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前幾年,日本人叫我寫字,我寫“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他們喜歡。佛性哪有中國人、外國人、江西人、河北人之分
“凡聖含靈共我家”嘛。
“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日光勿被雲障蔽,真性勿爲無明蓋覆。“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余。”中道不著中,勿以爲我是好人,他是壞人;人我對立,不利團結。
“心平何勞持戒。”心不平就要持戒。佛的境界——“不戒不犯”。參!
十月二十四日開示
禅宗六祖下有臨濟、沩仰、曹洞、雲門、法眼五派。臨濟:行棒喝,玄要分,賓主別,人與境,奪不奪。沩仰:示圓相,暗投機,義海暢。曹洞:傳寶鏡,定君臣,行正令。雲門:顧鑒咦,一字關,透者希。法眼:明六相,總、別、同、異、成、壞。古人因時因地接引學人的方式方法不同,我總覺得《六祖法寶壇經》容易明白。
有人學佛法,希望有神通,而且強調神通。禅宗不把神通放在首位,認爲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都是神通妙用。“雪峰飯頭,沩山典座,運水搬柴,不離這個。”所謂“平常心是道。”
印度婆羅提尊者答異見王問:“在胎爲身,處世爲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靈。”各個人的本心本性,神通妙用,在日常生活中即表現出來。拿聞性來講,鍾聲有生滅,有聲時聞;無聲時間,性亦不即不離。夜晚無燈光,看不見物體時,黑暗裏用手拿東西,知道這是火柴,那是茶杯,碰著什麼知什麼,眼睛跑到手裏來了,千手千眼。北方有人玩把戲,口唱手動,十個手指做男做女做老做幼,一只腳打鑼打鼓,全身一齊動,看過麼
什麼原因
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話講多了,打閑叉。參!
十月二十五日開示
《楞嚴經》中,世尊提出四條清淨明誨——淫、殺、盜、妄。經中教導我們:攝心爲戒,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蒸沙作飯,終不可得。此經以戒淫爲首。諸天壽命長短,以淫輕重來衡量。可見戒淫的重要。僧尼是人天師表,特別注意,若果表現不好,受人毀謗。出家人斷淫,居士戒邪淫。
可惜有種人,發心修行,又沒有聽過經教,自己滿以爲成佛很易,貪求神通。個人住在茅蓬,能耐勞苦,自耕自食,靜坐用功,因爲無人指點,不持戒律,盲修瞎煉,結果心狂發魔,欲升反墜。
我們應以這種人爲戒,首先要明白佛教道理,親近善知識,與衆同居,互相策勵,不貪神通,不著空見,發長遠心,以五戒十善爲基礎。日常生活,對順逆境界,無喜亦無憂,見好的不貪求,見惡的不怖畏,事過便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以法爲樂。參!
十月二十六日開示
世間上衆多人生活在一起,假使個個無名無姓,社會就亂套了,于是有姓張姓李;但有了姓氏,你的我的,互相爭執,又生出許多惱煩來。“照見五蘊皆空”,但不能壞世間法。何故這樣說
社會公認的東西,我個人不能否定,例如茶杯與飯碗,原料一樣,大的叫飯碗,小的叫茶杯,無真實意義,勉強立名,本質都是地、水、火、風。本來面目,何分男女老幼,但世間法男子不能跑到女廁去。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用功到豁達空,若無明眼人指點,就會跑錯路,應注意。
《維摩诘經》中談不二法門,法自在菩薩言:“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不滅,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德守菩薩言:“我、我所爲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 爲入不二法門。”那羅延菩薩言:“世間出世間爲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于其中不出不入,是爲入不二法門。”乃至“不樂涅槃,不厭世間”、“不著于相、亦不住無相”,各人發表見解。後來,文殊菩薩贊歎維摩居士的默然不語,逐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參!
十月二十七日開示
古人把調心喻如牧牛。牛在未穿鼻前,亂碰亂撞,爲害莊稼;穿鼻以後,聽牧童牽引;經過長期訓練,終于馴服,離了繩索,也不亂動。牛喻妄心,牧童也是妄心,爲了約束妄心,以妄除妄。若認爲牧童是真心便錯。真不立,妄本空。牽鼻之繩,法則也,想在正軌上行走,無法便無准則,便有出軌遇險之虞。牛是很有力量的,不會使用它,爲害不少,破壞力強;會使用,利益同樣大。心性亦耳,損 益由人運用,轉識成智,換名不換體,能降的心,所降的妄,二俱遠離,人法雙忘。
會做人,可以做出很多有益的于人類的事,不會做人,做壞事,甚至犯法坐牢。所以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辦道,可以做出很多有益于人類的事。
我們辦道,又如一人與萬人戰,無始習氣如萬人,持戒有力,則不怯弱;有定力則勇猛精進,中途不退”有智慧力則不畏前境,不怕艱險。靠戒、定、慧叁無漏學成功。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參!
十月二十八日開示
佛言祖語,有些教人了生死,有些說無生死可了;有些教人開智慧,有些又說無智亦無得;有些教人修行,有些又說無修無證。究竟怎麼一回事
譬如有人在外流浪,人叫歸家,等歸了家,無憂無慮。又如以前生病,需要服藥;病愈身體健康,無須再服藥。但要知道,你雖歸家,還有未歸家的人在,你雖恢複健康,還有害病的人在。
原來佛理平等,法有叁乘。人天乘修五戒十善;聲聞緣覺二乘修四谛十二因緣;菩薩乘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法無優劣,衆生根器有差別。無有定法名阿耨菩提,亦無定法如來可說。佛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我們現在是人,先學會做人的方法。倘若做人尚且做不好,如何做菩薩
經雲:“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學習佛法,譬如食蜜,中邊皆甜。佛法圓融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要被我執法執所縛,要破我執,破法執。參!
十月二十九日開示
永嘉禅師《證道歌》雲:“不除妄想不求真”,真如妄想不異居。“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二之性即佛性,灌輸佛法于色身,色身即法身。“不求真,不斷妄”,要轉變妄想,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轉識成智。“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僞。”不取不舍。“真不立,妄本空。”真妄無自性,因真立妄,因妄立真。水的作用,有益又有害。煮飯要水,但也有水災、水腫。反之,借妄想,發大願,廣度衆生,妄想成妙用。“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行、住、坐、臥,真如之性,湛然不動。“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悟了無生法忍,生死自在,榮辱既妄,憂喜何有。“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豁達空,外道斷滅空。“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衆生心中諸佛,念念證真,一鼻孔出氣。“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衆生前,靈覺之性 ,不離十二時中,見聞覺知。“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靈光洞達,無所不遍,不可得中只麼得。”靈光洞達,無所不遍。諸佛悟之而不曾得,衆生迷之而不曾失。“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心法雙忘,明心見性,學佛法,忘記佛法。
我們用功,逼出無始煩惱習氣,業識種子,放得下,即過了關,叁心不可得。華藏界,極樂界,娑婆界,界非界,非界界,重重攝,各無礙,無牆阻隔。百千燈,同一光,本無通,安有礙,清淨大海,消溶香臭。參!
十月叁十日開示
六祖講定慧等學:“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電流是體,發光 是用,內容與形式統一,身心打成一片,性相如如。燈泡有紅色綠色,電流無紅綠,電力強燈明,電力弱燈暗,內外互相聯系。修行人對此要研究研究。俗雲:“言爲心聲。”說的話如何,乃內心的表現,心口相應,內心清淨,則叁業清淨。內心不正,行爲不正,運用智慧,判斷問題,見外境不亂即是定的作用。
再講一個譬喻,這間房子,由磚瓦木石水泥等各種因素造成,除了人工、材料之外,我這間房子的實體了不可得,只有一個房子的空名。佛教講空、假、中道理。人是地、水、火、風集合,形成眼、耳、鼻、舌、身。我們的思想,是真如本性起的作用。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鼻、舌、身當時即壞。靈覺之性,各人本自有之,與天同壽,不生不滅。無量壽,無量光,與佛一樣,只要修行用功,就可以達到。明理之後,輕安無慮,心情舒暢。思想轉變,依舊穿衣吃飯,悟了還同未悟時;所謂“依然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終日了生死,不見有生死可了。把自己的生死問題,尚且放在一邊,還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值得挂礙。如果有,就是發菩薩心,“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廣度有情,滿菩提願。參!
冬月初一日開示
達摩祖師《破相論》雲:“燒香者,非世間有相之香,乃無爲正法之香,薰諸臭穢,無明惡業。一戒香,能斷諸惡。能修諸善;二定香,深信大乘,心無退轉;叁慧香,常于身心,內自觀察,四解脫香,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解脫知見香,觀照常明,通達無礙。佛在世時,令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珍香,供養十方諸佛。
“長明燈者,即正覺心。以覺明了,喻之爲燈。身爲燈臺,心爲燈炷,增諸戒行,以爲添油。智慧明達,喻如燈火,真正覺燈,照破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一燈燃百千燈,燃燈無盡,故號長明。”
我們現在燒的香、點的燈,都是世間有爲法,不明佛理,積習難返。須知做好事則香,做壞事則臭。應當以實際行動…
《禅七講話(惟因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