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的修行▪P3

  ..续本文上一页头就是─话还没生起来的源头。」参禅,就是要提起话头,看它从哪里来?话的源头就是话头,很简单,在《借壳指月》第三册23讲及24讲(第229页起)有详细的讲解。

  话头之说.无有定法

  清朝的顺治皇帝,曾经邀请天童寺弘觉道恋禅师(1596~1674),到北京的万善殿指导参禅。顺治皇帝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参,他还要求朝廷大臣一起参。有一位大学士请教道恋禅师:「到底参禅是要做工夫呢?还是要看什么话头?」道恋禅师说:「话头之说,无有定法,但是去不得处,便是话头。古人于后学初机无处着力,不得已教他看一无意味的话,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类。着令咬嚼不破,横不得竖不得,如一座铁壁银山顿在面前,孜孜汲汲,废寝忘餐,有朝一日,撞透银山铁壁,方是得力处。」

  《禅宗全书》64册P531《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2奏对机缘,古页3《借壳指-飞跃看话禅》(四)P53下

  就像有人在小参时说:「昨晚师父讲解“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晚上睡觉时,就冒起这句话头;我没有念它,它自己就生起来。」这是因为昨天的讲解、棒喝,加深了他的印象,所以,当他有意识暂停不动时,这个种子就会冒出来。他反倒没有冒起「拖死尸的是谁」,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当他在听讲、被逼拶时,如果内心很清静、没有杂染,这时的种子就种得深;种子种得深,就容易冒出来。

  若提了「拖死尸是谁」,却感觉无关痛痒,就像播种时,既不除草、也不犁田,随便一丢,种子就落在草丛上,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它才会发芽呢?你们修「持名念佛」的人,是不是也像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把种子撒在草丛上或草叶上?你以为自己念了那么多阿弥陀佛,到时候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你!但是有一天,当阿弥陀佛真正要来接你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拜托慢一点!因为还有很多事没做,遗嘱还没写,很多事还没交代清楚…,都到了生死关头,还能讨价还价吗?

  所以,「话头之说,无有定法」的意思就是:所有的解释,通通都是心意识的作用,都不是真正的话头。「无有定法」就是:并没一定的方法,能够让你见到话头,而是要看你的时机、因缘到了没有?因缘到了,一逼拶,马上就进去,就知道什么是话头,是空性,是佛性。所以,为了增加逼拶机会,你要常常来参加禅七。

  去不得处,便是话头

  至于「去不得处,便是话头」的「去不得处」是什么意思?构成我们色身及心理的是:色、受、想、行、识五种元素,而靠这五种元素都到不了的地方,就是话头。话头是你藉由眼、耳、鼻、舌、身、意去推敲都到不了的。所以,参禅是要让我们照见五蕴皆空,跳脱六根对六尘的束缚,这样才能够跳出十八界。请各位阅读《借壳指月》第一册,书里把《楞严经》中关于五蕴与妄想的关系,做了详细说明。

  五蕴与妄想

  色、受、想、行、识五蕴会产生什么妄想?

  色蕴产生「坚固妄想」,就是由于有了这个躯体,你若认定这躯体才是你。你会不会认为坐在这里的我,这个躯体是你?不会吧!你一定认定你现在的身体才是你。所以,在修行时,你的色身是第一个会干扰你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干扰。

  受蕴产生的妄想叫「虚明妄想」。打坐的时候,比较常用观呼吸,很多人观呼吸观没多久,就开始觉得身上痒,好象有蚂蚁在爬。其实哪有蚂蚁?这是受蕴产生的虚明妄想,让你觉得明明就是很痒,可是摸起来却没什么!受蕴感受的,都是虚妄的,但是你内心却觉得很真实,所以它是「虚明妄想」。一打坐,干扰就来了;这边有蚂蚁在爬,摸了这边换那边,摸了那边换脚痛,痛也是感受。脚痛,放下来就好了!可是现在师父在瞪我,我不能放脚!于是你就转,转什么?转入想蕴。

  想蕴产生的妄想,叫作「融通妄想」,就是以自我意识来考量,把所有过错推给他人,而把对的事都往自己的身上揽。脚很痛却不能放下,就转脑筋想:「唉哟!还要多久才能下坐?」「维那师父是不是睡着了?怎么还没敲引磬?」「唉!维那师父没有睡着呢!」「啊!还有三分钟,快了、快了!」这一看啊!三分钟比一辈子还长、还难过!所以,想蕴一起来,就开始动作;看维那有没有敲引磬?维那有没有睡着?时钟有没有在走?膝盖痛得受不了,觉得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所以色、受、想就变成了束缚!为什么你会一下子看维那,一下子看时钟?这些都是行动,是谁在驱动和支使?是谁命令你去看的?就是你的「融通妄想」引起了行蕴。

  行蕴会产生「幽隐妄想」。行蕴是一种流动,所以你就开始动、想、看;不看则已,一看就更加很难过了!

  识蕴会产生「颠倒细微精想」。接下来,当你等得不耐烦了,于是昏沉、瞌睡。才一睡着,阿赖耶识的种子就出来了,像做梦一样,生起一大堆颠三倒四的妄想,就是「颠倒细微精想」;这是非常精细的妄想,你根本都还弄不清楚,它就冒出来了。是谁让它冒出来的?就是行蕴把它搬出来的,是行蕴在带它,可是你看不到;所以行蕴的妄想叫作「幽隐妄想」,忽隐忽现地,你看它,它就不见,你不看它,它却来了。有时你会无缘无故地闹情绪,比如一大早起来,看什么人都觉得不顺眼。你看得到这种情绪怎么流动吗?这就是行蕴的作用。

  「去不得处,便是话头」,就是要离开心意识,才能到达话头。五蕴产生的,都是妄想,妄想不是话头。所以,想藉由色受想行识,或眼耳鼻耳身意去了解话头,是永远达不到的;只有照见五蕴皆空,跳脱六根因六尘而产生的六识作用,才能够到达。所以,现在教大家提话头,就是要帮大家跳脱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的束缚,这样才能体验什么是话头。

  关于「如一座铁壁银山顿在面前」,必须话头熟练了,从念念到追求,而产生不提自提、疑情顿生,才会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功夫还没到那里,跟你解释太多,只会变成慧门法师养的鹦鹉,你会讲给别人听,可是自己的内心并没体验!

  

  

《禅的修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