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5)随喜功德
随是随顺,喜是欢喜,恶尽言功,善满言德。在世间言,一切慈善救济的福利设施,有扶危济困之功,有增长福禄之德,名有漏功德。据出世间言:二乘圣人,进修四谛十二因缘等法门,有断烦恼了生死之功,有证我空真知之德。大乘菩萨广修六度万行,诸波罗密法门,有自利利他之功,有成就菩提道法之德。二皆名无漏功德。十方诸佛,从初发心,至成菩提,于其中间,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有圆满诸波罗密之功,有五住净尽,二死永亡,圆证三德秘藏之德。
佛之功德,微妙难思,是世出世间功德之最,我等佛子,既要随喜世间有漏功德,更应随喜出世间的无漏功德,特别是微妙难思无穷无尽的佛功德。如普贤菩萨所说:「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包括四圣六凡。或问:四圣功德,当然应该随喜。六道凡夫,有何功德可言?如何随喜?当知凡夫众生,虽然各有所短,但亦有所长;所长之处,就是功德。
例如:地狱众生,虽罪大恶极,但当其受苦之时,能悔过思善,便是功德。鬼道众生,有主命鬼王,有坚牢地神,有护法金刚,亦有宅心良善的鬼魂,便是鬼道众生的功德。至于畜生,犬能守夜,鸡能司晨,鸦有反哺之孝,雁有不二配之贞,蚂蚁有团结力量,蜜蜂有合作精神,以及一切有利有助于人类的动物,都是畜生道众生的功德。天道能修四禅八定是功德,阿修罗能造生天之福亦是功德,人道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善法,就是功德。总之,于六道众生中,择其善者而从之,见其恶者而改之,就是随喜功德。何况六道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所以皆应随喜。
随喜功德,可消除妒嫉障碍,令人共襄善事。可惜世人不知随喜功德,反而妒嫉心生,不喜他善,不耐人荣,往往己不修而恶人之修,对他人的成就,不惜运用毒辣手段,破坏中伤,无所不用其极。致使世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忌贤害能之事,层出不穷,佛法不兴,妒嫉障碍,实是主因之一。
在佛教言:嫉妒之为患,仅亚于悭贪与瞋恨。贪与瞋固是启发社会争端的罪魁,导致人类互相残杀的祸首,而嫉妒,却是破坏人之善根,障碍人合作的大敌。普贤菩萨,为兴佛教,为饶益众生,教人以随喜功德,代替妒嫉障碍。无论是凡是圣,不管有漏无漏,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悉皆随喜。对于利他善事,皆以身业协助,以口业赞美,以意业随喜。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广种福田,广积阴德,自然善因善果,利乐无穷。
(6)请转*轮
请是请求,转是转动,轮是譬喻。因为轮有转动之功,有摧碎障碍之德。用以譬喻佛说法,有令人转恶向善,转凡成圣之功,有摧毁烦恼,粉碎生死之德。所以凡佛弟子,皆应殷勤劝请,诸佛菩萨,及一切善知识,转大*轮,以利己利人。
普贤菩萨言:「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世间灯,是佛的代名词,因为诸佛皆以始觉智,照本觉理,证得实相般若智光,能照破众生心中无明烦恼暗,犹如世间之灯光,能除幽室暗,因名世间灯。普贤菩萨,秉其威德神力,于十方诸佛前:「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目的无非为利益众生,令正法久住。
我等生不逢时,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虽然,但请转*轮,非限于一佛二佛,更不限于释迦牟尼佛。在空间言:十方法界,现在皆有佛住世,即此娑婆世界,释尊又何曾入灭?只因我等贫穷无福慧,没在烦恼深渊,不能见佛而已。若能依智转识,心清智明,自然可以见佛。
在时间言:一切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甚至一切出家人:一切善知识,皆是未来之佛,皆应劝请其转*轮。是以,但能发愿请转*轮,随时随地皆可依愿起行,或请佛说法,或请菩萨再来,弘法利生;或请法师讲经说法,令末世众生得闻佛的正法,以摧邪显正,觉世牖民。
此外,亦可从闻思修,体证力行,以证明三宝功德,固然是弘扬佛法;然而造寺建塔,供佛安僧,使三宝住世;或著书立说,阐释佛经,使佛的正法,弘传于将来,亦等于请转*轮。当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四众弟子,责无旁贷。诚应殷勤劝请,一切善知识,恒转*轮,以弘传佛法,续佛慧命。但切忌利用弘法,贩卖如来,从中牟利。
(7)请佛住世
佛有三身,佛的法身,法尔天然,本来具足无量真净功德,但离相寂然,绝诸戏论,无染净增减,无生灭去来,更无住与不住。佛的报身,经无量劫修集善根,积聚无量福慧,因行圆满,报得极净常满,周遍法界的自受用身,亦无住与不住。唯佛应身,依平等理,本甚深智,起广大净妙功德身,应地上菩萨根机,转大*轮,决众疑难,令他受用大乘妙法乐,名他受用身。若应地前众生机,有机则应,机尽还灭,生死去来,住与不住,皆随众生机情而定,因缘聚会时,佛非生而生,非住而住;若化缘已尽,佛住世无益,即示现入灭。
法华经云:「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又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因此,佛为令众生:「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当佛的应身,将示现涅槃时,普贤菩萨即恳切至诚,劝请诸佛常住世间,如普贤行愿品言:「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同时「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普贤菩萨悉皆劝请,莫入涅槃。因为二乘圣众,能支持佛法大厦,普荫众生。
至于善知识,亦能自行化他,令人离恶生善;是以不但劝请诸佛,及三乘圣人住世,亦劝请一切善知识住世。虽然,十方诸佛,二乘圣众,及一切善知识,无不各本大慈大悲,大愿大行,恒住世间,常转*轮,利乐众生。但我等若无请转*轮之心,请恒住世之愿,将无法与诸佛菩萨,及诸善知识的愿行相应。又如现在,十方诸佛菩萨,虽住世间,我等不见,等如入灭;虽转*轮,我等不闻,等如不说。若然我等能发愿请佛住世,请转*轮,自当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长养善根,速证菩提。还能使正法住世,真理之光照耀世间,作为人天眼目,黑夜明灯。
(8)常随佛学
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常随佛学,不致误入歧途,枉受生死。佛是幽室明灯,苦海慈航,常随佛学,可破无明暗,度生死海。佛是迷途指碑,人天眼目;常随佛学,可转迷成悟,共证菩提。虽然,当今娑婆世界,释尊已灭,弥勒当生,芸芸众生,失所依怙,但十方世界微尘数佛,今正住世,转大*轮,欲随佛学,可发愿往生十方佛国,承事供养。何况释尊虽曾示现涅槃,其实不灭。
中国隋朝智者大师,入法华三昧,见释尊仍在灵鹫山为众说法。我等若能忆佛念佛,学佛之行,作佛之事,何异常随佛学?更何况当年释尊,曾敕令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于末法时,深入娑婆,教化众生,我等若能亲近善知识,供养侍奉,闻法思惟,如说修行,亦等如常随佛学。问题在于我等,是否肯尊重承受善知识的教导?能否依照善知识的指示如说修行?
华严经普贤菩萨言:「我愿常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是说明能常随佛学之目的,因为常随佛学,学佛的智慧、慈悲和愿行,必然速得成就佛果无上菩提。
(9)恒顺众生
恒是永恒,简非短暂;顺是随顺,简非违逆。众生,包括四圣六凡,凡有生命的有情。学佛人欲想速证菩提,唯一办法,是随顺众生。因为随顺众生,是成佛基础,度生秘诀;亦是建立人间友善,促进社会和谐,导致世界大同的主要力量。否则,你与众生,意见相左,互逆互违,势成水火,将如何建立友谊?怎能和谐共处?将如何教度众生,完成六度万行,成就无上菩提。
普贤行愿品说:一切众生,是菩提树根,诸佛菩萨,是菩提华果,诸佛菩萨,无不「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学佛人必须恒顺众生。不但恒顺人道众生,甚至恒顺六道四生一切众生,如普贤菩萨一样:「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痛苦,作为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如是实行财法二施,以解除一切众生物质与精神上的困苦,以满足一切众生生活及心灵上的需要,甚至为防止杀害众生,而严持禁戒;为停止恼乱众生,而修忍辱行;为广度众生,而精进办道;为觉悟众生,而勤修禅定;为教化众生,而广学般若。令一切众生,彻底解除身心苦恼,获得真理光辉的照耀,走向佛道,共证菩提。
常随佛学,是正确的自利;恒顺众生,是纯正的利他。学佛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常随佛学正确的自利中,策动恒顺众生纯正利他的行为;再从利他的行为中,完成自利的功德。如是自利兼他,自济济人,以达到学佛之目的,完成救世救人的愿望。这是出家人最高的志愿,亦是出家人应有清净伟大的行为。
(10)普皆回向
回是回转,向是趋向,将自己积劫所修自利利他功德,回转趋向所期望之目的,名为回向。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广修六度诸波罗密,目的非为个人利益,反而将个人所修的功德利益,回向众生,愿与法界有情,共同分享个人的成就,名回自向他,亦即回向众生。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积功德,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二乘小果,但求佛果菩提,是回因向果,即回向菩提。菩萨广作利生事业,目的趋向真理,唯求涅槃,是回事向理,亦即回向实际。
回因向果,回自向他,是随相回向;回事向理,是离相回向。若但离相回向,将堕二乘,不肯回小向大,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若但随相回向,将同凡夫,执事废理,处处着相。是以菩萨回向,必须离相,而离相的同时,又能随相。离相是空,随相是有,空有皆不着,二边俱远离,会归中道,事理圆融,空有不二,才是普皆回向。
又常随佛学,是上求,是回因向果;恒顺众生,是下化,是回自向他;上求下化皆不执着,是回事向理。但能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不名为普;必须以修前九种大愿所积功德,悉皆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方名为普。如普贤行愿品言:「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才是普皆回向。
﹙三﹚普贤行愿的功德
前文所说十种行愿,是佛教一切行愿中最广大,最殊胜,功德最不可思议的行愿,因名十大愿王。若人能于此愿王,恭敬尊重,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必得以下的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他,得三昧自在,掌诸佛行德,为诸佛长子。对凡能修学十大愿王的众生,常乘六牙白象,至行者前,现身说法,安慰鼓励,令其速得圆满成就;即使善根浅薄,无缘得见,亦于冥中摩顶加被,令业障消除,得不退转,速得成就普贤殊胜行。如楞严经中,普贤菩萨对释尊言:「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2)降魔灭罪鬼不能害
修学十大愿王的人,不独获得普贤菩萨现身冥中加被,消除业障,除诸病苦,远离恶道。还能降诸魔怨,诸如烦恼魔,五阴魔,生死魔,心魔,业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以及菩提法智魔,悉皆降伏。令修学普贤行愿的人,于菩提觉道,得以顺利趣入。如普贤行愿品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3)增长福慧速成佛道
修学十大愿王的人,在普贤菩萨冥中加被拥护中,能消业障,能断烦恼,能降魔怨,诸恶鬼神,不能侵犯,反而发心,亲近拥护。令诸行人,在菩提觉道上,无诸障碍,所向无敌,「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天人,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同时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其福德之大,远胜无量七宝布施;其智慧之深,诚非三乘圣人所及。其所生之处,常居胜族,能破一切恶道,能远离一切恶友,能制伏外道,能解脱一切烦恼,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能随顺趣入佛果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4)愿王相随导归极乐
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十大愿王的人,未成佛前,若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其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行愿品﹚到达极乐世界之后,不特即可面见阿弥陀佛,同时见到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诸大菩萨,色相庄严,功德具足,还见自己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得授记已,立即展开广度众生的工作:「经于无数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修学佛法,最忌魔障牵缠,退失道心,不能进趣佛果菩提。修持净土法门的人,最怕临命终时,神识昏迷,不能把持正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今受持修学十大愿王的人,凭其受持愿王功德,及普贤菩萨加被之力,生前能消业除障,降魔制外,离恶断惑,增长福慧,疾趣菩提。临终又得愿王相随,导归极乐。一剎那间,即得往生极乐国土,见佛授记,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可见愿王功德殊胜无比,唯佛证知。所以普贤菩萨,谆谆善诱,劝导众生,「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见普贤行愿品﹚
综上所说,无论是四弘誓愿的总愿,或是十大愿王的别愿,各位皆可以理解出家人的志愿是超越时空,出家人的行为,是突破人我界限,愿与行,皆广大深远,壮阔无限。
《无边愿力的菩贤菩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