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实论》概观(亦如)▪P4

  ..续本文上一页,亦无受者,说一切苦。不难看出,二谛原於佛在说法上的差别,但实际却反映出了凡夫与圣人的两种不同认识体系。由於这种不同的认识体系在各自适应的范围内,又都可以说是真实的,所以均为之“谛”。 “谛名如实”(第一百九十二品)。又如第四品说:“复次有种语法。一依业谛,二依第一义谛。如来依此二谛说,故所言皆实。又佛不说世谛是第一义谛。不说第一义谛是世谛,是故两言皆不相违。”

  《成实论》所讲的二谛,在某种程度上说与“三论”等相似,也带有多重真理的性质。它与“三论”所不同的不是全部来用否定的论辩方式,而以肯定的陈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将二谛的界限规定得十分明确,反对模棱两可。第一百四十一品说:“若以世谛故,说有无则无咎。以第一义故,说无我亦实,若人未得真空智慧,说无众生是名邪贝,若得空智。说无众生,是则无咎。”《成实论》最终还是要求从二谛的角度全面把握有无的关系,“若第一义谛故说无,世谛故说有,名余二边於中道”(第一百三十一品)。

  《成实论》对于世间和出世间的解释分有层次的,它把“三心”, “灭三心”区分开来,同时对“二谛”也有两层的讲法。第一是相当于有部《毗昙》的二谛说,即世谛称“假名”为“我”,真谛视“假名”为“无我”,而以五阴为实。第二是《成实论》把五阴亦看成世间有,第一义谛五阴亦空(第一百五十二品)。它把“我空”与“法空”合起来称“无我”。这是《成实论》的独到见解, 《成实论}认为不论就哪个层次讲,“二谛”所说的差别,都是佛陀说法权宜施敦,决无褒贬的意思。

  第一百四十品中说;世谛是诸佛教化根本,即布施、持戒投生善处。若以此法调系其心,堪受道教,然后为说第一义谛。这就是说:世谛是佛陀软化众生的权巧之机,只有了解世谛习能深入第一义谛。正因为如此, 《成实论》有时也接近大乘的入世思想。第一百五千九品讲到修习“四无量足”的时候,就指出了“为一切众生,常求安乐”。六、《成实论》的流传与影响

  鸠摩罗什是《成实沦》的翻译之,他的门人也率先讲解此论。长安是《成实论}的译地,同时也是研讨此论的发源地。其中昙影按“五聚”分类整理成为流传至今的这个本子,僧睿最早独立讲授《成实论》。罗什以后,讲习《成实论》的义学沙门分散到各地,以僧导,僧嵩影响卓著。前者居寿春,史称寿春系,后者定居彭城,史称彭城系。由此形成了《成实论》的两大重镇。南北朝时期,《成实论}学者的学术渊源基本上出於上述两个地方。

  在南北朝时期,据《高僧传》记载,讲解《成实论》的沦师多达

  0人以上,被称为“梁代三大家”的僧旻,法云、智藏就是突出的成实师的代表。有的将《成实论》与《涅檠经》合讲,有的同一切有影响的经论合讲。如《高僧传》记载,僧曼既讲《胜曼经》,又讲《十地经》,法云年登三十,便讲《法华》、《净名》二经,亚且留下《法华经义记》,智藏讲《大涅槃》,梁武帝“亲临幄坐受命咨质。朝贤时彦,道俗盈堂,法筵之盛,前所未闻。”至隋为止,注疏《成实沦》的著作有二十四种,篇幅小者二卷、多者四十二卷(《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第522页,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可惜的是这些注疏大都佚失。值得一提的是,现存的《略成室论》,是齐武帝永明七年(489)竟陵文宣五、肃子良集齐京硕学名僧而辑撰的。当时特别邀请僧导、慧次两法师于普弘寺轮流敷讲《成实沦》,对此论删繁存要,书成后由学士周颐作序,风行一时。周颐曾对《成实论》有如下的概述;“至於《成实论》者,总三乘之权数,穿心名之微阐,标因果位,解惑帼驰,凡圣心枢,罔不毕见乎其中矣。又其设书之本,位论为家,抑扬含吐,咸有宪则,优柔视探,动关将利,自《发聚》之初首,至《道聚》之末章,其中二百二品,鳞毛相综,莫不发言于奥典,义溺放邪门,故必旷引条绳,碎陈规墨,料同洗异,峻植明途,禅济之功实此为著者也”。 (《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这种评论决非言过其实,而是十分公平的。此后一直到唐初,二百多年中《成实沦》普遍流行於中国佛教界。

  齐梁之际是《成实论》的黄金时代,深受义学沙门的欢迎,是与此论的一些主张是分不开的。如强调我法二空、灭三心,对二谛、四谛的分析等都有其显著特色。梁代三大家都将此论视为大乘论来讲授,韭且与《中》、《百》,《十二门》三论等量齐观,相提并沦。当时一些专治此论的学者曾有“大乘成实师”之称。这可能与此论中多次利用“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的观点与般若经典相联系有关。罗什之所以在晚年翻译此论,主要是因为此论思想与般若空义很相通,有引导通向大乘般若的作用。因此,《成实论》在三沦宗、天台宗以及涅槃、摄沦等各系统学者之间,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随着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佛教的义学也出现了调合融摄。由于诸宗的成立,做为一个学派的“成实师”也渐趋衰微,以至被其它宗派所包容。这并不意味着《成实论》自身价值被否认,更表明了它在佛教思想界的地位得到了肯定。

  

《《成实论》概观(亦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