即佛”,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指本心佛性而言。今恐有人对“佛”字搞不清楚,略为说明。佛、法、僧三宝,有住持三宝,一体三宝之别。太子出家,六年苦行,睹明星悟道,由人修行而成佛,是佛宝;说四谛法,是法宝;度 陈如等五比丘为僧宝。佛灭度后,刻铸佛像为佛宝,三藏经卷为法宝,出家受了戒的比丘、比丘尼入三宝数者为僧宝。上两种为住持三宝。六祖讲,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是一体三宝。个个本自具足,释迦成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佛。我们现在若果彻悟自心本来是佛,是理即佛。方向明白,便好修行。照理来讲,魔变成佛,只要作得主,道行高,顿悟并非难事。但众生妄想分别的七识,根深蒂固,魔强法弱,若无真功夫,不易把魔变成佛。魔非外来,出自我心。

  我对众讲话,出于不得已,有责任帮助大家。依经教来讲,不为他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就犯了菩萨戒。

  古人说:“修行贵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时休。参!

  时冬月初四日开示

  六祖讲:“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修不动者,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心净即佛土净,处处是道场,想工夫靠得住,不是关起门来修行,要见世面,在风雨中经得起考验,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吹不动。在火车站热闹的地方,心也不散乱,不容易做到。堂内坐禅,堂外禅坐,假戏当真来做,在喜怒哀乐中见本性,忘记初一、十五,天冷天热,忘却身心世界。努力!

  禅堂又名般若堂,开智慧的地方,无人、我、众生、寿者四相。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智慧为统帅,有智慧如有眼目,无智慧如盲。布施: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中间物。持戒:勿说我持戒,他不持戒。忍辱:有我相即嗔恨。精进:勿分别彼此,勿退道心。禅定:外道有禅定无智慧。智慧:终日修智慧,不见有智慧可修,无智亦无得。

  恃自己有本事,轻慢他人,是我相:我修行、他不修行,是人相;好事归自己,恶事施他人,是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念念不忘,是寿者相。如何才能空四相呢

  参!

  冬月初五解七开示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觅即知君不可见。隐显不定,无少法可得,无立锥之地。一尘不染,心空及第归。

  三个七,二十一天过去了,大家很用功,起早睡晚,功夫有无进步,自己知道。如有好消息,“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天堂不享乐,地狱度众生,息业养神,随缘过日,无忧无虑,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我们要善于吸取《坛经》的精华,从“时时勤拂拭”到“本来无一物”、“能生万法”,都是各人自己宝藏的家珍,理事无碍,卷舒自在。

  念佛是谁

  是本来面目、即心即佛、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灵觉性,假名为心。未说即是,说了不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无开口处,世尊拈花,维摩杜口,临济棒喝,剿绝情识。

  宝所不可指,指即有方所,接近而已,冷暖自知。

  做工夫靠平时,行亦禅,坐亦禅。日常生活工作,不做错事,就是有智慧;心不散乱,就是有定力。

  禅七功德圆满,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解七法语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

  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

  禅性无住,离住禅寂,

  禅性无生,离生禅想。

  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解!

  

  

《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绍云法师开示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