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与压力同舞

  与压力同舞

  

  达定

  逃避压力,不如如实面对,重新定位、重新规划,重新出发!

  

  重新定位,重新规划

  发泄情绪、寻求刺激是西方心理学处理压力的方式之一,这样只会将事情弄得更糟、压力更大。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提高自我能力、休息与睡眠、调整饮食、舒解放松、转移目标等,皆可收一时治标之效。

  

  当压力暂时抒解,心平气和之后,我们不该再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地继续在压力下过日子。其实压力像一面镜子,是生命的警讯,要求你停下任何事去正视他,去探索自己的身心,去看清自己的弱点,甚至看清我们对生命真相的恐惧。

  

  人是不怕忙而怕闲的,经常忙碌,日子容易打发,连身体也会健康些。如果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不明确,内心不踏实,清闲了无所事事,越是无聊,越多妄想,压力越大。不明生命的意义,及缺乏人生的规划,是最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必须用心、用智慧去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依缘起的生命观为自己生命重新定位,重新规划人生的目标。

  

  我们应该避开干扰,拿出时间,单纯却又深刻的省思,自己究竟将往哪个方向走;然后权衡事情的缓急轻重,让生命发展与生活的步调趋于和谐。人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压力的状态,而是在一个他认定的目标下,尽可能努力。

  

  无论多么不满意,人对现状都会产生一种惯性。许多心理压力,是源自于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几乎是人类的共同特质,抗拒改变的原因与内在恐惧,对未知的恐惧有关。

  

  觉察压力

  觉察压力,是对抗压力的第一步。要有所觉,才能找出真正的症结。常常练习觉察自己在什么状况下,开始紧张,肌肉开始变紧,体会身心状况的微妙改变。有了细微的觉察,才能意识到何时应该放松。要改变,最好先反省纪录压力出现的成因,是否有什么特定的环境或行为?有些确定会引发情绪的情况,应该透过事前计画来避免。从负面情绪反应的形成、环境与条件直探处理因应的惯性模式。这样才能由后知后觉的认知,进步到当下的察觉,才能下手去调适。

  

  现代社会一切讲求速成,而心智是绝非一蹴可即的,虽然没有捷径,但却有明确的道路,那就是依缘起的原则所铺设成的;有意义的生命与速度或效率无关。重要的是你做了那些事及为什么要做,而不是完工的速度有多快。达成目标的速度并不重要,目标方向正确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凡夫,必须循序渐进,首先应当清理心中的垃圾,才有时间及空间来增长心智!放慢脚步,化繁为简,有效的运用时间;少欲知足,活在当下。

  

  放慢脚步

  过去的人有很多闲暇时间去调适自己,但现在悠闲几乎被视为负面的价值。19世纪兴起的效率观念,使得一个人的成就与价值,在于单位时间内可以做多少工作量,因此逼迫每个人追求速度和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个人的压力。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急务缠身、穷于应付,每天追着时间跑,在压力下一心只想着利用时间增加效率,甚至一心数用;进入数位时代,电脑运作速度以百分之几秒来计算,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太慢,办公室里经常可见一群人,猛按滑鼠,同时开了十几个视窗,嘴里仍然不耐烦地喊着快、快、快。由忙而盲而茫茫然,这只会使人愈加陷入无法调适恶性循环的窘境,根本无法解决压力的困扰。

  

  匆忙度日,深怕浪费了时间,就会漠视他人的存在,缺乏应有的关怀心。快速运作时,不能专注所作之事,谨慎观察周遭的变化及警讯,以避免出错或可能发生的意外,一切理性判断、抉择,皆因速度太快而散乱模糊,只能被迫做出惯性的反射动作,非理性的反应一再重复,而置身于极大的危险当中,如同高速驾驶于崎岖多变的山路。匆忙之间完成的工作,品质势必会出问题。让自己镇定下来,不要急,不要赶着进行手边的工作。事缓则圆,专注所以极少犯错。天下没有比改正错误更费时费力的了。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排满了事,却一件都做不好。

  

  要练习把生活节奏变慢。上班时间慢不下来,没有关系,先从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做起。从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开始,最后做到即使动作快,但是心里也不慌张,整个人就会稳定下来,多留些时间、空间,单独思惟反省。

  

  事缓则圆,缓字可免悔

  应事当熟思缓处。遇事先沉一沉,多思惟观察、再慢慢解决。应事接物,常觉得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渐而固。缓字是详慎,不是迂缓怠缓,详慎和缓才能从容中道。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化繁为简

  要懂得割舍,才能简朴;能割舍复杂、不需要的东西,无论是经济、精神、心理生活都要懂得割舍,才能保持身心的安定平衡。越繁琐复杂的生活,越多的需求,烦恼压力也就越多。恬淡简朴是养心第一法,越是简化自己的生活态度,对调适压力越有帮助。现代人拥有太多生活上不必要的东西,如果能把多余的东西丢掉,只留下生活必需品,非但不会死,反而活得更快乐。同样的,我们的心,从电视、网路、电子媒体等,获取很多不必要的资讯,使心散乱烦躁。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些不必要的讯息与知识,则较易维持内心的平静安住。

  

  当我们的脑随时都被许多杂事打扰的情况下,当然无法集中精神思考,真正对我们人生重要的事情了。我们每天的生活,经常被毫不重要的事情淹没。现实中大部份事情,对生命的影响都相当有限,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上不会对我们生活品质产生任何冲击。能够从各种无用的活动、工作中解脱,而将生命的精华,用于成就自己心目中最想得到的目标,想想看,你会做得多好!你可以利用最好的时间,集中精力于最有建设性的工作与活动中,这种高效率,必能改善你的生活品质。

  

  我们不一定要做每一件事,真的非作不可吗?适时回绝,往往能为自己的生活多争取一些余裕。不懂得说不,要求完美,大小事情不分缓急轻重,都要做得好,一件事情还没完成,又揽一件事上身,如此恶性循环,必会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成就感。留空间给无常,给自己不能掌握的因缘,含蓄一点用十分把握作五分的事,才能游刃有余。

  

  遇事应先度德量力,不可勉强;复应审势择人,小心谨慎,仔细体察。事情呈现皆是因缘和合,不必主动增减!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是不得已的,勉强应付一下即可。要知道轻重,要爱惜时间。非关了脱生死之事,过得去就好,且随他去,省得一节是一节。若能采取某种措施去改善状况,就付诸行动。如果事情已无可挽回,或根本不符合自己生命的目标,就不需采取行动,就接受事实,随他去吧!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放下不可改变的。

  

  懂得说「不」,强顺人情,勉强世故,却误了一生大事,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拒绝。适时的回绝,往往能为自己的生活多争取一些余裕。有些事并不太重要,徒耗宝贵时间。而更坏的是,只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这比什么都不干还要糟糕。拒绝自己做某事,或拒绝为他人做某件事。要真正小心谨慎,除了少管他人闲事,有时还得防止别人打你的闲岔。

  

  远离损友烦人

  明知某人很烦,有时为了短期利益,却忍气吞声地忍受着。这是天大的错误啊!不论短期利益多大,损友带来的长期负担更大。我们的生命有限,不应该冒然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交给别人去浪费。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莫因小失大,要爱惜时间,修行人常常为了要小事圆满,因而失掉了一个大圆满。

  

  有效运用时间

  时间是人们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压力的累积往往与时间的失控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太多工作排队等着完成。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提升对事情的掌握,因而得以放松的方式去因应生活。千万不要因为力求圆满,而造成千头万绪的焦虑,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过于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反而想到每样事的步骤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绪所扰,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所谓的千头万绪,焦虑症候群。我们必须体认,时间有限,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想把每件事都办好,仅仅是一种冲动。

  

  事情多未必会造成压力,但面对一堆的工作,却又不知从何着手,是产生压力的主因。这时如能有个明确的时间分配和工作计画,让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当一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计画进行时,自我的控制感增强,压力自然就变小了。除了时间表也应该为所有工作做重要性排序,当时间或力量有限时,则量力而为,放弃比较不重要的工作,由于事前已有所考量,所以即使有所取舍,也不容易有遗憾,或产生其他有伤害力的情绪。订定明确的时间分配工作计画,「迫切性」与「重要性」是影响时间运用的重要因素。要事第一,无论迫切性如何,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知道「紧急」是指加诸在我们身上,应立即注意及回应的事,「重要」是指关系生命意义、人生目标整体方向的事,是一有时间就要去做的。至于其他的,都是对整体方向不相干的事。

  

  解决之道

  一、感觉工作繁多,压力来袭时,立刻叫停,暂时停止身心两方面的所有活动。

  

  二、远离压力的境界后,退一步,从客观角度思考,真有那么重要吗?万一没做到,会有什么后果?诚实地面对最坏的可能。

  

  三、排除所有和完成最重大目标无关的工作。在完成一件事前,尽量避免其他事情的干扰,透过事前计画,避免确定会耗费时间的人事物。尊重专业、充分授权,将聪明才智用于不…

《与压力同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压力的定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