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二次闭关随笔 理入▪P2

  ..续本文上一页戏论呢?须知念佛往生乃是阿弥陀佛的悲心施方便救度。经上说解脱道(小乘)开悟,七返人天即证罗汉果,永脱三界生死,因为烦恼障断尽。那么大乘(菩萨乘)发菩提心开悟登初地,如果说也是七返人天的话,即可登八地,因为《华严经》、《菩提道次第广论》说八地即烦恼障断尽,可入无余涅槃,难道说登初地乃至八地的菩萨还不如凡夫么?根基好的人,开悟见道的时候,有的可顿证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十地,经上不是有顿超八地或顿超十地的教言吗?所以开悟的人临终假如要往生的话,十方诸佛同时授手,要往生何佛国即往生何佛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顿证与十方诸佛无别的法身,又与诸佛哪有差别呢?往生何国土也只是示现而已!如经上说发大悲心诵大悲咒,临终十方诸佛同时授手,往生何国即随愿往生,何况发菩提心已经开悟的人(登地的菩萨)呢?所以历史上有的问开悟的祖师:“百年后向何处去?”祖师说:“东家做牛,西家做马。”那我们须知:发出离心修解脱道开悟的圣者已不用流转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中去受生,只须七返人天,随缘断习气即可,那么大乘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开悟的登地菩萨(祖师),他们是以下士道、中士道为基础的,而下士道的人修好五戒十善即来生不用下三恶道,更何况解脱道乃至菩萨道的行人呢?所以菩萨道的禅师要去“做牛”、“做马”,即是示现在三恶道中度众生也,此即登地菩萨的大悲心也!有如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诸大菩萨一般无二的大慈大悲,所以绝不是如造深重业障的凡夫一般下三恶道受苦去了,如果那样说,岂不毁谤了登地菩萨的大慈悲示现吗?那有人说我也要这样学,当然可以,但最少得有八地菩萨以上的功夫。有人要学济公也必须有八地菩萨的功夫。因为八地菩萨以下的都不能改动佛的一条戒律,而经上说:“吃肉断大悲种性。”况且游戏三昧吃酒变成水从手出,吃的肉鸽吐出能飞,扰江河成酥酪,没有八地菩萨的功夫又怎可造次?况且到八地菩萨烦恼障才断尽,不妨随缘示现。我们业障凡夫还未开悟登地,生死未了,又谈什么随缘示现呢?只不过贪嗔痴造业罢了!而解脱道开悟的圣者,五戒才彻底清净,故此菩萨乘的登地菩萨,也应是五戒清净,乃至更高的戒律持得更好的。而五戒都清净的人来生(百年之后)又怎会随业去下畜生道呢?没有此因怎有此果?凡夫五戒持得好都不用去三恶道,何况祖师?所以不是示现么?故此禅门祖师开悟后,有的公开说:“向异类中行。”此即表明其大愿大力、大慈大悲,活泼泼生死自在的手段,实在值得我们顶礼、敬仰、赞叹!又怎可毁谤他们呢?

  那么有的说:有的禅师(如草堂清)不是后世转人,不是不能往生吗?

  答:此是不知教理的问话。为什么呢?因为前面已说过,小乘开悟见道还要七返人天而成罗汉,虽他们在人天之间受生,但并不是说他们修得越来越差了,而是随缘了习气而已,何况大乘的开悟祖师,最少也是登初地的菩萨了,当然也不是堕落的越来越差了。所以上面的提问中有两种情况:一、此人参禅未开悟,未了生死。那也不奇怪,因为念佛的人并不是个个往生,去参禅的人又怎能要求他人人今生开悟成佛呢?当然,去参禅或念佛,如果是真发菩提心,即使今生信愿行不切,没成就,从最消极的方面来说,最少也种了善根种子,总比没有学佛的好,况且没有学佛,说不定此人更坏,须知善根终有成就的时候。经说:“若以散乱心,入诸佛塔庙,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当然也不可造恶,否则学何宗都会受苦。二、此人已开悟证道,那么他是七返人天,或一返人天的情况,而习气断尽,如果是发出离心的因,登罗汉果,毕竟出三界;若是发菩提心,则烦恼障断尽登八地,乃至所知障断尽成佛!那岂不是可喜可贺?我们实在应当随喜赞叹,顶礼不已!此人已开悟,并且登八地乃至十地以上,如观音菩萨一样,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那实在不可思议!如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化身,你不能说,阿弥陀佛堕落成人了!

  所以,这些情况又哪是凡夫可推测,自以为是的呢?如果是以讹传讹,那有可能毁谤圣者。经上佛陀说“不要因为传言而轻信”,实在应该经过理智抉择,然后依教证、理证来作决定,不可轻言造次!世间人尚且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佛者更应慎言,依真理而言。所以开悟的祖师既可示现往生,也可寄托人天,乃至更高者随缘示现六道中救度众生。而参禅者有的并非示现往生,而是发愿自己成佛,成就佛国度众生,跟阿弥陀佛等诸佛一样,实在伟大!如近现代的来果禅师即有发愿成佛的愿文。(而参禅者若不发菩提心也非大乘,乃至净土、华严、天台、密宗等皆应发菩提心才是大乘,如果我们自称大乘却不发菩提心又哪能成佛呢?又哪是大乘呢?)这不正是一切学佛者的共同向往吗?须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入娑婆度众生啊!又怎可同室操戈,煮豆燃豆萁,互相毁谤呢?一切法门,不论是禅是教是净是密是律,无非佛菩萨祖师们随机接引众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要对机,药到病除就可,切忌自赞毁他,造业受苦!

  总之,无论学何宗,都应随喜赞叹,而只要是对自己根机的就是最好的。而不论是何宗,只要是大乘的,就一定不离菩提心,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定不离开共下士道的皈依三宝,明因果断恶修善(五戒十善),共中士道的出离心,四谛十六行观。而要摧破我执法执一定应明缘起性空的正见,所以一切大乘行人都不可能离开三士道(共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般若性空正见),此乃一切大乘的共同基础、共同道(共同的成佛之路)。宗派法门只是工具不同罢了,目的无非成佛,又怎可互相诋毁呢?真正明白的人一定是修行自宗、赞叹他宗,因为不论是禅是净或其他宗都有其殊胜的方便,都有相应的众生可以得度;而各宗派、法门都有善知识弘扬,不是更好吗?不是更能够让广大的众生得度吗?有更多的众生得度不是更好吗?

  有人又诡辩说:“说开悟不能往生是指解悟,不是指证悟。”

  答:这样的说法也是强辩而已!为什么呢?因为禅宗开悟一般是指证悟,而不是指解悟,解悟在禅宗还不算数的。教下大开圆解,可以是解悟,也可以是证悟,所以禅宗下开悟的可以弘扬其他各宗,但其他各宗开悟的不一定能够弘扬禅宗。禅宗的可贵就是真修实证,不只是言语上说,不知道禅门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说法吗?不知道禅门有“开口三十大棒”的棒喝吗?真正的禅宗祖师就是剿断学人一切情识,然后在此大死中大活过来,有一个转身处,岂是解悟那么简单?解悟终是禅门说的“脚跟未点地在”,所以以上的话拿来毁谤禅宗根本不成立。禅宗的借教悟宗只是获得清净正见的初步,真正明白的人又岂能停步不前呢?明白并不等于做到,大善知识们又岂会跟一般凡夫一样得少为足?况且,如果没有清净正见在先,又如何能证悟呢?所以祖师说:“只贵汝见地,不论汝行处!”因为具正见自然有正行,能了生死;如果毁谤正见,等于毁谤佛陀,没有正见,岂不是外道邪说?哪一宗派能离开正见,不以正见为引导的?所以以解悟毁谤实在毫无道理。即使是对禅“解悟”后就往生了,那么这样的善知识仗着菩提心的大愿,清净的戒律也不会堕入三恶道,来生照样善根深厚,一定会学佛成道,如果他们发愿往生一定也是上品上生。当然恶习严重者,即使堕落也比一般人强。而念佛造恶业不往生照样堕落,又岂不是一样吗?所以以一两个例证来以偏概全毫无道理,又怎知他们不会忏悔而更好地修行呢?我们又怎能猜测呢?况且这其中真相如何,又岂是可以任意猜测而下断言的?这不免太过草率不负责任了,又岂是学佛者的应有心态!总之,随意毁谤正法是不可以的!经上说信愿行具足都能往生,除非造忤逆罪和毁谤正法者,我们学佛者切应谨慎!

  有人说:末法时期,念佛得度,其他法门都不行了。

  答:须知末法不止有时间上的说法,也有空间上的说法。时间上现在是末法时期,但空间上现在可以是正法。为什么?经上说:毗尼住世,正法住世。现在毗尼(戒律)正住世,又岂是末法?又《俱舍论》说:佛之正法有两种:一、即三藏十二部的教法,属世俗谛的正法。二、即依教法而现证实相的证法,属圣义谛正法。而现在教法(三藏十二部)还在,也有诸大善知识在演说,又岂能说没有正法?而现证实相的圣者也不能说没有,我们没碰到也只能说没缘分,并不能说我们没看到就等于没有。比如近现代的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治开禅师、月霞法师,南传佛教的阿迦曼等大德。现在世界上的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你又怎么能说没有真证道的圣者呢?人家隐起来,你没弟子相【注1】,那也见不到,见到也不认识,所以不能说没有正法。又佛陀说:世间只要有五位比丘持清净戒,正法即不灭于世间;而现在世界各地的三大系佛教中又哪止五位比丘持清净戒呢?经上说:“《楞严经》住世,即正法住世。”那现在《楞严经》还住世,怎可说是末法呢?综上所述,现在虽是时间上的末法,但还是有空间上的正法啊!我们碰到正法,岂可不是稀有难得、欢喜赞叹吗?这实在是多生累劫修来的福报啊,应当珍惜,好好修行才是。难道我们不要正法,加速末法,乃至灭法吗?只有魔外才会这样希望,如果这样居心是何居心?而且时间上正法时期,也有末法的根机,论上说:佛陀当时说法所在的国家,有上亿人,其中三分之一见过佛陀,听过佛陀说法;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只听过佛陀的说法,未见过佛陀;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既未听过也未见过佛陀!这不是正法中也是有末法吗?

  综上所述,现在有正法住世,稀有殊胜,我们作为佛弟子当发愿令正法久住、普度众生,这才是佛弟子应有的心态,而不是整天在推动末法、灭法。历来的祖师西去东来费尽心血,乃至献出生命取来经书法宝,令正法来东土,利益群生,我们不感激乃至效法,又岂是后学佛弟子应有的心态么?

  当然,上面说到,不论禅净何法门,只要应机,随善知识所教而行终能成就,实在应当随喜赞叹,不应互相毁谤,所以不管是学禅学净,一门精进都是可以的,又何须妄起是非呢?

  注1:依《菩提道次第广论》,弟子应具备正住、具慧、希求、敬重、属意之五相而信受奉行师之教化。

  缘起性空的中道是很难把握的,修行人不小心就会落入自性实有的常见或者缘起没有的断见,对既是空性又是缘起、既是缘起当下又是空性的正见很难把握。既要知道圣义谛中无我可得,又要明白当下因果业报不虚,这样的二谛无碍对一般人来说很难理解。

  佛性是无以伦比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陀指出了众生的佛性——真如空性难以比拟。万象差别,唯是缘起假名,真能透破假相,彻悟本来面目,即不被禁锢在生死之中,自然自信超然,“从自心中流出,盖天盖地去。”看历代祖师透悟过去,各出手眼,杀活纵横,是甚大丈夫气象!学人还敢承担吗?要当祖师,需有祖师的胸量、手段!顶天立地,踏破五大洲,无有恐惧,自性盖宇宙!

  大乘佛教从见地上分三大系,曰:性空唯名、法相唯识、真常唯心。

  经典代表:

  性空唯名以《大般若经》诸经与《中论》诸论为代表,讲缘起性空。

  法相唯识以《成唯识论》诸论为代表,讲唯识所现,故名“虚妄唯识”。

  真常唯心以《大乘起信论》为代表讲常住真心。

  如果以理分:一、性空唯名只破不立,因为一切有为法皆无自性,皆是缘起的,故此性空无可执实,真以般若深观,证空性时即破我执,一切法唯名言量设立,因果业报在世俗谛来说不虚,但其自性实无我可得,故缘起无自性,不能执为常我断灭。二、法相唯识,见分和相分,心境二者皆八识所变现,八识是业习种子和合真如空性。众生乃是种子现行随业流转,造业又熏成种子,如是辗转皆是以执著分别的虚妄心所为,故转识成智才能离苦得乐。三、真常唯心,当下本有真心遍一切处,众生皆有佛性真心,妄心如波,真心似海,波虽生灭,实无增减,歇下妄心,即见真如,也即菩提。故此烦恼即菩提,娑婆即寂光,众生本诸佛,生死即涅槃。

  如果以唯识三性来说,依他起性,故性空唯名;遍计所执性故虚妄唯识;圆成实性故真常唯心。

  从功夫来说:性空唯名以般若破能所二执所现空性证无分别智,然后起如幻后得智,悟缘起空性之中道,性空缘起。真常唯心以能所双亡的显现为真如心体,以此立宗,如来藏缘起。唯识在能所双亡显现时,明圆成实性,认为一切法唯心造,境唯心变,离我法二执,转识成智,属阿赖耶缘起。

  佛陀的根本教法即四谛十二因缘、缘起无自性的中道观。人生之苦在无明我执,一念回光,执从何存?无执无住、能所双亡即见本来面目。在实相来说一切法皆无自性,在名言来说染净诸法差别随缘显现;虽显现当体即空无自性,虽空无自性,不碍如幻现前。如能当下明了缘起性空义,则佛法中心要领已把握,出离苦海、彻证解脱、度尽众生皆不离此矣!

  本心自净,无明妄想不实幻化,如梦如影,了不可得,正念现前,还得本心。正如《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是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本来如此!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当下本心、无生无灭、清净本然。三心妄想,焉有实体?觉之如梦如影,亦不可得。真心本然、清净正觉、实相无相、无执无得。迷之者生死轮回,觉之者当下如此!刹那顿超,在当下一念了悟,更无秘密,只在当下觉与不觉罢了!

  

  

《第二次闭关随笔 理入》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