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P2

  ..续本文上一页。”前几年,日本人叫我写字,我写“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他们喜欢。佛性哪有中国人、外国人、江西人、河北人之分

  “凡圣含灵共我家”嘛。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日光勿被云障蔽,真性勿为无明盖覆。“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中道不着中,勿以为我是好人,他是坏人;人我对立,不利团结。

  “心平何劳持戒。”心不平就要持戒。佛的境界——“不戒不犯”。参!

  十月二十四日开示

  禅宗六祖下有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派。临济:行棒喝,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沩仰:示圆相,暗投机,义海畅。曹洞: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云门: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法眼:明六相,总、别、同、异、成、坏。古人因时因地接引学人的方式方法不同,我总觉得《六祖法宝坛经》容易明白。

  有人学佛法,希望有神通,而且强调神通。禅宗不把神通放在首位,认为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都是神通妙用。“雪峰饭头,沩山典座,运水搬柴,不离这个。”所谓“平常心是道。”

  印度婆罗提尊者答异见王问:“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灵。”各个人的本心本性,神通妙用,在日常生活中即表现出来。拿闻性来讲,钟声有生灭,有声时闻;无声时间,性亦不即不离。夜晚无灯光,看不见物体时,黑暗里用手拿东西,知道这是火柴,那是茶杯,碰着什么知什么,眼睛跑到手里来了,千手千眼。北方有人玩把戏,口唱手动,十个手指做男做女做老做幼,一只脚打锣打鼓,全身一齐动,看过么

  什么原因

  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话讲多了,打闲叉。参!

  十月二十五日开示

  《楞严经》中,世尊提出四条清净明诲——淫、杀、盗、妄。经中教导我们:摄心为戒,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蒸沙作饭,终不可得。此经以戒淫为首。诸天寿命长短,以淫轻重来衡量。可见戒淫的重要。僧尼是人天师表,特别注意,若果表现不好,受人毁谤。出家人断淫,居士戒邪淫。

  可惜有种人,发心修行,又没有听过经教,自己满以为成佛很易,贪求神通。个人住在茅蓬,能耐劳苦,自耕自食,静坐用功,因为无人指点,不持戒律,盲修瞎炼,结果心狂发魔,欲升反坠。

  我们应以这种人为戒,首先要明白佛教道理,亲近善知识,与众同居,互相策励,不贪神通,不着空见,发长远心,以五戒十善为基础。日常生活,对顺逆境界,无喜亦无忧,见好的不贪求,见恶的不怖畏,事过便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以法为乐。参!

  十月二十六日开示

  世间上众多人生活在一起,假使个个无名无姓,社会就乱套了,于是有姓张姓李;但有了姓氏,你的我的,互相争执,又生出许多恼烦来。“照见五蕴皆空”,但不能坏世间法。何故这样说

  社会公认的东西,我个人不能否定,例如茶杯与饭碗,原料一样,大的叫饭碗,小的叫茶杯,无真实意义,勉强立名,本质都是地、水、火、风。本来面目,何分男女老幼,但世间法男子不能跑到女厕去。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用功到豁达空,若无明眼人指点,就会跑错路,应注意。

  《维摩诘经》中谈不二法门,法自在菩萨言:“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不灭,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德守菩萨言:“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 为入不二法门。”那罗延菩萨言:“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出不入,是为入不二法门。”乃至“不乐涅槃,不厌世间”、“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各人发表见解。后来,文殊菩萨赞叹维摩居士的默然不语,逐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参!

  十月二十七日开示

  古人把调心喻如牧牛。牛在未穿鼻前,乱碰乱撞,为害庄稼;穿鼻以后,听牧童牵引;经过长期训练,终于驯服,离了绳索,也不乱动。牛喻妄心,牧童也是妄心,为了约束妄心,以妄除妄。若认为牧童是真心便错。真不立,妄本空。牵鼻之绳,法则也,想在正轨上行走,无法便无准则,便有出轨遇险之虞。牛是很有力量的,不会使用它,为害不少,破坏力强;会使用,利益同样大。心性亦耳,损 益由人运用,转识成智,换名不换体,能降的心,所降的妄,二俱远离,人法双忘。

  会做人,可以做出很多有益的于人类的事,不会做人,做坏事,甚至犯法坐牢。所以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办道,可以做出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事。

  我们办道,又如一人与万人战,无始习气如万人,持戒有力,则不怯弱;有定力则勇猛精进,中途不退”有智慧力则不畏前境,不怕艰险。靠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功。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参!

  十月二十八日开示

  佛言祖语,有些教人了生死,有些说无生死可了;有些教人开智慧,有些又说无智亦无得;有些教人修行,有些又说无修无证。究竟怎么一回事

  

  譬如有人在外流浪,人叫归家,等归了家,无忧无虑。又如以前生病,需要服药;病愈身体健康,无须再服药。但要知道,你虽归家,还有未归家的人在,你虽恢复健康,还有害病的人在。

  原来佛理平等,法有三乘。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声闻缘觉二乘修四谛十二因缘;菩萨乘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法无优劣,众生根器有差别。无有定法名阿耨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佛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们现在是人,先学会做人的方法。倘若做人尚且做不好,如何做菩萨

  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学习佛法,譬如食蜜,中边皆甜。佛法圆融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要被我执法执所缚,要破我执,破法执。参!

  十月二十九日开示

  永嘉禅师《证道歌》云:“不除妄想不求真”,真如妄想不异居。“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二之性即佛性,灌输佛法于色身,色身即法身。“不求真,不断妄”,要转变妄想,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转识成智。“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不取不舍。“真不立,妄本空。”真妄无自性,因真立妄,因妄立真。水的作用,有益又有害。煮饭要水,但也有水灾、水肿。反之,借妄想,发大愿,广度众生,妄想成妙用。“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真如之性,湛然不动。“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悟了无生法忍,生死自在,荣辱既妄,忧喜何有。“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豁达空,外道断灭空。“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一鼻孔出气。“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灵觉之性 ,不离十二时中,见闻觉知。“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灵光洞达,无所不遍,不可得中只么得。”灵光洞达,无所不遍。诸佛悟之而不曾得,众生迷之而不曾失。“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心法双忘,明心见性,学佛法,忘记佛法。

  我们用功,逼出无始烦恼习气,业识种子,放得下,即过了关,三心不可得。华藏界,极乐界,娑婆界,界非界,非界界,重重摄,各无碍,无墙阻隔。百千灯,同一光,本无通,安有碍,清净大海,消溶香臭。参!

  十月三十日开示

  六祖讲定慧等学:“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电流是体,发光 是用,内容与形式统一,身心打成一片,性相如如。灯泡有红色绿色,电流无红绿,电力强灯明,电力弱灯暗,内外互相联系。修行人对此要研究研究。俗云:“言为心声。”说的话如何,乃内心的表现,心口相应,内心清净,则三业清净。内心不正,行为不正,运用智慧,判断问题,见外境不乱即是定的作用。

  再讲一个譬喻,这间房子,由砖瓦木石水泥等各种因素造成,除了人工、材料之外,我这间房子的实体了不可得,只有一个房子的空名。佛教讲空、假、中道理。人是地、水、火、风集合,形成眼、耳、鼻、舌、身。我们的思想,是真如本性起的作用。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鼻、舌、身当时即坏。灵觉之性,各人本自有之,与天同寿,不生不灭。无量寿,无量光,与佛一样,只要修行用功,就可以达到。明理之后,轻安无虑,心情舒畅。思想转变,依旧穿衣吃饭,悟了还同未悟时;所谓“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终日了生死,不见有生死可了。把自己的生死问题,尚且放在一边,还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挂碍。如果有,就是发菩萨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广度有情,满菩提愿。参!

  冬月初一日开示

  达摩祖师《破相论》云:“烧香者,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无为正法之香,薰诸臭秽,无明恶业。一戒香,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定香,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慧香,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解脱知见香,观照常明,通达无碍。佛在世时,令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

  “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以觉明了,喻之为灯。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真正觉灯,照破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一灯燃百千灯,燃灯无尽,故号长明。”

  我们现在烧的香、点的灯,都是世间有为法,不明佛理,积习难返。须知做好事则香,做坏事则臭。应当以实际行动…

《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绍云法师开示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