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决定要得心佛相应”,这是何等誓要打破宇宙、跳出古今的壮烈气概啊!毅志金可镂,滴水石为穿。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有云:“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愿力最大。”诚哉言矣!
印光法师被尊为一宗之祖,吾人必当于此拳拳服膺。果能如是用决裂之心,奋冲霄之志,建立其信愿行,吾等人人,固非不可望而及之的呀!
次年,印光法师38岁(公元1898年),于普陀山法雨寺闭关期中,作《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载《文钞》卷一之首),其文字便已经非同凡响,若心地没有发明,是决然作不出的。如其书的开首便说:“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又以莲池大师参笑岩禅师为例说:“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禅)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
从此往后,印光法师应机说法,若洪钟待叩,若净瓶泻水。其著名论文有《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宗教不宜混滥论》、《佛教以孝为本论》、《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以及现在为大家讲的这篇《净土决疑论》。这五篇论文,由高鹤年居士拿到上海,发表在狄楚青居士编的《佛学丛报》上,是年为1912年,即民国元年,印光法师52岁。当然这五篇论,并不是民国元年现写的,而是民国元年以前完成的。
由此可知,印光法师38岁时,已经净业成就。经过在普陀山法雨寺珠宝殿侧闭关修持的实践,实现了他曾经向康泽法师说过的“佛不以摄受诳人……(但肯用功)终有加被之日……决定要得心佛相应,方可稍安此心”这一涵盖乾坤的誓言。
为人师范,教化他人,印光法师常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是印光法师为人的终生写照。
2、序他:明造论决疑之因缘
【论文】一日有一上座,久参禅宗,兼通教理,眼空四海,誓证一乘。效善财以遍参知识,至螺山以叩关余舍。
时,余适以《弥陀要解》文深理奥,不便童蒙,欲搜辑台教,逐条著钞,俾初学之士易于进步。非敢效古德之宏阐道妙,聊以作后进之入胜因缘。
喜彼之来,即赠《要解》一本,且告以著钞之意。
印光法师向这位上座师赠送蕅益大师著《弥陀要解》一本,于是引起与上座师互为对论,这便是著作《净土决疑论》的因缘。
上座,出家受具足戒经30夏,为上座。久参禅宗,兼通教理,说明这位上座非等闲之辈,乃是宗教兼通的大家。眼空四海,誓证一乘,说明这位上座对于“心即是佛”的“唯心自性”之理深得于心。盖访师寻道,往往先入为主;当然,也与一个人的根机相关。如果是真正的宗教兼通者,便不会有“眼空四海”的表现。例如,被拍成电影、已经播放的《一轮明月》中,弘一法师对印光法师钦敬得五体投地。近世文学家叶圣陶当年在上海曾经随同弘一法师前往参谒印光法师,著有《两法师》名篇,阅之可知。佛教主要工具书《佛学大辞典》的编辑者丁福保居士,为编撰这部大辞典,逐条逐目向印光法师请教。在《印光法师文钞》中,有近20封书信往来记录此事。当时,宗教兼通者,诚恐实无有能出印光法师之右者。
这位上座实际上是一位执理废事的代表者。因为这种类型的人物,在佛门中甚多,有一定的代表性,故以上座出之,乃至以下论文主体内容,皆是与这位上座的对论。每一对论的问题,都是极为重要,而且是很有普遍性的、大家都没有弄清楚、都有错误观念的问题,所以,假上座之口以出之。其实,不必定有上座其人。古时,论师造论多采取这种方式,以为论述的方便。
螺山,具称红螺山,在北京怀柔县,谓古时曾有两螺为红色,修炼成仙,穿红色衣,来听佛法,成为护法神,螺仙羽化,遗蜕安葬在山中,至今犹有两墓存在。山中有寺,名资福寺。清嘉庆年间,净宗第十二祖彻悟禅师(1741~1810)居此(1800~1810),其真身舍利塔现今仍存在,《彻悟禅师语录》、《梦东禅师遗集》两卷著作于此,今收录在印光法师修订的《净土十要》附录部分中。
《弥陀要解》,具称《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为明末清初的蕅益大师所著。印光法师评价此书说:“《弥陀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有此经以来之第一注解。(《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又说:“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增广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蕅益大师为净土宗第九祖,亦为天台宗祖师、禅宗祖师,用教下的话说,他是“大开圆解”,用宗门的话说,他是透过“向上一著”,获得圆教的“名字位” 。此位之人,讲说佛法,或深说浅说,或略说详说,或纵或横,或长或短,皆能如数家珍,拈来便是,如瓶泻水,滔滔不绝,而且决无差错。所以,凡蕅益大师所著书(当然还有莲池、憨山、省庵、彻悟、印光等古来许多祖师的著作),我们可以视同佛语一样重要。现有《蕅益大师全集》精装全部20册行世,奉劝诸位当阅读之。
印光法师在这篇论文中,以造此论为发端的方式,提示《弥陀要解》一书,并为此著钞,赠与上座。所有这些,都点示出此书在净土法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净土法门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吾等读此论文,宜善为措心,如能格外地重视和研修《弥陀要解》,必定会获得莫大的法利。
论文说搜辑台教,逐条著钞,台教,即天台教,陈隋时代的智者大师,虽为此宗第四祖,而此宗实为智者大师所开创。台教将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分判为五时八教,以解释和理顺深、浅、高、低、纵、横、上、下等各种关系,可以说是无不尽善尽美。蕅益大师是此宗出色的专家,著有《教观纲宗》一卷,为研修天台教入门的钥匙,建议诸位趁适当时机研读之。
《弥陀要解》是依据天台家判教的法则来写作的。《弥陀要解便蒙钞》为清道光末年红螺山慕莲法师所著,法师亦深通天台教理。解释经文的文字曰“解”,亦曰“疏”。对“解”或“疏”加以解释的文字,谓之“钞”。便蒙,即便利初学之人。蒙,谓童蒙,即指初学的小学生。
印光法师《复马契西居士书》中说:“《便蒙钞》乃道光末年(约1850年)红螺山慕莲法师所著,《净土决疑论》特借彼口气而作发起。民国三年(1914),狄楚青致书令作论,以凑《佛学丛报》材料。”(《印光法师文钞》正编卷二第33页)由此可知,假借《弥陀要解》著《便蒙钞》,实为论主阐扬净土宏旨、代佛宣扬、畅佛本怀的善巧方便。
《净土决疑论》讲记《序分》讲竟。
(待 续)
《《净土决疑论》讲记 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