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器,具足機緣,可直入禅、密二門外,今天絕大多數青年學佛,應從經教中所示的大乘通途而入,以太虛大師所說的“大乘漸教”之行爲本,禅淨密叁門,本來都是建立于大乘漸教基礎上的秘密圓頓法門,其修學皆應以大乘漸道爲基。入得大乘漸道,基礎牢固,資糧充足,自易入圓頓法門;不先入大乘漸道,迳直入圓頓法門,往往弊病多端,欲速而不達。古來多數卓有成就的大德,走的都是從大乘漸道入圓頓法門的路徑。大乘漸道以深入世間雙修福智、即世間而出世間爲特質,能對人的德行才智進行全面的鍛煉。最能體現全部佛法的宗旨和精神,最宜于青年人修學。
大乘漸道,即經教中所說的大乘菩薩道。其修學大略是在受持叁皈、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以由對緣起性空義理的勝解所得思慧爲主尋,在社會生活中修六度四攝,一方面伏斷自心煩惱執著,一方面積集福智,利濟衆生。因爲僅以思慧觀修,須數數勤觀,對治煩惱的力量較小,難免退轉,達圓滿成佛,所需時間長,經論中說須經叁大阿僧祗劫,故名爲漸。修習者須先研讀經論,聽聞講經說法,對因果業報、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萬法唯心等義理,知曉理解,謂之聞慧。聞慧僅是一種知識,在修行中往往用不上,尚須對所知義理進行思察抉擇,獲得領悟、勝解,有深切的體會,確認不疑,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見,叫做思慧。由參禅而于刹那間所得的頓悟,其力用略勝于思慧。運用思慧,在生活中勤觀諸法無常無我,尤以觀心爲樞要,爲修般若度;以思慧爲導,從事有益于大衆的工作,盡心竭力多作奉獻,隨時隨處,幫助、救濟人,勸導教誨人,不悭吝,不計報酬功果,爲修布施度;以思慧爲導,嚴持五戒等禁戒,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而不拘執能持所持,爲修戒度;以思慧爲導,鍛煉忍耐力、承受力、包容力,能吃苦耐勞,忍受毀辱贊譽等強烈刺激而不動嗔喜之心,恒常保持內心的鎮定安甯,爲修忍度;以思慧爲導,鍛煉毅力、恒心,對治懈怠疲惰,修習諸度,精勤不息,堅持不懈,而不執著精勤不懈,爲修精進度;每日抽暇坐禅,鍛煉攝心一境、專注不散的能力,于趕車、行路、排隊、休息時,皆念佛觀心,勤修禅定而不貪定境、不求神異,爲修禅那度。不僅自己修行六度,而且運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種方法去廣結人緣,多交朋友,利用辦事、閑談等機會,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宣講佛法,並以身作則,去感化、帶動人們修學佛道,爲修四攝行。
六度四攝的修行,不僅可逐漸伏斷自心煩惱,使智慧、才幹、忍力、定力、德行逐漸增長,獲世俗事業的成功,得到現法樂住的受用,而且可廣結人緣,受到尊重,奉獻社會,弘揚正法,利濟群生,世出世間的功德雙全、福智雙全,是不難修學、至爲積極的大道。六度四攝,都是在事上磨練,即用顯體,若真能念念勤修不辍,行行之中,都有可能獲得頓悟,證得修慧。這樣在事上修出來的智慧,其力量要比僅在定中得到者強固百倍。若于事上觀心,明心見性,從所見真心中起念修行,則大乘漸道便轉化爲頓悟漸修的大乘頓道,能超越多劫,盡快成就佛果。與六度四攝相比,那種以世間、出世間爲二,或僅以得一種功夫爲目的,去持一種咒,或修一種系緣一境的禅、氣功,則難以使人得到全面鍛煉,難得福慧雙全,是爲小道。
現在不少青年,受氣功、人體科學的影響,熱衷于藏密,希翼覓得成就上師,傳承無上密法,速得大成就、大神通。藏密作爲佛法的一部分,傳承了晚期成熟的印度佛教秘密瑜伽之學,的確有很多可以快速成佛的秘密法門,值得學習研究,繼承吸取。但具體到個人修學,其成就的快慢,並不在于所修法門的顯密頓漸之分,而在于是否當機,在于所擇之法是否適合于自己的根器和修學條件。古人說得好:藥無貴賤,愈病則良,法無高下,當機則妙。若非契機,修秘密圓頓之法,反而欲速不達;若能契機,雖小乘、顯教之法,亦能快速成就,亦能通于圓頓。釋尊出世之時,密法未傳行,佛弟子們依小乘法得即身解脫者,要比後來修密法得解脫者多得多。所謂秘密,終歸只有一個,無非是我人本具的無染心地而已。密法之密,無非是以佛果秘密境界爲所緣境而修止觀,以在自身心上顯現本來心地。修密法從理上講雖可即身成佛,但修習者須得具備即身成佛的根器和資糧,並非人人一修都可立地成佛。古來修密法者多如牛毛,即身成佛者並沒有幾個,密法本是一種古代專業的瑜伽行者所修之法,在所有法門中,其修學的條件要求最爲嚴格,最重要者是要有成就上師的指導。幾百年來,藏地依上師加持得頓悟而迳修光明大手印等的最上利根已罕見有傳聞記載,一般都依中根器修習法,修加行後入生、圓二次第修本尊法。本尊法對壇場、供品等要求嚴格,修習主要憑觀想,還須依肉體的“業印”修雙運道,在所有禅門中是最難修,而又危險性最大者。尤其入圓滿次第修氣脈明點,若無成就上師指導,弄不好便會著魔、發瘋、癱瘓,不是鬧著玩的事情。縱有成就上師指導,其修習也得長期閉關,印度、西藏得成就的密宗行者,沒有一個不是在山洞中閉關一二十年。長期閉關與男女雙運的修行方式,在今天來說已很不現實。現在的青年,我看沒有幾個能具備修習的條件。修密法而無條件得最起碼的生起次第成就,則就解脫生死而言,密法便不如淨土法門來得穩妥、實際。當今學佛人中,出問題最多,修得煩惱熾盛、心理不調,精神不正常,發瘋著魔者,十個中有九個是修密法修壞的。
修密法修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顯教加行。首先是發心不正,無真實菩提心,企圖貪便宜走捷徑,或者想速得氣功、神通,以驚世駭俗,或者想借修雙運道多搶一些美女。黃念祖老居士稱這叁種學密的發心爲毒藥、癌症,不許學密,是非常正確的。其次是不注意先學做好人,經教不通,見地未開,淨戒不持,資糧不備。這在藏地,本來都是無資格修密,甚至無資格聽聞密法的。如果真想修密法即身得大成就,我看最好還是先老老實實地修學大乘漸道,積集福智資糧。實際上,就算修密法修到即身成佛,也還只是自己解脫,還得回到人間來行六度、度衆生。這些事情現前隨時隨地就可以作,作了就可以發生現實的作用,何必要僅僅放到禅觀念誦中去想象,要等到成佛後再來修呢?
就多數人來說,如果志願即生了脫生死,在大乘漸道的基礎上修淨土法門,最爲穩妥。實際上,念佛一門,便可總攝禅淨密。持名、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與修秘密本尊法何異。若證到實相念佛,即是透徹禅關,神通也未必不能發。此法不須壇城莊嚴,不須傳承真正、上師加持,隨時隨地可修,最易修習,最易成就,漢地大德的修習經驗亦最成熟。放著這種穩妥易行之道不修,去覓求不具條件修習的秘密難行道,是爲無智之舉。當然,就是淨土易行道,也非輕易便可成功,須證到叁昧,方可操往生左券,須證到聖果,方可得上品上生。沒有二叁十年以上精勤不懈的修行,豈克臻此?欲得成功,還是從青年時期便開始修習此道爲保險。
解決矛盾 擺脫困惑
當今社會,充滿各種矛盾,青年們面對各種矛盾,面臨升學、就業、戀愛婚姻等問題,本來就多有內心的沖突與困惑,有些人進入佛門後,又加上一重學佛與現實生活的矛盾,爲學佛的煩惱困惑所苦,諸如:
一、學佛與學習、生活、工作等的矛盾
學佛之後,世界觀、價值觀念、生活情趣發生重大轉變,生活方式也隨之與衆不同,從而發生種種矛盾:決心吃長素,而家庭或學校、單位食堂的素菜往往不合營養標准,影響身體健康,出差旅行、作客赴宴,多有不便;學習、工作之余,用來課誦、坐禅、研習經論的時間總感不夠;對不信仰佛教的家人、同學、同事的生活方式看不慣,別人對自己學佛也往往難以理解,容易産生隔閡、磨擦,因而常懷壓抑感、孤獨感。這些,大概是初入佛門的青年都曾經曆的矛盾、苦惱。爲解決此類矛盾,有的青年采取了只顧學佛、不顧世俗生活的解決方法,不顧身體而堅持吃素,不顧學習、工作而堅持課誦、坐禅,有人還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修定,還有因嫌學習、工作妨礙學佛而休了學、辭了工作的,結果弄得出世未成,世間法先壞,生活沒有著落,心思便不易安甯,難以入定發慧。致使家長、社會人士對佛法反感,認爲學佛把一個好端端的青年學壞了。殊不知過咎並不在佛法,而在于這些人不按佛法所指示的正道,根據自己的根器條件而依法修學。
按佛陀的教義教製,學佛與學習、生活、工作、人際關系之間,根本就不應有矛盾。素食確爲中國漢傳佛教的優秀傳統,出家人尤應堅持。但居家學佛的青年,應首先以爲修道本錢的身體爲重,不宜不顧身體而強行吃素。佛陀所製在家衆戒律中,乃至出家衆戒律中,並未禁斷肉食,至今恪守佛製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僧尼皆食魚、肉。至于《楞伽》、《楞嚴》、《梵網》等經中戒肉食之說,系對法身大士和閉關專修叁摩地者而製。漢地佛教界素食之製,乃梁武帝敕定,並非佛製。早晚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爲在家人所說的各種經中,都不見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的言句,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營生治事,閑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贻誤家事、國事,影響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是爲佛法所不許。在今天,一個工作人員贻誤工作而課誦、坐禅,便犯了盜戒,修定豈能成就。一個學生不顧學習去課誦、坐禅,功課學不好,便有負于家長、國家,也就是有負于佛法,是違背佛陀教誡之舉。遺憾的是有些出家的青年僧尼,不去修僧尼應修的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行道,卻修在家法,象在家人一樣吃飯睡覺,不務僧尼正業。當知戒定慧不修,做一天僧尼,便負一天業債,實在操不了出…
《與青年朋友談佛教實踐的問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