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和电子的器具把人的肉耳的听觉距离,延长到二十五万哩之远。很显然的,现在人能听到的空间距离是无限的,要看我们使用的是什么器具。因此人的原具能力,就是佛性,在空间中是没有限制的。
2、人的原具能力在时间上亦是无限的。很久以前,人早知道我们能在梦中看见已死的人及和他谈话,但是我们却说那只是梦里的事,并不是在现实的生活里发生的。现在有一种机器,可以用电流去刺激某种脑细胞,运用这种新设备,产生惊人的事情:那就是,一个人不但可不用肉眼或肉耳能够看和听,还能鲜明地忆起以往的事情;更进一步,如同时刺激某些脑细胞,好几件事情能同时显现出来,正如同一些并列的电灯,当电流通过时全在同时间发生光亮一样。这种事实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体验到佛陀说过的那些话,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全能在一刹那显现出来。因此一个人的原具能力,就是佛性,在时间中也是没有限制的。
现代科学对支持佛陀的发现,已经有不少的贡献。佛陀的发现是:人的佛性是无限的,人原有能力所能发现的宇宙要比单凭五官和脑所发现的完备得多。再者,近代科学日新月异,在发展更多的深妙理论及精密器械,以增加对宇宙的接触和了解。
在这一点上,我愿说几句关于现代科学的话。我感觉到近代科学给我以极大的帮助来说明佛陀的教义,那末近代科学领域里未来的发展是否可能使人类更接近开悟的境界,以彰显“佛性”或者启发佛陀透过禅定所全成的原具能力呢?我的答案是“是”也是“否”。
我所以说“是”,是因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确颇能帮助人类多明了一点宇宙的事。譬如,因为科学的帮助,我们今天解释佛陀的发现,要感觉到容易得多。我说“否”,因为科学仍然是一种人的物质世界领域以内的活动;举个例吧!速度有一个限度,那是光或电的速度,那是一秒钟十八万六千哩,再没有其他更快的速度了。另外一个例子是绝对的零。在宇宙中没有一种温度能降到华氏负四五九·七度以下。还有一个限度,我相信比一切物质的限度,如我所举的速度温度两例子,更为严重。那就是科学的活动仍旧在人脑控制范围之内。人脑坚持有“自我”的观念。所以人,这个主人翁乃是一切科学活动发明的中心。这和上帝的观念是神学家活动的中心一样。科学家仍然不能丢掉自我观念。因此除非科学能冲破这个限度的障碍,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解一些开悟如佛陀的人所说的话,但不能引领我们到悟的境界。依照我浅肤的见解:即使我们有今日的奇妙科学成就,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仍须照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然而科学知识的辅助就像坐在一只汽船里驰往汪洋的彼岸,远比乘坐几千年前的帆船要容易得多。
佛陀教了些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呢?方法很多,而禅(dhyana),乃是佛陀所教的三种基本方法的一种,在禅的广泛类别中变化也很多。
英文字meditaiton实在并不和dhya-na同义;dhyana是真纯心灵集中境界的实践,是敏锐觉知和直觉观察的培养。
今天我愿意介绍诸位一个简单的习禅方法。这个方法通常叫做“数息法。”你时刻在呼吸,但从来不曾注意到它。现在试试去数呼吸,数吸进的次数,但不必数呼出的次数。当你呼吸时,有的时候你作深呼吸,有时你并不这样,这并无关系,只要你如平时一样的吸入与呼出,不必用力。每次吸入时默数一次,当你数完了十,重复从一再数。每天先试试做十五分钟,然后渐渐延长时间,直到你能做到愿意延长多久就多久的程度。
虽然你可以在任何姿势下习禅,比如躺卧。我却建议你坐直,不必僵挺也不要挺胸,最好盘膝而坐,因为这是可以使身体与心灵得到平衡的最好的姿势。两手相叠舒适地放在膝上,手心向上,两个大姆指轻轻相抵,背不要靠墙或椅背。你不妨闭着眼睛或半睁半开地、轻松地望着鼻尖。在开始时,你也许发现继续地数到十,有一点困难,而且你常常会心猿意马,一下子想起别的事来。但请勿忧虑,当你又想着计数时,再从一数起。
我很难描述这一种经验,但你如认真习禅久了,终有一天你会体验得到的:当你计算着呼吸时,你的本身及外界一切会在一个短暂的刹那间全然消失,只有纯净的明觉存在。这个片刻充满了愉快与宁静,对于你该是一项了不起的经验。可是如果你忽而想着你是在享受这种乐趣,一有了“你”的自己,你便立刻失去了那种经验,需要好久才能再度经验到它。但是这一种经验会一再重复,并且会逐渐持久。云雾在开散了,日光透射下来,一个良好的基础已建立起来了,你已可以修习进一步的禅那了。大觉大悟虽然还离得很远,顺风已吹满了你的主帆。
谈到这里,我已经介绍了佛陀的两项发现。第一,我们的感官和脑传递给我们一种对宇宙的歪曲、误解和不完全的看法,结果使人类遭受痛苦。第二,人类本来具有一种能力可以发现那个完整的、正确的和真实的宇宙,包括自己在内。我还介绍给诸位一种实际习禅方法,这个方法也许可以彰显你们的原具能力,去正确地认识宇宙。
诸位也许会对我说,一切都好,然而这一种玄妙的道理和我的日常生活距离得太远了,不是我容易理解的。无论这个环境是如何的不完整与不真实,我却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这样高深而复杂的知识如何帮助我呢?诸位朋友,你完全对的,但是我要提出一点:根据我的有限经验,我已经发现了很多的人怀疑感官的可靠性,也有很多的人经验过一些潜意识的神秘力量,这些人如同在十字路口的行人,他们忽然发觉用我今天贡献诸位的一点知识,已能找到了一个正确方向。你很可能就是那些行人中的一个。因此试试看,每天用几分钟的工夫练习数呼吸,那对诸位身体的健康也是有益的,会使你轻松、熟睡、安宁并增加你日常工作的效率。
除了介绍禅那(dhyana)以外,我想再贡献诸位两个建议,它们虽不是一只船的主要引擎,但却很可能是重要的附属机件。事实上,诸位或许每天已经在那儿做了,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做而已。
第一个建议,在梵文内称为布施(dana),布施一般被译成“赈济”或“施舍”。但是布施有更广泛的意义,与基督所讲的“博爱”很接近。在佛学内布施有三种。1、财施——就是将钱、食物、衣服及其他物质的东西送给缺乏需要它们的人,使他们离苦。2、法施——就是用正确的知识去教人,使他们解脱苦恼。3、无畏施——就是帮助人解除各种畏惧恐怖。
让我强调一下:布施的关键是要助人,而不盼望报酬。布施对于开悟的人是一种出于慈悲和博爱的自发行动;而对于普通的人,它是一种极好的个人训练,“目的在减少并消除人的一切痛苦的根源,也就是“自我”的错误概念。”正如佛陀所说的,执着盖覆佛性,而“自我”的观念则是最恶劣,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执着。因此“自我”是阻碍解脱的最大障碍,布施是消除我执的利剑。很有趣的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总有一次大布施(Great Dana)。什么是“大布施”呢?我的意思是说,大布施时一个人必须舍弃他所持有的一切的一切:即使他是世界上最有威权国家的独裁者,他也得舍割他的一切权威;即使他是亿万富翁,他也得舍弃他的一切财富;即使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妇人,她也要抛弃容颜;即使他是最贪心,最吝啬的人,他也要放弃一切的一切。
什么是所谓“大布施”呢?它发生在一个人临终的时候,死时没有人能带得走任何东西,无论它是一件怎么轻微或者它是多么心爱不舍的物品!但不幸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事实,结果大布施通常使成为一种强迫性、十分痛苦的事。诸位觉得吗,如果一个人在生时能习惯于布施,那么这种大布施的强迫性与悲痛自然会大大地减少了。
我的第二项建议是想用一个故事,来暗示诸位如何解脱各种心理的束缚;诸位可以按照自己的见解去了解这个故事的涵义。这一件事发生在约一千年前的中国。为了使诸位多明了一点,我必须先描述一下当时的背景。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中国男女的社交关系是极其严格的。诸位也许已经听到过,那时的少女在婚前是很少外出的。在佛教社会里这种限制特别厉行。在当时中国有一个佛教宗派,禁止僧人对妇女发笑,僧人不能碰女人的身体或在妇女面前袒胸露腿。如果违反这些戒条便犯了大罪,下面是这个故事:
有两个中年的僧人,全在上述的那个宗派的佛庙里修行了多年,所以他们很明了上述的戒律。有天他们出外旅行,在黄昏的时候,到达了一个河边。那儿没有桥或者渡船,但河水很浅,他们相信涉水走过河是没有困难的。忽然他们看见一个少妇也想走过那条河,但是犹豫不决,不敢下水,正在十分为难时。其中一个和尚便走到女人的身边,背起她,步行过河。另一个僧人则对他的同伴所作的事,感觉十分惊讶、困惑、失望。他不高兴地跟在两人的后面,到了对岸。过了河,那个妇女谢了背她的和尚后,便离开了。以后两个僧人就继续赶路。往前走的时候,第二个僧人不能忘记那件事,他奇怪他的同伴怎样会违犯多年他们所遵守的戒律,甚至在别人面前犯下了大罪!那么当他独自一个时,他可能违犯了其他更重要的戒律吗?天快要黑了。那两个僧人找到一个破庙,他们已很疲倦了,就进庙躺下来休息。第一个和尚立刻入了梦乡,但是第二个僧人却不能合眼。首先他感到失望,后来又因为他的同伴犯了重罪而可怜他,替他祈求,希望减轻他的罪过;但是东想西想,急躁地翻来覆去终夜不能入眠 。天快亮了,当他听到同伴发出甜睡的鼾声时,他忍不住愤怒,于是他惊动吵醒了第一个和尚:“怎么了?你没有睡觉吗?”第二个僧人忿怒地回答:“你知道你所做的事吗?什么是我们的戒律呀?你怎么可以背着一个妇女走过河?我不能入睡,因为我尽力祈求减轻你的罪,但是你却毫不在乎,并且睡得极熟。”第一个和尚说:“啊!你是说那个少妇呀,我一过河,就把她摔掉了,但是你为什么还把她背在你的肩上呢?”
谢谢诸位!
《佛学一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