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是錯的,不能出離,也不清淨,也不能解脫,而他們卻是認爲是解脫,這就是戒禁取。
我們把其它的論裏邊寫了一點,這個你們看不清楚,我念的時候,把那些看不清的字就可以看 。《俱舍論》第十九卷18,“于非因”,不是那個因,“道”,不是那個道,“謂因道見”,而認爲它是因,它是道,這個見叫戒禁取。
下邊一個括號裏邊,是解釋。它說,此于非世間因,非生天因,妄起因執,這是一種。不是世間因,我們說印度的外道,認爲大自在天生世界的,婆羅門從他頭上生的,刹帝利哪裏生的,世間都是他生的。也有這個一種外道,說這個大梵天能生一切。那麼現在的其它的宗教,說上帝創造一切。這些都是——不是世間的因妄執爲世間的因,世間並不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
這是,我們在佛教叫不平等因。不平等因就是什麼意思?一切世間的東西都要人創造的,那麼你自己能創造的人卻不要人創造的,這兩個就不平等了。世界上的東西,要麼是一樣的,怎麼你可以不要人家創造而其它東西要你人創造呢?這個就是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科學上也講不通。那麼這個就叫不平等因,也就是非世間的因執爲世間因。
還有些是非生天因妄執爲因。有的人,外道,他們是執著要生天。他們就看到,一個狗,它因爲過去業報所感,這一輩子做狗。但是這一個狗死了之後生天了。外道有通,他只看到這個狗死了之後生天,沒有看到這個狗以前造的善業。
(8A)因爲他們的通是很小的通,只能看到現前的。這個狗現前是狗,後來死了之後,它的中陰身上天去了,生天去了,或者一個牛,它死了之後生天。那麼這個原因是什麼?他們不知道,只以爲學那個狗,學那個牛,就會生天的。狗的生活是怎樣子?吃大便的,睡在那個髒地方。那麼他也就是說,“我要生天,要學狗一樣吃大便,吃什麼東西,跟狗一樣”。他看到牛生天,他又感到跟牛的一樣生活,將來能生天。牛吃草、吃水、睡在草堆裏,他也去這樣子做,這個很難做到,是苦行,但是無義苦行,雖然是難,但是它不能感好的果,因爲是錯誤的見。但是外道就那個毅力是很強的,他一輩子這樣子做不怨,而爲的目的——生天。他因爲生天的一個要求,他心裏願意這麼幹,但是這個幹,徒勞無果的。
有的人就去問佛:他們這些外道持牛戒、狗戒,那麼他們將來感果是什麼?是不是照他們一樣生天?佛說:他們牛戒、狗戒持得不犯的,將來是做個牛,做個狗;如果他犯了戒了,還下地獄。那麼,就是他們把因果看不清楚,這樣子做徒勞無果,反而受苦——現世受苦,來世也受苦,這何必?就是沒有智能。說了半天,沒有智能就會做錯事,所以我們佛教再叁強調要智能。沒有智能的事,你再努力、再辛苦、再行苦行,結果你感的事情不但是沒有好的果,反而受苦,苦上加苦。牛戒,持牛戒吃草、吃水、草地上睡覺,好象是苦行得很厲害,但是感的果報,最大的果報你做個牛,還不是吃草、吃水、草地上睡?如果把牛戒破掉了,那你還下地獄,那你何必呢?沒有智能。所以沒有智能能夠産生這麼不好的惡果。
我們爲什麼不求智能呢?有的人就是不想學經、不想學教,那就是自己把智能拒絕,不要它,那你做的事情憑自己想象去做,就跟外道一樣。很多人他是盲修瞎煉,著魔走火的不少,那你以後感的果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這個東西,離開佛的教誡自己去亂搞的話,這是很可憐的,跟印度外道一樣,吃了很多的苦,感到很不好的報,這個毫無意思。所以說我們再叁強調一定要學,要把智能開出來,這才是你真正——你走一步是走的正路,走一步離一步的苦,如果沒有智能的話離苦是不可能的。那麼就是說,它是“非因計因”。
“非解脫道,妄起道執”,他認爲修這個道能解脫,一般就是一種裸形外道,他們認爲,我們受的很多苦都是過去造業來的——他也因爲有點通,能看到——但是他的解脫,要解脫苦,他認爲把業受完就解脫了,這個又錯見了。
業怎麼受得完呢?你邊在受、邊在造,所以受不完。那麼,他就是要把業受完,就盡量地加快受苦,把自己,各式各樣的苦,火裏烤、水裏漂,他想把苦受完好解脫,實際上解脫不了,這個就是:不是解脫的道,他執著成能解脫,這是尼幹子,這一些的外道。他們不能說沒有智能,有一點點智能,知道一切苦是從業果感來的,但是他們的智能不夠、錯了,認爲要解脫——把業受完就解脫了,這是錯掉了。
所以世間上,佛這樣聰明的人是沒有的,只有佛一個、佛陀一個。我們離開了佛陀去隨其它的什麼哲學也好,宗教也好,什麼也好,都是自找苦吃。那麼現代的人,佛教有的是不信,偏偏要信氣功,信外道,這是也是很愚癡、很可憐的那些衆生。我們所以要培養一批法師,也就要救那些衆生——他們不是沒有信心要離苦,但是找不到正的方向。在天津,一位居士寫信給我,他說:我看到很多善良的臉,他們都希望脫苦,希望得到個救怙的地方,但是他們找不到正路,眼看著他們一個一個被外道牽起走了,非常痛心。
那麼,我們看到這樣的事情,徧地皆是,到處都有這個情況。所以說東北那個*輪功一下子信徒就幾十萬,那就都給他牽起走了,還是一個謗佛的氣功師。那麼,我們佛教徒是利生爲事業的,我們看了,怎麼能不起一點兒悲心?!如果你還是看了這些無動于心,還是斤斤較量自己的得失,那你出家的目的何在?!這個對不起佛的。
《俱舍》的就講完了,還有《瑜伽師地論》它有一個批注19,還是幫我們理解這個戒禁取的。這個戒禁取,這裏講得很詳細。如果這個學過了,基本上可以了,其它的地方也不過如此 。《瑜伽師地論》五十八卷:
“戒禁取者,謂所受持隨順見取、見取眷屬、見取隨法”,它受持的戒禁都是順著那個見取,不正見的取的。見取我們講過——什麼叫見取,它隨順見取的,或者是見取眷屬——是見取一類的,或者是見取隨法——從見取裏邊生出來的,也跟隨著見取的法,這是屬于見取的一類的法。這樣子地受持這些戒禁的——或者是戒或者是禁,戒就是性戒,禁就是遮戒你順了見取的,或者是見取的眷屬或者是見取隨法,這樣子你的戒也好、禁也好,你認爲它是最高的、最上的、最勝的,爲妙,最殊妙的。
那麼你這樣子呢,“威勢執取”——你大力地去執取那些東西,就像那個印度的外道一樣,他們二十年可以坐在水邊不動,十二年可以一個腳站在那裏,不用兩個腳站,這樣子的執取那些戒禁取,非常厲害。“隨起言說”,不但是這樣子做,還要去宣傳,這個是最真實的,谛實——真實的,其余的都是假的,就是我們的最真,只有這個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這個就是把它擡到最高無上了,世界上唯有它是真理,這樣子做就是戒禁取。“由此戒禁,能得清淨”,這樣子受這些戒禁,能夠得到清淨,能夠解脫、出離——出叁界,這個叫戒禁取。
凡是執著爲最勝、最妙、能出離、能解脫的叫戒禁取。那麼這個裏邊就是說,假使不執爲能得清淨、涅槃,不能出離的,這種也不算叫戒禁取,就是說執著它是最清淨而且能出離叁界的,這樣子的戒禁叫戒禁取。這裏我們的補充資料講完了,那麼看原文。
【廣】 雲何戒禁取?謂于戒禁及所依蘊,隨計爲清淨爲解脫爲出離,染慧爲性。
戒者,謂以惡見爲先,離七種惡。禁者,謂牛狗等禁、及自拔發、執叁支杖、僧佉定慧等。此非解脫之因。又計大自在,或計世主,及入水火等。此非生天之因。如是等彼計爲因。所依蘊者,謂即戒禁所依之蘊。清淨者,謂即說此無間方便以爲清淨。解脫者,謂即以此解脫。煩惱出離者,謂即以此出離生死。
是如此義,能與無果唐勞疲苦所依爲業。無果唐勞者,謂此不能獲出苦義。
“雲何戒禁取?謂于戒禁及所依蘊,隨計爲清淨爲解脫爲出離”,解脫、出離,就是出叁界、得涅槃,他認爲這樣子做,能出叁界的,外道都也是求解脫,但是他們的解脫方式不對頭,搞錯了。“染慧爲性”,它的體性——染汙的智能。慧是有,但是,是煩惱所染汙的、不正的慧,那糟糕了。所以慧這個東西用對了之後,是非常好,用錯了也是非常壞。
“戒者”,戒禁取,解釋戒禁取,先說戒。“以惡見爲先,離七種惡”,就是性戒,我們的身叁、口四,殺盜淫、妄語绮語惡口兩舌,這七種的過失,他認爲能夠離開的,他認爲他受的戒,能夠離開這個七種的性戒,七種惡,能夠離這七種的罪惡。
“禁者,謂牛狗等禁”,遮戒,不是屬于性戒的事情。“牛狗等禁”,跟牛一樣,過牛的生活;狗一樣,過狗的生活。我們說狗、牛,都是爲人服務的,有的時候它業報盡了,它善根起了,它會生人天。我們還有一個——馬也有。
我們這個公案可以說一下。有一個大將,他在戰爭的時候,打敗了,後邊追兵來了,他騎一匹馬,是非常好一匹馬,一直逃,一直逃到山頂上,山頂上一個斷崖,再過去是一個懸崖,跳不過去,但是對面有個山很近,這個馬跑到這裏一看,前面是斷崖,跑不過去了。那麼,它跑不過去,它的主人決定要給人家抓去殺掉的,它就拼命了,往後退了幾丈路,然後一股勁跑過去,往對山跳過去。結果,跳過去,因爲它用力很猛,跳是跳過去了,那是雖然很近,但是很大的一個距離,跳過去之後,就在它跳過去到對山下來的時候,山上的石頭把它肚子劃開了,足足劃了一個大口口,結果腸也流出來了。結果這個馬就倒了那個對山,就趴在地下起不來了。那將軍畢竟因爲逃過這丬山,他後頭的人就跑不過來了,他逃掉了。這個馬因爲忠于它的主,後來就做人了。那麼,這個就是畜生裏邊,它做人天都有它的原因的,但是他看不到,以爲這個狗的生活這樣子決定會生天,他就守牛禁、狗禁,這是錯誤的智能。
還有一些外道的東西,我們就不太清楚了:“自拔發”,把自己的頭發拔掉;“執叁…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