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读经的心要与常见问题▪P2

  ..续本文上一页、耳、鼻、舌、身、意所接触到的,都是可以入定的经验,佛经中的每一法句都是发我们深省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佛的法身,我们生活在其中多么幸福!

  

  当我们尚未进入到这样的境界时,可以先以一部经作为人生的修行之旅。比如说我今年或是今生都准备生活在《弥陀经》当中,在里面作一个净土行人,相信净土、进入净土、修行成就净土,到最后成为阿弥陀佛,入灭时到极乐世界去成佛。这世若没做完,下一世还要继续做,生生世世还要做继续努力去完成,直到成就阿弥陀佛为止。

  

  如果想结合各经心要者,可以这三年为《弥陀经》的行人,次三年做《金刚经》的行人,然后再汇合。此时我们将会发现:各部经典中的果地是共通的,只是修行的时节因缘差异罢了。

  

  如此说来,我们这一生,不必舍弃原来的路,就已走向成佛之道了。佛法不是改变我们这一生的因缘,去另外造一条路,这是很困难的!我们不必如此,只要将过去的因缘累积起来,转向成佛的大道上去。以前我们的观念可能是:「我要走向某一条路,才能到佛的净土。」,现在则应该是「我所走的这条路就是走向佛,因为我们已经把生活清净化、把生活佛经化了。」

  

  我们就是生活在佛经之中,佛经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生就是一部经,就记录在一部经之中,只是依各人因缘差别而有所不同。

  

  ◎圆满净土现前

  我们依着佛经修持,修持《金刚经》时,就投入《金刚经》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就展现《金刚经》的生活,在未成就以前,依止《金刚经》的教法,学习 佛的生活。修持《华严经》时,依持其中的教法,像善财童子或主夜神、天界、大地的生的修证生活,要归向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修其他经典时也是如此。

  

  到达圆满佛的果地,在《金刚经》里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就是毗卢遮那佛,在《法华经》里就是久远实成的释迦牟尼佛,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就是观世音菩萨,在《观普贤行法经》里就是普贤菩萨,在《阿弥陀经》里就是阿弥陀佛。

  

  依经修持,就是要行者投入一部经中,不论大部经或小品经,只要掌握里的见地、修行、果位,全心投入:把生命《金刚经》化、《弥陀经》化、《无量寿经》化、《阿 佛经》化、《华严经》化、《法华经》化,这才是佛陀要教导我们的生活。佛在宣讲一部经之前,会先进入一种三昧境界,目的就是要把大家转入这部经的境界里面。现在,我们要自觉,要主与经典相应。

  

  阿弥陀佛累劫来已在极乐世界准备要度我们了,只是我们一直不肯把接收频道打开。诸佛净土就像在空中的各种频道,如果我们不肯把自身的频道打开,就永远接收不到电波:如果我们不肯把身、口、意调向诸佛的三业,就不能与他们的三密相应,这是修行中最奥妙的趣向,在其中没有我慢,只是投入佛经、依教奉行。

  

  目前我们的确是污染的众生,「依教奉行」就是要把我们整个生活依着诸佛所行过的轨迹前去。

  

  佛经就像我们的眼睛,指引着我们,把我们的生活佛经化,把我们的身、口、意清净化,佛的身口意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不只如此,也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及因缘,整个变成净业,整个净土化。佛陀所欣喜的事,不是听我们每天读诵佛经给他听,而是看到我们证得了与他同样的境界,就好象《法华经》中所说的:「诸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众生佛之知见。」

  

  其实每一部经都是要开示悟入众生佛之知见的,依佛经修持,就是要大家廿四小时对诸佛开放频道,对佛经开放频道,影响所及,不只是我们一个人与诸佛之间的关系,而是二十四小时,整个生活,都与诸佛产生相应。

  

  真正究竟的阅读佛经就是投入佛经、依教奉行,不但升华个人,所有与我们相关联的人事因缘网络,都会随之净化、圆满,乃至于我们圆满成佛时,清净光明的世界也现前圆满了!

  

  ◎读经常见的问题与解答

  许多朋友刚开始接触佛教时,看见众多的佛教经典,常有茫然无从入手之感,如果又遇到众多专有名词,更是滞碍难行,看着佛教的智慧宝山,却无法受用,非常可惜!有鉴于此,我们整理出一般人读经时常遇到的疑问,希望帮助大家在寻宝的过程中能去除路障,顺利取得智慧的珍宝。

  

  一、刚开始学佛,一开始最好读那些经?

  选择读什么经,可以从自己欢喜、有兴趣的经典着手,如果都不了解,那么也可以从《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常行经典读起,这些常见的经典都是一般人最常读诵奉行的。

  

  读者也可以参考全佛出版社所出版的「常行经典系列」,其中所选的经典都是最常被受持奉行的经典,而且经文都经过新式标点,排版精美,非常方便阅读。而「佛经修持法系列」,除了可以选择其中一部经修持之外,也可视为数十部常见经典的导览及修持精要,都是非常好的读经选择。

  

  二、读经时,经文中有很多专有名词看不懂,是否要读白话文?

  阅读经典时,还是以阅读原文为宜。如果有不懂的佛教专有名词,可以查阅佛学辞典。如果对经义不了解,建议大家阅读配合古来高僧大德的讲经解说。由于经典的白话翻译牵涉到对经典的修证及理解程度,因此现代一般的经典白话翻译仅作为辅助的参考即可,而非作为阅读的主体。

  

  三、读经时一定要读诵吗?一般人作课诵的意义何在?

  读经并不只限于课诵时读,而是随时可读,尤其是现代交通舒适便利,例如在捷运上就是很适合的读经时间。只要是清净、适当的地方,虔敬阅读,都是很好的。

  

  此外,受持经典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限于读诵。经中有所谓的「十法行」,就是受持佛经的十种方法。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七〈付嘱品〉中说:「受持此修多罗有十种法,何等为十﹖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流传、四者谛听、五者自读、六者忆持、七者广说、八者口诵、九者思惟、十者修行。」

  

  又,《辩中边论》卷下〈辩无上乘品〉中也说,修行十法行者,所获福聚其量无边。这十种法行分别是:1.书写:书写、流通经律论;2.供养:恭敬供养经典;3,施他:指为他人说法,或施与经典;4.谛听:谓专心谛听他人诵读、说法;5.披读:指披阅读诵经典;6.受持:对经典的内容忆持不忘,领受奉行;7.开演:指为他人开演经典文义,使其生起信解;8.讽诵:指讽诵、宣扬经文,令人乐闻;9.思惟:指住于闲寂处,思惟筹量经典文义;10.修习:指常行佛所说教法而不退失。

  

  读经的最终目的是与经义相应,在生命中产生自觉,因此,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受持,只要是心思诚敬,都能具足无量的功德。

  

  四、为什么每一部佛经都说读诵本经的功德最大?

  读经是一种因缘,某些人会与特定的经典相应,也有特定的因缘。这就好象在小巷子里骑机车比较快,上高速公路就要开车比较适合,而要去美国就要搭飞机才到得了,这是因缘性的问题。

  

  在菩萨的四弘誓愿中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无量经典、法门的出现,是相应于众生有无尽的烦恼,每一部经面对无量无边因缘的众生及种种烦恼,而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成就无上菩提,因此,在经中会称扬本经的功德,是为了鼓励听闻者对本经产生信心,进而一心专注依止此经而成就。无论是受持哪一部经而成佛,功德都是同等广大圆满。

  

  五、读经时是否一定要整品读完?

  如果可以完整的读完一品当然是很好,但可能也要看每部经典的章节大小,及个人的时间而定。例如《心经》、《阿弥陀经》等较短的经比较可能整品读完,但是像《华严经》这样的大经,对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每次要读完一品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每部经的份量大小不一,我们可以视自己的时间,读到恰当的地方告一段落即可。

  

  六、经文要背起来吗?

  如果是比较短的经,不妨背起来。唐代的玄奘大师到印度求法时,一路上遇见无数危险,他都诚心默诵《心经》而化险为夷。只是,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文化不太一样,古代印度人常一背就是数十万字、百万字,中国人并没有这种专长。读经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生活中运用,如果某部经我们读纯熟了,自然背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思惟,这也是很好的。

  

  七、如果不懂意义,光是读诵有用吗?

  刚开始读经时,可能比较无法了解经文的意义,但是读久了之后,智慧自然会慢慢开启。而且我们现在会读某一部经,也是与此经有缘,或许将来此经的修行法门会成为我们修行的主体。

  

  即使是不了解经文意义的老婆婆,只是依于虔诚的仰信课诵经典,由于心的专注自然产生定力。经典是在解决生命问题的,当我们的心具足定力时,对经中的智慧也容易体悟,如此自然与定力、智慧相冥合。而这份虔诚的心念,也会受到经中诸佛菩萨,及发愿护持本经的护法们加持护佑,同样具足无量功德,不可轻忽。

  

  八、专读一部经比较好还是多部经比较好?

  这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我们可以以一部经为主轴,以此经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修行,直到圆满成佛。此外,我们也可以广读其他经典,这会帮助我们增进对佛法的体悟和理解,可以作为自身专修法门的辅助因缘。

  

  这就好象我们在山林中旅行,路线有很多条,虽然我们走的时候只会选择一条主要路线,但是我们可以先参考完整的地图和其他路线,掌握的资讯越完整,了解自身所在方位,就不容易迷路,甚至能让我们的旅程更丰富,甚至帮助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

  

  因此,除了主要依止的经典之外,广读其他经典,能帮助我们更清楚掌握佛法的全貌,了解自身所在位置,不但心中更为笃定踏实,也能避免「见树不见林」的问题。

  

  厘清了以上的问题,让我们在读经的根本观念上先确立,接着就可以进入佛教的经典大海,总览佛法智慧大观!

  

  (摘自小百科39《佛教的重要经典》洪启嵩老师指导)

  

  

《读经的心要与常见问题》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