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经讲记 佛道品 第八▪P26

  ..续本文上一页是有这个义,这个义还会干扰你的。如果这样讲这个相生义,那你说无住无本就说不过去,无住它是依他起嘛,依他起是有本,你说无本,这是有点矛盾了,所以要不取这个义才可以,他的意思是这样。

  但是我这里我又有一个想法,「颠倒想孰为本?无住为本」,这就是观察这个颠倒想是毕竟空的,这一下子问题就解决了。我提出个什么问题:那么就在前面也可以这么说嘛,「身孰为本?无住为本」,也可以这样讲嘛,这样后边这个话都不要说了,就是观察这个身体是因缘有的、是毕竟空的就好了嘛,后边就不用讲了嘛,为什么要讲那么一大套干什么呢?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无住为本」, ──「身孰为本?欲贪为本」,他不说「无住为本」,为什么要, 说「欲贪为本」呢?说「欲贪孰为本?无住为本」也可以嘛,但是不,他说是「虚妄分别为本」,为什么要这样

  讲呢?这里边是有一个意思的,有什么意思?就是推论生死的大患根本究竟是什么!从麤烦恼展转地观察它最微细的烦恼,他目的是这样意思,目的是这样。若是按照这个意思,维摩居士是这样讲这一段话的意思,「颠倒想孰为本?无住为本」,这「无住」是「无明」就好了,就一下子是合道理!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最初的根本──妄想之初,它是最开始,一切染污的烦恼以无明为本,它是最开头的一个,在它前面再没有了。所以用无明解释无住符合维摩居士这一段文的原意!

  不过,讨论一下是好,使令我也对这个文义更分明了。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了,看智禅法师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你说是「颠倒想孰为本?无住为本」,到这个时候才观察缘起的普遍的法则,那为什么不在当初的时候就这么讲呢──「身孰为本?无住为本」,为什么不在当初讲?你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个问题。

  这底下说,「还想说明,行文实非有难破他宗之意,只为成立自宗也」,他没有难破他宗的意思。这是他改变原意,可以这么讲。随时可以修正自己,我们不必执着,就是你说错了话不要紧,可以修正。但是你当初是有这个意思,智禅法师当初他是有破他宗的意思,你用无明来解释是太浅,只是声闻道、而不能显示大乘的甚深义──那么这不是说吗、这不是破用无明解释的过失?这是一。第二,用无明来解释,只是个染缘起,没能说到甚深义,这个义不周遍。他说出这两个过失来。现在他说:「行文实非难破他宗之意」,是改变宗旨,这可以、容许,容许改变原意,可以改变。

  这下面我说几句话,经过几番的讨论,以无明释无住,于义无乖!在这一大段文的本义,没有什么乖违,是顺的,文从义顺!可以这么说。他以无自性义,智禅法师以无自性义来解释这个无住,看这个前后文有点勉强,有点勉强的。他什么地方勉强呢?要转变字义来配合他的解释:「身为本」、「虚妄分别孰为本」这些「本」,前面是相生义;到后边的时候就不能当相生讲了,要当本性来讲,要转变字义。转变字义的时候,后来又有矛盾:因为你说本性,到后边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这不是一切法是生了,由无而有了,这是生嘛,你说「不取相生义」来解释这个「本」,那后边「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这不是生了吗?所以又有点矛盾,这解释上有困难。

  我们若是把心静下来读这一段文,对于这个「本」、对于这个「住」,这两个字的解释不要改变,它很顺的就把这个道理显示出来;你一改变,反倒会有一点冲突。就好了吧,就到这里。

  Tape53

  见须供事者 现为作僮仆 既悦可其意 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 得入于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给足之

  这是第五科「同事利物」,就是这位住不思议解脱的菩萨,他的大悲心广度众生的差别的相貌。

  「见须供事者」:就是这位菩萨的法眼,他见到众生里边有需要供事的,就是为他做事,因此而能得解脱,这位菩萨「现为作僮仆」,就是现身为这个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这位菩萨为他作僮仆的时候,能令这个补特伽罗非常满意,这个时候菩萨就为他宣说佛法,劝他发无上菩提心了。

  「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随顺那位补特伽罗所需要的,这位菩萨都会供给他,因此他就能入于佛法里面来修学圣道了。「以善方便力,皆能给足之」:他所需要的,这位菩萨能善巧方便的都能满足他、而不会令他失望的,因此也就能劝他发菩提心了。

  壬二、总答(一颂)

  如是道无量 所行无有涯 智慧无边际 度脱无数众

  前面是别说的,这底下是总颂。

  「如是道无量」:像前面所说的,自己用功修行的、和化导众生的(自行、化他的)这些圣道是无量无边的。「所行无有涯」:菩萨利益众生的事情是没有边际的,是说不完的。「智慧无边际」:这是因为菩萨的智慧太广大了,所以他发动出来的菩萨行也是非常的广大。「度脱无数众」:所以能够教化一切众生得解脱。这是总结前面的文。

  下边是第二科,也就是最后一科,「结劝发心」。

  辛二、结劝发心(二颂)

  假令一切佛 于无量亿劫 赞叹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

  普现色身菩萨问,是问维摩居士的事情,那么到最后的时候维摩居士说这个话,那等于是自己赞叹自己,是不是这个意思?我看是这个意思。「假令一切佛」:假设的话,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佛,在无量亿劫那么长远的时间内,赞叹维摩居士的功德,「犹尚不能尽」,还不能穷尽的。一般人赞叹那不算数,现在说佛来赞叹,还要无量劫「犹尚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 不发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痴冥无智者」

  「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那一个补特伽罗听见这样的妙法,他不发无上菩提心呢?因为发了无上菩提心、修学圣道以后,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能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件事非常的伟大,所以「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呢?

  「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除掉了那些鄙陋的人、胡涂没有智慧的人,他听见了这件事,他无动于衷,他不发菩提心。那么这等于是勉励我们应该发菩提心,是这个意思。

  这是〈佛道品〉到此结束了。〈佛道品〉第一段,行于非道、通达佛道;第二段,尘劳之畴为如来种;第三段,说到他成就的功德无量无边。

  

《维摩诘经讲记 佛道品 第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