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實論》概觀(亦如)▪P4

  ..續本文上一頁,亦無受者,說一切苦。不難看出,二谛原於佛在說法上的差別,但實際卻反映出了凡夫與聖人的兩種不同認識體系。由於這種不同的認識體系在各自適應的範圍內,又都可以說是真實的,所以均爲之“谛”。 “谛名如實”(第一百九十二品)。又如第四品說:“複次有種語法。一依業谛,二依第一義谛。如來依此二谛說,故所言皆實。又佛不說世谛是第一義谛。不說第一義谛是世谛,是故兩言皆不相違。”

  《成實論》所講的二谛,在某種程度上說與“叁論”等相似,也帶有多重真理的性質。它與“叁論”所不同的不是全部來用否定的論辯方式,而以肯定的陳述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主張,將二谛的界限規定得十分明確,反對模棱兩可。第一百四十一品說:“若以世谛故,說有無則無咎。以第一義故,說無我亦實,若人未得真空智慧,說無衆生是名邪貝,若得空智。說無衆生,是則無咎。”《成實論》最終還是要求從二谛的角度全面把握有無的關系,“若第一義谛故說無,世谛故說有,名余二邊於中道”(第一百叁十一品)。

  《成實論》對于世間和出世間的解釋分有層次的,它把“叁心”, “滅叁心”區分開來,同時對“二谛”也有兩層的講法。第一是相當于有部《毗昙》的二谛說,即世谛稱“假名”爲“我”,真谛視“假名”爲“無我”,而以五陰爲實。第二是《成實論》把五陰亦看成世間有,第一義谛五陰亦空(第一百五十二品)。它把“我空”與“法空”合起來稱“無我”。這是《成實論》的獨到見解, 《成實論}認爲不論就哪個層次講,“二谛”所說的差別,都是佛陀說法權宜施敦,決無褒貶的意思。

  第一百四十品中說;世谛是諸佛教化根本,即布施、持戒投生善處。若以此法調系其心,堪受道教,然後爲說第一義谛。這就是說:世谛是佛陀軟化衆生的權巧之機,只有了解世谛習能深入第一義谛。正因爲如此, 《成實論》有時也接近大乘的入世思想。第一百五千九品講到修習“四無量足”的時候,就指出了“爲一切衆生,常求安樂”。六、《成實論》的流傳與影響

  鸠摩羅什是《成實淪》的翻譯之,他的門人也率先講解此論。長安是《成實論}的譯地,同時也是研討此論的發源地。其中昙影按“五聚”分類整理成爲流傳至今的這個本子,僧睿最早獨立講授《成實論》。羅什以後,講習《成實論》的義學沙門分散到各地,以僧導,僧嵩影響卓著。前者居壽春,史稱壽春系,後者定居彭城,史稱彭城系。由此形成了《成實論》的兩大重鎮。南北朝時期,《成實論}學者的學術淵源基本上出於上述兩個地方。

  在南北朝時期,據《高僧傳》記載,講解《成實論》的淪師多達

  0人以上,被稱爲“梁代叁大家”的僧旻,法雲、智藏就是突出的成實師的代表。有的將《成實論》與《涅檠經》合講,有的同一切有影響的經論合講。如《高僧傳》記載,僧曼既講《勝曼經》,又講《十地經》,法雲年登叁十,便講《法華》、《淨名》二經,亞且留下《法華經義記》,智藏講《大涅槃》,梁武帝“親臨幄坐受命咨質。朝賢時彥,道俗盈堂,法筵之盛,前所未聞。”至隋爲止,注疏《成實淪》的著作有二十四種,篇幅小者二卷、多者四十二卷(《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下冊第522頁,中華書局一九八叁年版)。可惜的是這些注疏大都佚失。值得一提的是,現存的《略成室論》,是齊武帝永明七年(489)竟陵文宣五、肅子良集齊京碩學名僧而輯撰的。當時特別邀請僧導、慧次兩法師于普弘寺輪流敷講《成實淪》,對此論刪繁存要,書成後由學士周頤作序,風行一時。周頤曾對《成實論》有如下的概述;“至於《成實論》者,總叁乘之權數,穿心名之微闡,標因果位,解惑帼馳,凡聖心樞,罔不畢見乎其中矣。又其設書之本,位論爲家,抑揚含吐,鹹有憲則,優柔視探,動關將利,自《發聚》之初首,至《道聚》之末章,其中二百二品,鱗毛相綜,莫不發言于奧典,義溺放邪門,故必曠引條繩,碎陳規墨,料同洗異,峻植明途,禅濟之功實此爲著者也”。 (《出叁藏記集》卷十一,這種評論決非言過其實,而是十分公平的。此後一直到唐初,二百多年中《成實淪》普遍流行於中國佛教界。

  齊梁之際是《成實論》的黃金時代,深受義學沙門的歡迎,是與此論的一些主張是分不開的。如強調我法二空、滅叁心,對二谛、四谛的分析等都有其顯著特色。梁代叁大家都將此論視爲大乘論來講授,韭且與《中》、《百》,《十二門》叁論等量齊觀,相提並淪。當時一些專治此論的學者曾有“大乘成實師”之稱。這可能與此論中多次利用“心垢故衆生垢,心淨故衆生淨”的觀點與般若經典相聯系有關。羅什之所以在晚年翻譯此論,主要是因爲此論思想與般若空義很相通,有引導通向大乘般若的作用。因此,《成實論》在叁淪宗、天臺宗以及涅槃、攝淪等各系統學者之間,産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隨著隋唐時期國家的統一,佛教的義學也出現了調合融攝。由于諸宗的成立,做爲一個學派的“成實師”也漸趨衰微,以至被其它宗派所包容。這並不意味著《成實論》自身價值被否認,更表明了它在佛教思想界的地位得到了肯定。

  

《《成實論》概觀(亦如)》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