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器,具足机缘,可直入禅、密二门外,今天绝大多数青年学佛,应从经教中所示的大乘通途而入,以太虚大师所说的“大乘渐教”之行为本,禅净密三门,本来都是建立于大乘渐教基础上的秘密圆顿法门,其修学皆应以大乘渐道为基。入得大乘渐道,基础牢固,资粮充足,自易入圆顿法门;不先入大乘渐道,迳直入圆顿法门,往往弊病多端,欲速而不达。古来多数卓有成就的大德,走的都是从大乘渐道入圆顿法门的路径。大乘渐道以深入世间双修福智、即世间而出世间为特质,能对人的德行才智进行全面的锻炼。最能体现全部佛法的宗旨和精神,最宜于青年人修学。
大乘渐道,即经教中所说的大乘菩萨道。其修学大略是在受持三皈、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以由对缘起性空义理的胜解所得思慧为主寻,在社会生活中修六度四摄,一方面伏断自心烦恼执着,一方面积集福智,利济众生。因为仅以思慧观修,须数数勤观,对治烦恼的力量较小,难免退转,达圆满成佛,所需时间长,经论中说须经三大阿僧祗劫,故名为渐。修习者须先研读经论,听闻讲经说法,对因果业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万法唯心等义理,知晓理解,谓之闻慧。闻慧仅是一种知识,在修行中往往用不上,尚须对所知义理进行思察抉择,获得领悟、胜解,有深切的体会,确认不疑,完全变成自己的知见,叫做思慧。由参禅而于刹那间所得的顿悟,其力用略胜于思慧。运用思慧,在生活中勤观诸法无常无我,尤以观心为枢要,为修般若度;以思慧为导,从事有益于大众的工作,尽心竭力多作奉献,随时随处,帮助、救济人,劝导教诲人,不悭吝,不计报酬功果,为修布施度;以思慧为导,严持五戒等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不拘执能持所持,为修戒度;以思慧为导,锻炼忍耐力、承受力、包容力,能吃苦耐劳,忍受毁辱赞誉等强烈刺激而不动嗔喜之心,恒常保持内心的镇定安宁,为修忍度;以思慧为导,锻炼毅力、恒心,对治懈怠疲惰,修习诸度,精勤不息,坚持不懈,而不执着精勤不懈,为修精进度;每日抽暇坐禅,锻炼摄心一境、专注不散的能力,于赶车、行路、排队、休息时,皆念佛观心,勤修禅定而不贪定境、不求神异,为修禅那度。不仅自己修行六度,而且运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方法去广结人缘,多交朋友,利用办事、闲谈等机会,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宣讲佛法,并以身作则,去感化、带动人们修学佛道,为修四摄行。
六度四摄的修行,不仅可逐渐伏断自心烦恼,使智慧、才干、忍力、定力、德行逐渐增长,获世俗事业的成功,得到现法乐住的受用,而且可广结人缘,受到尊重,奉献社会,弘扬正法,利济群生,世出世间的功德双全、福智双全,是不难修学、至为积极的大道。六度四摄,都是在事上磨练,即用显体,若真能念念勤修不辍,行行之中,都有可能获得顿悟,证得修慧。这样在事上修出来的智慧,其力量要比仅在定中得到者强固百倍。若于事上观心,明心见性,从所见真心中起念修行,则大乘渐道便转化为顿悟渐修的大乘顿道,能超越多劫,尽快成就佛果。与六度四摄相比,那种以世间、出世间为二,或仅以得一种功夫为目的,去持一种咒,或修一种系缘一境的禅、气功,则难以使人得到全面锻炼,难得福慧双全,是为小道。
现在不少青年,受气功、人体科学的影响,热衷于藏密,希翼觅得成就上师,传承无上密法,速得大成就、大神通。藏密作为佛法的一部分,传承了晚期成熟的印度佛教秘密瑜伽之学,的确有很多可以快速成佛的秘密法门,值得学习研究,继承吸取。但具体到个人修学,其成就的快慢,并不在于所修法门的显密顿渐之分,而在于是否当机,在于所择之法是否适合于自己的根器和修学条件。古人说得好:药无贵贱,愈病则良,法无高下,当机则妙。若非契机,修秘密圆顿之法,反而欲速不达;若能契机,虽小乘、显教之法,亦能快速成就,亦能通于圆顿。释尊出世之时,密法未传行,佛弟子们依小乘法得即身解脱者,要比后来修密法得解脱者多得多。所谓秘密,终归只有一个,无非是我人本具的无染心地而已。密法之密,无非是以佛果秘密境界为所缘境而修止观,以在自身心上显现本来心地。修密法从理上讲虽可即身成佛,但修习者须得具备即身成佛的根器和资粮,并非人人一修都可立地成佛。古来修密法者多如牛毛,即身成佛者并没有几个,密法本是一种古代专业的瑜伽行者所修之法,在所有法门中,其修学的条件要求最为严格,最重要者是要有成就上师的指导。几百年来,藏地依上师加持得顿悟而迳修光明大手印等的最上利根已罕见有传闻记载,一般都依中根器修习法,修加行后入生、圆二次第修本尊法。本尊法对坛场、供品等要求严格,修习主要凭观想,还须依肉体的“业印”修双运道,在所有禅门中是最难修,而又危险性最大者。尤其入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若无成就上师指导,弄不好便会着魔、发疯、瘫痪,不是闹着玩的事情。纵有成就上师指导,其修习也得长期闭关,印度、西藏得成就的密宗行者,没有一个不是在山洞中闭关一二十年。长期闭关与男女双运的修行方式,在今天来说已很不现实。现在的青年,我看没有几个能具备修习的条件。修密法而无条件得最起码的生起次第成就,则就解脱生死而言,密法便不如净土法门来得稳妥、实际。当今学佛人中,出问题最多,修得烦恼炽盛、心理不调,精神不正常,发疯着魔者,十个中有九个是修密法修坏的。
修密法修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显教加行。首先是发心不正,无真实菩提心,企图贪便宜走捷径,或者想速得气功、神通,以惊世骇俗,或者想借修双运道多抢一些美女。黄念祖老居士称这三种学密的发心为毒药、癌症,不许学密,是非常正确的。其次是不注意先学做好人,经教不通,见地未开,净戒不持,资粮不备。这在藏地,本来都是无资格修密,甚至无资格听闻密法的。如果真想修密法即身得大成就,我看最好还是先老老实实地修学大乘渐道,积集福智资粮。实际上,就算修密法修到即身成佛,也还只是自己解脱,还得回到人间来行六度、度众生。这些事情现前随时随地就可以作,作了就可以发生现实的作用,何必要仅仅放到禅观念诵中去想象,要等到成佛后再来修呢?
就多数人来说,如果志愿即生了脱生死,在大乘渐道的基础上修净土法门,最为稳妥。实际上,念佛一门,便可总摄禅净密。持名、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与修秘密本尊法何异。若证到实相念佛,即是透彻禅关,神通也未必不能发。此法不须坛城庄严,不须传承真正、上师加持,随时随地可修,最易修习,最易成就,汉地大德的修习经验亦最成熟。放着这种稳妥易行之道不修,去觅求不具条件修习的秘密难行道,是为无智之举。当然,就是净土易行道,也非轻易便可成功,须证到三昧,方可操往生左券,须证到圣果,方可得上品上生。没有二三十年以上精勤不懈的修行,岂克臻此?欲得成功,还是从青年时期便开始修习此道为保险。
解决矛盾 摆脱困惑
当今社会,充满各种矛盾,青年们面对各种矛盾,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问题,本来就多有内心的冲突与困惑,有些人进入佛门后,又加上一重学佛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为学佛的烦恼困惑所苦,诸如:
一、学佛与学习、生活、工作等的矛盾
学佛之后,世界观、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发生重大转变,生活方式也随之与众不同,从而发生种种矛盾:决心吃长素,而家庭或学校、单位食堂的素菜往往不合营养标准,影响身体健康,出差旅行、作客赴宴,多有不便;学习、工作之余,用来课诵、坐禅、研习经论的时间总感不够;对不信仰佛教的家人、同学、同事的生活方式看不惯,别人对自己学佛也往往难以理解,容易产生隔阂、磨擦,因而常怀压抑感、孤独感。这些,大概是初入佛门的青年都曾经历的矛盾、苦恼。为解决此类矛盾,有的青年采取了只顾学佛、不顾世俗生活的解决方法,不顾身体而坚持吃素,不顾学习、工作而坚持课诵、坐禅,有人还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修定,还有因嫌学习、工作妨碍学佛而休了学、辞了工作的,结果弄得出世未成,世间法先坏,生活没有着落,心思便不易安宁,难以入定发慧。致使家长、社会人士对佛法反感,认为学佛把一个好端端的青年学坏了。殊不知过咎并不在佛法,而在于这些人不按佛法所指示的正道,根据自己的根器条件而依法修学。
按佛陀的教义教制,学佛与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之间,根本就不应有矛盾。素食确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优秀传统,出家人尤应坚持。但居家学佛的青年,应首先以为修道本钱的身体为重,不宜不顾身体而强行吃素。佛陀所制在家众戒律中,乃至出家众戒律中,并未禁断肉食,至今恪守佛制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僧尼皆食鱼、肉。至于《楞伽》、《楞严》、《梵网》等经中戒肉食之说,系对法身大士和闭关专修三摩地者而制。汉地佛教界素食之制,乃梁武帝敕定,并非佛制。早晚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为在家人所说的各种经中,都不见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的言句,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营生治事,闲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贻误家事、国事,影响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是为佛法所不许。在今天,一个工作人员贻误工作而课诵、坐禅,便犯了盗戒,修定岂能成就。一个学生不顾学习去课诵、坐禅,功课学不好,便有负于家长、国家,也就是有负于佛法,是违背佛陀教诫之举。遗憾的是有些出家的青年僧尼,不去修僧尼应修的朝暮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行道,却修在家法,象在家人一样吃饭睡觉,不务僧尼正业。当知戒定慧不修,做一天僧尼,便负一天业债,实在操不了出…
《与青年朋友谈佛教实践的问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