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信行禅师及三阶教▪P4

  ..续本文上一页代陈结束持续二三百年的南北对立,经济处於繁荣状态,文化,思想也很活跃,交流频繁但信行却说这“五浊恶世”。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他对现政权的否认,所以必然导致统治者的反感。

  另一方面,信行舍去具足戒,而做沙弥,习《法华经》里的常不轻,做普敬礼,提倡“普法”,否认繁琐的教义.冲破宗派组织的条条框框,敢向当时的“上座,寺主,法师,律师、论师,禅主及章疏问答人提出挑战,对他们身居显赫地位,或偏执经论而不习普法表示痛恨甚至漫骂。那对传统正宗的佛教做了抨击,冲击了正统佛教僧人的地位,有显著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特色,因此也要遭到佛教上层人物的反对和仇视。

  首先,隋朝的统治者,以为自己的王朝,犹如“旭日东升,方兴末艾”,隋王朝的天下是乇道乐土,杨广又是“总持菩萨”,而信行却认为,他那个时代是“末世”,所住的国土是“恶浊世界”,而当时的国民,统统都是“罪孽深重”的“邪见众生”。所有这些都是相隋王朝统治者的需要格格不入的,所以,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就对三阶教下了“敕断下听流行”的禁今,(《历代三窦记》卷12,《大正藏》卷49,105页,)但是有一点,三阶教的影响在民间是很深蒂固的,“其徒既众,蔓延弥广,同习相党,明援繁多,隋文帝虽断流行,不能杜其根本”。《开元释教录》卷18,《大正藏》卷55,679页,可见,三阶教势力之强大。

  到了唐朝,又以同样的原因三阶教再次受到了朝廷的干涉,第一个限制三阶教的是武后则天,聖历二年(699)武後下—了一道勒令:

  “其有学三阶者,唯的乞食,长斋持戒.坐禅,此外辄行,皆是违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15。

  武则天承认三阶教的存在,但是把三阶软的活动范围限制很小。

  等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对於三阶教的态度更加严峻,开元13年(725)六月三日:

  “勒诸寺三阶院,并今除去隔障,使与大院相通,众僧诸居,不得别住,所行《集录》,悉断除毁,若纲唯共行化诱人而不行者,勒还 ……”

  这是说,强今三阶教的僧人不得别置一处,应与众僧共住,除去各自为政的作法,将三阶经典皆烧毁,而且还禁止三阶教的信徒去“行化诱人”,否则,如有以身示法者,勒令还俗。从这篇勒文里使人看到,三阶教的僧人们,由於所提倡教理的关系,与他僧不共住,即使住一院,也辟院别之。因此唐玄宗勒令打破界限。但是其结果则不尽然,在一些史书里也不乏有诸如“三阶院西廊下”,“三阶院门外”等等说法,都表明唐玄宗以後之三阶教仍然在沆行。相反,为什么统治者屡屡下诏勒令禁止其流行,而效果不是很彻底呢

  究其原因無外乎由於三阶教有相当强大的群众基础,在下层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即群众性,普及性,加上在传教方式上机动灵活,行踪无定,以及无尽藏的经营给三阶教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势力,为它的生存有了可靠的保障。既然三阶教的经济实力来於无尽藏,而且又是三阶教的生命线,大概玄宗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发出上述诏书,并居一寺,限制活动的勒令以外,还曾先後下了两道处置无尽藏的诏书。

  其一说:

  “闻化度寺及福光寺三阶僧创无尽藏,每年正月四日,天下士女施钱,名为护法,称済贫弱,多肆奸欺,事非真正,即宣禁断,其钱付御史召,京 、河南府,勾会知数,明为文薄,待後处分”。《唐玄宗,禁士女施钱佛寺诏》。

  在上述诏书里指出为什么要取缔无尽藏的原因,而且措施果断严厉,可以明白,当無尽藏发展到了某种程度,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威协,统治阶级采取任何手段都能理解的。故此不但毁除无尽藏,就连其所有财产也归於宫府上缴,待後处分。

  第二封诏书也说明玄宗对待正统佛教的态度,虽然将无尽藏所有的财产上交,可是还是为了维修京城寺观佛像,殴堂,桥梁,假如有剩余的话,还是归寺院常住处理。

  由此可见,三阶教做为一个宗教团体,它的经济力量是相当可观的,统治者取消无尽藏,就是为了击垮三阶教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一措施,对於三阶教来说,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

  隋文帝,武则天,唐玄宗是崇佛的皇帝,而对三阶教却冷眼相待,都持否定的态度。说明三阶教的“末法五浊恶世”的观念,是对现实乐土的否定,無尽藏的经营对社会经济又是一种冲击,所以这两点使三阶教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也是势在必然!

  其次,信行的三阶教对传统佛教,上层义学沙门也是一种变相的否定。三阶教势力的不断发展及普及,自然会动摇传统正宗的权威性,加上三阶教的主张做法与其它宗派都格恪不入,不能相容的,因此传统佛教势力也横加反对和排斥。

  唐、怀感在他的《释净土羣疑论》卷三、四里,反复批评三阶教的观点。对信行个人进行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他说:“……而信行禅师更能方便,陈普真佛法,救的第三阶人,那慈悲胜於释迦,智慧过無量寿,……即信行禅师乃应胜佛者也……。《大正藏》卷47、46页。

  除此而外,怀感还在下面批驳信行的观点:

  “信行禅师……撰集《三阶集录》言今千年已後,第三阶众生,唯合行普真普正佛法,得生十方佛国,若行别真别正佛法,及读诵大乘经等,即是不当根法,堕於十方地狱,……细寻此義,理必不然!何者

  若以千年之後,正人斯尽,唯是邪恶第三阶人,唯合行普真普正佛法,不合行别真别正佛法,及诵读大乘经等,如其读诵等者,那堕十方阿鼻地狱,此那如来恶心,憎疾第三阶人,留其别真别正佛法令其错读,使堕阿鼻地狱。…….”(同上书)。又说“……详禅师立三门,求诸叙意,可谓妙即妙矣,能即能焉,……然禅师自立其意,而自乖其趣。”(同上书)

  在怀感看来,信行的三阶教是一种异端教法,与如来之法也是背道而驰,歪曲佛陀遗教,并且自身又是自相矛盾的。

  唯识宗的巨匠窥基在《西方要决释疑通观规》里,也对出“三阶教行者五种小疑”,并进行了申述,究其实质無非是对三阶教思想的一种责难。

  净土宗的道境,善道在《念佛镜》最後一卷《一、念佛对三阶门》里,也对三阶教的主张阐明了自己疑议,并反复驳斥,认为念佛法门无论从任何方面都胜过三阶教不知几筹。

  以上这些大师都是依据经典,针对三阶教的教义来进行批评,说明三阶教的教义与一些思想体系有组织的宗派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人对信行个人也施以無礼的谗骂,如怀信在《释门自镜录》里就是如此,语言十分粗鲁。这更说明了正统的佛教上层,对三阶教的教义以及信徒,都怀有一种仇视与憎恨的心理。可见三阶教在此时已是四面礎歌了。正因为三阶教同时遭到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佛教上层的两个方面的反对,也说明了它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统治者反对它,说明它的思想主张和封建帝王意识是有矛盾的,它的存在無疑给统治阶级带来一些不良後果、而佛教上层反对它,则说明他们观点主张是相互对立的。

  然而,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具有两个方面,三阶教的产生虽然在某些方面冲击了正统佛教,但在当时做为一个新兴的教团,它的进步意义也不能随意抹杀。首先由於信行本人经历了法灭的洗礼,促使他创立新教。佛教传播的重心能向下发展,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为整个佛教向大众化推广也有很大贡献,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群众性的佛教是不可忽视的。他所提出的普法主张,是在博徧经论之基础上而进行组织成书,而并不是缺乏理论依据。更主要的是信行本人能躬行实践,以身作则,行菩萨法,他学习“常不轻菩萨”就是个例证。因此可以说,信行的三阶教使一些下层群众看到了曙光,信仰上得到了满足,所以信行能发前人所未发,行前人所不行,这种难行能行利生入世的大乘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论信行禅师及三阶教》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