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七講話(惟因老和尚)▪P3

  ..續本文上一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做一個善男子、善女人,人成即佛道成。不可一時覺,一時不覺。依祖師教導,學長明燈,長期覺照。努力努力。

  修行人要象“大圓鏡”,物來即應,物去不留。勿學“照相機”,含藏善惡種子在八識田中。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爲系縛。若果不思前境,念念不住,即無縛。凡夫總想貪便宜,怕吃虧,本來面目無損益。參!

  冬月初二日開業

  有人以爲我們修行人能知過去未來。佛教不占蔔算命,以四谛法——苦、集、滅、道——來判斷一切。現在得好果,是過去載培善根,種了好因。想將來得好果,就要現在栽培善因。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真實不虛。重要的是,現在收獲不好,勿悲觀消極,趕快下良種,合理施肥,把除蟲等各項“田間管理”工作做好,將來就有好收成。現在收獲雖好,也勿驕傲,不能放松,繼續載培下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去勞動,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好事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佛教講因緣,自己發心,同參道友幫助,諸佛菩薩加被。俗雲:“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要福慧雙修,“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白象挂璎珞”。

  做了好事,回向法界,與一切衆生共,希望大家一起好;做了惡事,趕快忏悔,改過就好,勿護自己短處,要懷中解垢衣。還要認識到,倘若大家不好,我個人想好,也好不起來,無緣大慈,無條件地同情他人;同體大悲,見他人受苦,感同身受。修道行人,若受苦時,怪自己過去宿殃,非別人給與,甘心忍受,不怨天尤人。

  《楞嚴經》說:“如澄濁水,貯于淨器,沙土自沈,名爲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永斷根本無明”。我們打禅七的目的是要開智慧,要把一盆濁水澄清。參!

  冬月初叁日開示

  《六祖壇經》說:“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叁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叁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叁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後代迷人,若識衆生,即是佛性。若不識衆生,萬劫覓佛難逢。只爲衆生迷佛,非是佛迷衆生。自性若悟,衆生即佛;自性若迷,佛是衆生,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我們天天講“即心即佛”,佛者覺也,覺悟就是佛,指本心佛性而言。今恐有人對“佛”字搞不清楚,略爲說明。佛、法、僧叁寶,有住持叁寶,一體叁寶之別。太子出家,六年苦行,睹明星悟道,由人修行而成佛,是佛寶;說四谛法,是法寶;度 陳如等五比丘爲僧寶。佛滅度後,刻鑄佛像爲佛寶,叁藏經卷爲法寶,出家受了戒的比丘、比丘尼入叁寶數者爲僧寶。上兩種爲住持叁寶。六祖講,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是一體叁寶。個個本自具足,釋迦成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爲究竟佛。我們現在若果徹悟自心本來是佛,是理即佛。方向明白,便好修行。照理來講,魔變成佛,只要作得主,道行高,頓悟並非難事。但衆生妄想分別的七識,根深蒂固,魔強法弱,若無真功夫,不易把魔變成佛。魔非外來,出自我心。

  我對衆講話,出于不得已,有責任幫助大家。依經教來講,不爲他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就犯了菩薩戒。

  古人說:“修行貴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時休。參!

  時冬月初四日開示

  六祖講:“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內見自性不動爲禅。”“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修不動者,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心淨即佛土淨,處處是道場,想工夫靠得住,不是關起門來修行,要見世面,在風雨中經得起考驗,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吹不動。在火車站熱鬧的地方,心也不散亂,不容易做到。堂內坐禅,堂外禅坐,假戲當真來做,在喜怒哀樂中見本性,忘記初一、十五,天冷天熱,忘卻身心世界。努力!

  禅堂又名般若堂,開智慧的地方,無人、我、衆生、壽者四相。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以智慧爲統帥,有智慧如有眼目,無智慧如盲。布施:叁輪體空,無施者,無受者,無中間物。持戒:勿說我持戒,他不持戒。忍辱:有我相即嗔恨。精進:勿分別彼此,勿退道心。禅定:外道有禅定無智慧。智慧:終日修智慧,不見有智慧可修,無智亦無得。

  恃自己有本事,輕慢他人,是我相:我修行、他不修行,是人相;好事歸自己,惡事施他人,是衆生相;對境取舍分別,念念不忘,是壽者相。如何才能空四相呢

  參!

  冬月初五解七開示

  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覓即知君不可見。隱顯不定,無少法可得,無立錐之地。一塵不染,心空及第歸。

  叁個七,二十一天過去了,大家很用功,起早睡晚,功夫有無進步,自己知道。如有好消息,“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悟了還同未悟時,依然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天堂不享樂,地獄度衆生,息業養神,隨緣過日,無憂無慮,內無所得,外無所求。

  我們要善于吸取《壇經》的精華,從“時時勤拂拭”到“本來無一物”、“能生萬法”,都是各人自己寶藏的家珍,理事無礙,卷舒自在。

  念佛是誰

  是本來面目、即心即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靈覺性,假名爲心。未說即是,說了不是,相對真理。絕對真理,無開口處,世尊拈花,維摩杜口,臨濟棒喝,剿絕情識。

  寶所不可指,指即有方所,接近而已,冷暖自知。

  做工夫靠平時,行亦禅,坐亦禅。日常生活工作,不做錯事,就是有智慧;心不散亂,就是有定力。

  禅七功德圓滿,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解七法語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

  五陰本空,六塵非有。

  不出不入,不定不亂。

  禅性無住,離住禅寂,

  禅性無生,離生禅想。

  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解!

  

  

《禅七講話(惟因老和尚)》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紹雲法師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