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五蕴论讲记▪P33

  ..续本文上一页它是错的,不能出离,也不清净,也不能解脱,而他们却是认为是解脱,这就是戒禁取。

  我们把其它的论里边写了一点,这个你们看不清楚,我念的时候,把那些看不清的字就可以看 。《俱舍论》第十九卷18,“于非因”,不是那个因,“道”,不是那个道,“谓因道见”,而认为它是因,它是道,这个见叫戒禁取。

  下边一个括号里边,是解释。它说,此于非世间因,非生天因,妄起因执,这是一种。不是世间因,我们说印度的外道,认为大自在天生世界的,婆罗门从他头上生的,刹帝利哪里生的,世间都是他生的。也有这个一种外道,说这个大梵天能生一切。那么现在的其它的宗教,说上帝创造一切。这些都是——不是世间的因妄执为世间的因,世间并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

  这是,我们在佛教叫不平等因。不平等因就是什么意思?一切世间的东西都要人创造的,那么你自己能创造的人却不要人创造的,这两个就不平等了。世界上的东西,要么是一样的,怎么你可以不要人家创造而其它东西要你人创造呢?这个就是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科学上也讲不通。那么这个就叫不平等因,也就是非世间的因执为世间因。

  还有些是非生天因妄执为因。有的人,外道,他们是执着要生天。他们就看到,一个狗,它因为过去业报所感,这一辈子做狗。但是这一个狗死了之后生天了。外道有通,他只看到这个狗死了之后生天,没有看到这个狗以前造的善业。

  (8A)因为他们的通是很小的通,只能看到现前的。这个狗现前是狗,后来死了之后,它的中阴身上天去了,生天去了,或者一个牛,它死了之后生天。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只以为学那个狗,学那个牛,就会生天的。狗的生活是怎样子?吃大便的,睡在那个脏地方。那么他也就是说,“我要生天,要学狗一样吃大便,吃什么东西,跟狗一样”。他看到牛生天,他又感到跟牛的一样生活,将来能生天。牛吃草、吃水、睡在草堆里,他也去这样子做,这个很难做到,是苦行,但是无义苦行,虽然是难,但是它不能感好的果,因为是错误的见。但是外道就那个毅力是很强的,他一辈子这样子做不怨,而为的目的——生天。他因为生天的一个要求,他心里愿意这么干,但是这个干,徒劳无果的。

  有的人就去问佛:他们这些外道持牛戒、狗戒,那么他们将来感果是什么?是不是照他们一样生天?佛说:他们牛戒、狗戒持得不犯的,将来是做个牛,做个狗;如果他犯了戒了,还下地狱。那么,就是他们把因果看不清楚,这样子做徒劳无果,反而受苦——现世受苦,来世也受苦,这何必?就是没有智能。说了半天,没有智能就会做错事,所以我们佛教再三强调要智能。没有智能的事,你再努力、再辛苦、再行苦行,结果你感的事情不但是没有好的果,反而受苦,苦上加苦。牛戒,持牛戒吃草、吃水、草地上睡觉,好象是苦行得很厉害,但是感的果报,最大的果报你做个牛,还不是吃草、吃水、草地上睡?如果把牛戒破掉了,那你还下地狱,那你何必呢?没有智能。所以没有智能能够产生这么不好的恶果。

  我们为什么不求智能呢?有的人就是不想学经、不想学教,那就是自己把智能拒绝,不要它,那你做的事情凭自己想象去做,就跟外道一样。很多人他是盲修瞎炼,着魔走火的不少,那你以后感的果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这个东西,离开佛的教诫自己去乱搞的话,这是很可怜的,跟印度外道一样,吃了很多的苦,感到很不好的报,这个毫无意思。所以说我们再三强调一定要学,要把智能开出来,这才是你真正——你走一步是走的正路,走一步离一步的苦,如果没有智能的话离苦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是说,它是“非因计因”。

  “非解脱道,妄起道执”,他认为修这个道能解脱,一般就是一种裸形外道,他们认为,我们受的很多苦都是过去造业来的——他也因为有点通,能看到——但是他的解脱,要解脱苦,他认为把业受完就解脱了,这个又错见了。

  业怎么受得完呢?你边在受、边在造,所以受不完。那么,他就是要把业受完,就尽量地加快受苦,把自己,各式各样的苦,火里烤、水里漂,他想把苦受完好解脱,实际上解脱不了,这个就是:不是解脱的道,他执着成能解脱,这是尼干子,这一些的外道。他们不能说没有智能,有一点点智能,知道一切苦是从业果感来的,但是他们的智能不够、错了,认为要解脱——把业受完就解脱了,这是错掉了。

  所以世间上,佛这样聪明的人是没有的,只有佛一个、佛陀一个。我们离开了佛陀去随其它的什么哲学也好,宗教也好,什么也好,都是自找苦吃。那么现代的人,佛教有的是不信,偏偏要信气功,信外道,这是也是很愚痴、很可怜的那些众生。我们所以要培养一批法师,也就要救那些众生——他们不是没有信心要离苦,但是找不到正的方向。在天津,一位居士写信给我,他说:我看到很多善良的脸,他们都希望脱苦,希望得到个救怙的地方,但是他们找不到正路,眼看着他们一个一个被外道牵起走了,非常痛心。

  那么,我们看到这样的事情,徧地皆是,到处都有这个情况。所以说东北那个*轮功一下子信徒就几十万,那就都给他牵起走了,还是一个谤佛的气功师。那么,我们佛教徒是利生为事业的,我们看了,怎么能不起一点儿悲心?!如果你还是看了这些无动于心,还是斤斤较量自己的得失,那你出家的目的何在?!这个对不起佛的。

  《俱舍》的就讲完了,还有《瑜伽师地论》它有一个批注19,还是帮我们理解这个戒禁取的。这个戒禁取,这里讲得很详细。如果这个学过了,基本上可以了,其它的地方也不过如此 。《瑜伽师地论》五十八卷:

  “戒禁取者,谓所受持随顺见取、见取眷属、见取随法”,它受持的戒禁都是顺着那个见取,不正见的取的。见取我们讲过——什么叫见取,它随顺见取的,或者是见取眷属——是见取一类的,或者是见取随法——从见取里边生出来的,也跟随着见取的法,这是属于见取的一类的法。这样子地受持这些戒禁的——或者是戒或者是禁,戒就是性戒,禁就是遮戒你顺了见取的,或者是见取的眷属或者是见取随法,这样子你的戒也好、禁也好,你认为它是最高的、最上的、最胜的,为妙,最殊妙的。

  那么你这样子呢,“威势执取”——你大力地去执取那些东西,就像那个印度的外道一样,他们二十年可以坐在水边不动,十二年可以一个脚站在那里,不用两个脚站,这样子的执取那些戒禁取,非常厉害。“随起言说”,不但是这样子做,还要去宣传,这个是最真实的,谛实——真实的,其余的都是假的,就是我们的最真,只有这个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这个就是把它抬到最高无上了,世界上唯有它是真理,这样子做就是戒禁取。“由此戒禁,能得清净”,这样子受这些戒禁,能够得到清净,能够解脱、出离——出三界,这个叫戒禁取。

  凡是执着为最胜、最妙、能出离、能解脱的叫戒禁取。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假使不执为能得清净、涅槃,不能出离的,这种也不算叫戒禁取,就是说执着它是最清净而且能出离三界的,这样子的戒禁叫戒禁取。这里我们的补充资料讲完了,那么看原文。

  

  【广】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所依蕴,随计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慧为性。

  戒者,谓以恶见为先,离七种恶。禁者,谓牛狗等禁、及自拔发、执三支杖、僧佉定慧等。此非解脱之因。又计大自在,或计世主,及入水火等。此非生天之因。如是等彼计为因。所依蕴者,谓即戒禁所依之蕴。清净者,谓即说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解脱者,谓即以此解脱。烦恼出离者,谓即以此出离生死。

  是如此义,能与无果唐劳疲苦所依为业。无果唐劳者,谓此不能获出苦义。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所依蕴,随计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解脱、出离,就是出三界、得涅槃,他认为这样子做,能出三界的,外道都也是求解脱,但是他们的解脱方式不对头,搞错了。“染慧为性”,它的体性——染污的智能。慧是有,但是,是烦恼所染污的、不正的慧,那糟糕了。所以慧这个东西用对了之后,是非常好,用错了也是非常坏。

  “戒者”,戒禁取,解释戒禁取,先说戒。“以恶见为先,离七种恶”,就是性戒,我们的身三、口四,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这七种的过失,他认为能够离开的,他认为他受的戒,能够离开这个七种的性戒,七种恶,能够离这七种的罪恶。

  “禁者,谓牛狗等禁”,遮戒,不是属于性戒的事情。“牛狗等禁”,跟牛一样,过牛的生活;狗一样,过狗的生活。我们说狗、牛,都是为人服务的,有的时候它业报尽了,它善根起了,它会生人天。我们还有一个——马也有。

  我们这个公案可以说一下。有一个大将,他在战争的时候,打败了,后边追兵来了,他骑一匹马,是非常好一匹马,一直逃,一直逃到山顶上,山顶上一个断崖,再过去是一个悬崖,跳不过去,但是对面有个山很近,这个马跑到这里一看,前面是断崖,跑不过去了。那么,它跑不过去,它的主人决定要给人家抓去杀掉的,它就拼命了,往后退了几丈路,然后一股劲跑过去,往对山跳过去。结果,跳过去,因为它用力很猛,跳是跳过去了,那是虽然很近,但是很大的一个距离,跳过去之后,就在它跳过去到对山下来的时候,山上的石头把它肚子划开了,足足划了一个大口口,结果肠也流出来了。结果这个马就倒了那个对山,就趴在地下起不来了。那将军毕竟因为逃过这丬山,他后头的人就跑不过来了,他逃掉了。这个马因为忠于它的主,后来就做人了。那么,这个就是畜生里边,它做人天都有它的原因的,但是他看不到,以为这个狗的生活这样子决定会生天,他就守牛禁、狗禁,这是错误的智能。

  还有一些外道的东西,我们就不太清楚了:“自拔发”,把自己的头发拔掉;“执三…

《大乘五蕴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