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事,当然各位可能会看见,我看那上面,他说张大千年

  轻的时候,他有一个爱人,大概是要结婚是怎么的,死掉了。死掉了,他心情很不舒

  服,心灰意冷,就要出家当和尚,后来就拜一个师父,就受戒去了。受戒的时候,受

  完比丘戒,受菩萨戒,受菩萨戒的时候,要烧香疤,头上烧香疤,烧香疤,他不同意,

  就因为这个,他就不出家了,就回家去。

  当然这个不是一般的人去触恼他,只是你受戒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条件,这是《梵

  网经》菩萨戒有这个规定,《瑜伽菩萨戒本》上是没有这个,比丘戒也没有这个。这一

  点苦他受不了,他受不了,他拒绝了,拒绝了,当时的主事的人也不给他开缘,那么

  他就回去了,他回去了,那么以后他继续的读书,他就是欢喜画,在这一方面有成就,

  但是看那种情形,在佛法看不见有进步。

  我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一段讲完,要讲玄奘法师,但是我是想起来,我就讲了。

  玄奘法师他出家的时候,那个时代的出家人,在家的人出家,要政府考试及格了,你

  才可以出家的,不是你师父同意你出家,你自己愿意出家就可以,要政府许可的。他

  去考试的时候,他没及格,没考上,玄奘法师那时候是十三小孩,没考上。没考上,

  但是他在那个房门前面走来走去的,这个考试官叫郑善果,这个考试他要出来走走,

  就看见这个小孩在这里走来走去,他就问他,说是:「你是不是想要出家」?他说:是

  的。考上没有?没有考上。说是你为什么要出家呢?玄奘法师说:「我想要弘扬佛法」,

  他那个句子是很文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考试官一看这个小孩,他说出两句话:「诵业易得,风骨难寻」(大正藏第五十卷二二一页 C栏是「诵业易成,风骨难得」)。

  那个考试当然就是你要背几部经,你把《金刚经》背下来吧,你背一背,能背下

  来了,那么就准许你出家了,可能也有口试,问一问怎么的这种情形。你背《金刚经》,

  或者背《遗教经》,或者是背什么经,背下来。他是小孩,可能离开家,来了,就以为

  可以出家,可能他没有背,那么就不及格了。这个时候,郑善果说是:「诵业易得」,

  背经这个事不难,「风骨难寻」,这个人的这个风度,这个骨骼、面相,这样高贵的人,这个人是难得的,他若能出家,他对于佛教能有贡献。好,你没有背经不要紧,我现在特许你出家。郑善果对于玄奘法师不是考试及格,是特许的,特许的,就是郑善果这个人,他有知人之明,他有知人之见,看这一个小孩是一个人才啊,就准许他出家了。

  我们说张大千这个人,我是没见过,就是在报纸上看这个照片,这个人的福德很大,智慧也很高。他出了家,就是因为烧香疤,他拒绝,主持人就不开缘,你不能够不接受,不接受,你回去,不及格。那么他不能忍受,所以他也就不能出家,这个是两方面的关系,如果这个人也像郑善果那样子,喔,这个人是个人才啊,他能来到佛教,我们欢迎他。烧香疤这个事,只是《梵网经》有规定,《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并没有这么规定。不过我们中国佛教,汉人的佛教,这个老法师也是大慈大悲,那么一定是这样子,你不烧香疤,不行,我受戒的时候也是这样子。那么就是没有郑善果的知人之明,所以失掉一个人才,也是他自己的善根没有成熟,也可能没有这个善根,也可能有善根而没有成熟,就不能忍,不能忍,你这个功德就不能成就,如果他能忍受,这个人在佛教里面是能有成就的,对于佛教是有作用的。所以忍波罗蜜,你想要成就你自己的功德也好,你想要成就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功德也好,要有忍,没有忍还不行的。

  「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我们修学佛法、利益众生,你长时期的做这件事情,你本身也很疲劳,这个疲劳你也要忍受,就是精进波罗蜜了,你不能忍受,也有困难,所以一定要忍波罗蜜。你修善法,你要有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有忍,所以能得大眷属。所以你要弘扬佛法,第一个要有增上生,使令自己能到人天的世界来,得人天的尊贵身,而得大财富,你要能够忍,使令你本身多诸功德,光是一个忍还不行,要有财富,要有诸多的功德,有精进波罗蜜,你能成就很多很多的功德。你本身的能力强了,你才能够去利益众生的,才能修学佛法的。这是增上生。

  第二个决定胜,这个增上生,我们离开了三恶道,可能在人间或者天上,我们的境界很好,但是这一件事情还是靠不住的,因为这还是无常的,你得大财富,这个财富还会失掉的;你得到尊贵身,这个尊贵身终究也是不长久的,你若没有成为圣人,所有的事情都是靠不住的。虽然有了财富、有了尊贵身,有了多诸功德,很大的能力,你还没能够得到最后的胜利的。你想要得到最后的胜利,你还要精进、禅定、智慧,后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还要有这些功德。

  精进,你做了很多的功德。你能有禅波罗蜜降伏烦恼,有般若波罗蜜能够断烦恼,能够深入第一义谛,这个时候你所有的功德都是靠得住的了,你不会再沉沦到三恶道去了,只有向上升,而不会下坠的了,这个时候是最后胜利了。如果我们没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不能降伏烦恼,烦恼还活动,就靠不住,就暂时来到人天的世界来,还会到三恶道去的,所以不是决定的胜利。这个胜利就是我们保证自己不再到三恶道去了,或者是在人天,或者是到佛世界去,使令自己永久是安稳的,那叫胜利。

  这个菩萨要自己修学佛法去广度众生,要这六波罗蜜才行的,但是你的目的,不要为世间上可爱的果报把自己困住,要坚定自己无上菩提的志愿,所以叫做无顾恋,「无顾恋故」,这是第二个是无顾恋。

  第三个是无罪过,「无罪过故」。这个「无罪过故」是什么意思呢?「无罪过故」就是我们能够修行这六波罗蜜,但是我们修施波罗蜜的时候,我们戒波罗蜜破坏了,这就是罪过,这不是到彼岸。我们修这个戒波罗蜜的时候,我们把禅波罗蜜破坏了,这个不行的,这是罪过。我们修六波罗蜜的时候,不是用大悲心做的,我是为了无上菩提,广度众生才做这件事的,没有这种意志,那么就成了世间的有漏法,那就是罪过。在这个菩萨修这六波罗,遇然的去做一点,不常常的做,那也不行的。

  修波罗蜜度化众生的时候,「但设财物利益众生」,仅仅是用财物去利益众生,这就是行菩萨道了。「但设财物利益众生,便为喜足」。「不令众生出不善处安置善处」,你不能用佛法教化他,不能教他远离一切罪过,不能够向于涅槃、向于菩提,不能这样子,就是仅仅用财物去利益众生,这个不是菩萨道。

  所以我们佛教里面,说我就是做一个安老院,我就建一间医院,造几间学校,做了社会的慈善事业,这个你要加上佛法的气氛,才算是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法的利益众生,只是一般性的慈善事,那不是菩萨道。所以《解深密经》上有一句话:「唯有安处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一饶益」,菩萨其它利益众生的事情,是做这件事的方便,同众生接触,使令他容易接受佛法,目的是使令一切众生能安处到涅槃那里去,安住到无上菩提的安稳的境界里面,这个才算是对众生是真实的、最殊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一般性的事情,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个是无罪过故,才能算是波罗蜜,第三个是无罪过故。

  第四个是无分别故。这个无分别怎么讲呢?我们上一次说到一个颂,我们讨论的时候说一个颂,「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所分别无故,无分别智无」,这是《摄大乘论》上的颂。说「无分别故」,有这个意思,这个分别怎么讲呢?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执着的意思,因为这个就像我们不懂得佛法,我们平常的这个心都是在分别中,都是在执着中,无分别就是无执着的意思。

  怎么叫做执着?怎么叫做不执着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们知道世间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假的,我们通达世间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空的,这就叫做不执着。我们不知道是空的,我们也不知道是假的,那就叫做执着。怎么叫做假呢?这个假是对真实说的,

  一个是真实,一个假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看水里面的月亮,我们知道这个是假的,他就讲因为水里没有月亮,没有月亮,是月亮的影子,天上的月亮才是真的,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水里面的月亮是假的,一个真,一个假。这个假是对那个真来说,我们去思惟这个意思。

  说这个梦中境,梦里面的境界,和镜子里面的影像的意思一样,水里面的月亮是假的,不是真的,水一混浊了,就没有了,没有水了,也就没有这个水中月了。我们用这个意思去体会佛法里面说:一切法都是假的,都和那个水中月是一样的,不是真的。

  通常我们说:它现在虽然存在,很快的会失掉了。所以我们说这是假的,这是无常,这是假的。说现在虽然是有,不是真实有,它是假的,这么样去通达这个假的意思也可以。譬如说有三枝枪,这三枝枪互相架起来架在那里,我们说这一枝枪,它自己能立在那里,不能,它这三枝枪互相支持才能立得住。从这个地方来看,就是它们能站在那里,它本身不行,要三个互相支持才能立得住,这个立就是假的,互相假藉才能站得住,不然它不能站住,这个站住就是假。

  说世间上一切的事情,我们看它现在是有,因为它本身的条件互相支持它,它才存在的,不然的话,它不能存在,所以它那个就是假的。我们用这个意思来体会,世间上一切的事情都是假的。说作梦的时候,我梦到吃了很美好的东西,醒来的时候,喔,才知道没有吃东西,肚子还是饿的,那么吃那个东西,当时认为是真的,实在是假的。用这个意思来体会世间上的事情都是假的。说我现在有很多的财富,我去利益了很多很多的人,这也是梦中的境界,都是水中月似的,都是假的,没有这回事。

  譬如我行了布施波罗蜜的时候,这是假的;我持戒的时候,我不做…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戒本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