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无家可归,故此当下是家。宇宙无尽,时空无尽,故此当下圆满。但它已不是现在,它已经超越现在,但不离现在,当下即是至美至妙绝对清净圆满庄严,不可言说。
生命
生命的真实是当下,离开当下的生命,只是活在流变、不实、如梦的人生中。
从究竟的真相来说,唯有当下的生命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从相对的真理来说,三世因果如是无差,过去影响现在,现在影响未来。若能时刻以究竟真相面对相对现实,无所住而生其心,即能解脱。
心即是世界,世界即是心,解脱与否在当下,这个世界不妨碍你的解脱,解脱乃在自心,自心解脱即不为世界所困扰,困扰自己的并非世界,而是自心没有洞见实相,被无明所蒙蔽而已!
以真理的心去面对现实将是不一样的清净生命,以非真理的凡情俗见的惯性去面对现实,依然是落入生死轮回的困扰中。
所谓的“记忆”,其实就是“死亡者”的“再生”。人生就是死亡的过程,生命并不是增加的过程而是减少的过程,但减少似乎是一种增加,问题是你认为寿命是既定或者未定,但这只不过是表象,事实生命并无增减,生死只是假名。
生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曾经年轻的人已到中年,中年也在不停地老去,一切都在无停留地变化着。清醒的心没有变化,经历的一切只是经历,经历的只是过客,无停留的消逝。不变的是明了、清醒的心,它空空如是。形形色色的过客(经历)似乎是那样实在,其实却是虚幻不实,在当时却因为迷妄而觉得相当重要。一切不可得,但迷惑的心还是会抓住这些过客,以为相当重要,以过客为主人,喜怒哀乐不停迷惑于其间,不知道空空的心并没有生死、来去、增减,亘古亘今只是如此,不可名状!过去、未来、现在只是人的错觉,是人在假相的造作中出现的观念。除了因缘聚散的假相,没有什么,只是如此这般的呈现着究竟的真实。
与今人吵架,不如与古人对话!
当你绝望回首时,佛就在你眼前。
当你在绝望中转身的时候,你就看见佛了。
当绝望来临时,你是选择随它而去的堕落呢?还是选择蓦然回首地跳出呢?
生命并不是必然的悲凉,因为佛陀时刻与你同在,只是你发现了没有呢?
对于世间的任何贪著都只能引生烦恼、痛苦。只要存有“我”、“我所有”的心,生死轮回就不断,造业受苦就产生了!
处世间而不著世间、不贪恋世间,苦恼就可避免。尽责任、义务,但不要有“我”、“我所有”的执著心,一切皆了知是因缘,生命就会不一样的轻松!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没有绝对安宁的地方,贪求寂静有时也是困扰,因为它也是无常的,假如没有贪嗔痴的话,世界也就不会成为障碍了!在安静的地方,有安静的心,应该培养智慧,了知因缘生灭、无常苦空的事实,在看破中放下不符真理的执著,解脱才会呈现,生命将会越来越坦然!这个世间永远不宁静,唯有内心真正放下了一切贪嗔痴,宁静才真正呈现了!
当看透了花开花落、聚散无常的时候,心如止水,定慧即呈现矣!
心清境宁,虽粗茶淡饭也是怡然自得;烦恼现前,纵山珍海味也是坐立不安。
茫茫宇宙,无家可归,故此当下是家。宇宙无尽,时空无尽,故此当下圆满。但它已不是现在,它已经超越现在,但不离现在,当下即是至美至妙绝对清净圆满庄严,不可言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开始即是结束;开始不是开始,结束不是结束。当下即是开始也是结束,当下是无常也是性空。在当下出发,回归当下,涉万里路,历诸艰辛,经历浩劫,无数成住坏空,不离当下,当下无始无终,因为缘起性空!当下即是,本来大圆满。妄想幻化,无整无散,无嗔无贪,明明了了,寂然真净,不颠不倒。
真理并没有离我们多远,就在当下。身心世界总是在生灭变迁中,如果你在当下观照到身心无常变幻,当下就是真理了,对真理愈是深刻的观照,则愈是远离谬执和痛苦!佛陀的大慈悲历万古而常新,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一尘、一刹,莫不展现着佛陀无所不在、无所不到的慈悲安详,众生能体会到吗?若息下妄想执著,当下就能体会与佛同在,不曾离佛的美妙。佛即是法,法即是僧,三宝的恩德在当下呈现!
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因为生死在哪里,涅槃就在哪里,烦恼无自性,觑破即菩提(觉悟)。故说烦恼即菩提,看破烦恼无自性,放下谬执,当下即是菩提(觉悟),烦恼不可得,当下即觉悟现前。妄念在哪里生起,正念即可在那里生起。迷惑的时候,生活的世间到处是生死烦恼;觉醒的时候,一切如梦幻了不可得,正念现前不颠倒,清醒分明,随处解脱。一念迷,当下即生死轮回;一念觉,无执无住,当下即清凉解脱。就如放电影,每一个静止的图片经过机器运转,灯光、银幕投射,则喜、怒、哀、乐情节俱到,若忽然机器停止,则一切情节了不可得,只是已逝的静止图像,毫无生命。人不放下时,仿佛烦恼痛苦不得了;一经放下,也是如此了不可得,清凉自在!修行即是于时时处处保持正念,在行住坐卧中转迷惑为觉醒,转烦恼成菩提。修行是随时随处的,是任何人都应做的,只是是否认识到了修行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在造业,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善不恶之业),修行即是断恶修善,转无记业为善业,更进一步看破我执之虚妄,放下我执而以无我之心修一切善业即可出生死轮回。对自他身心有益的是善业,对自他有害的是恶业,说不上是善是恶的是无记业,但无记业本身可成为善业也可成恶业,如吃饭、洗碗、炒菜,本身是无记业,如果边吃饭、洗碗、炒菜边策划对别人有害之事,或边起嗔恨心则是恶业了,但如果吃饭前先虔诚供佛,布施众生,吃时带着感恩、惜福、惭愧、平等、无贪嗔痴心等正念则是善乃至解脱法了,吃完后再真心回向也是善法、慈悲心了。洗碗炒菜可以修六度波罗蜜或只是带着善念欢喜心也是善法。当然善法也可变成恶法。当善法以恶的动机而进行时,就是恶法了。故此修行是任何人、任何时、任何地都可进行的,绝非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地点才可进行。修行即是在当下断除自己的恶业而修善法,而发善心,转变自己的无记业为善业,转变自己的贪嗔痴成戒定慧,乃至于在看破“我”和“我的”虚妄,以放下我执的心修解脱道、菩萨道。故此修行是在当下的,当你具足正念,放下恶法,转变无记业为善业时,修行就是在当下了,觉悟也在当下开始了。不用去哪里寻找佛法,佛法就在当下。
当没有正念的时候,无明就蒙蔽了心,面对愉悦或不愉悦的境缘,立即落入贪嗔惯性的反应中了,生命在当下失去了自由!修行即是在当下提起正念,于觉照反省中扭转贪嗔的惯性,这需要当下看破其无常无我的本质,而放下谬执贪嗔的习气,完成正念的清凉解脱,真正的功夫在当下!其实所谓的愉悦、不愉悦或中性的对象都只不过是四大元素运动变化的假相而已。对于有限的感官意识来说,只是纯粹的欺骗罢了!活在有限感官意识之中,难以看清真相,但即使是从理论上了知本质的无常变幻不实,没有在当下扭转业力惯性的执取,还是毫无办法,对境依然受苦!
故此,具备正见,切实的修行,不能忘失正念,即使过程中有挫折,但应不达解脱不罢休!如此说来,志愿、毅力相当重要!
心里不论有什么法尘现起,只要了知它就可以,任其生灭,只是不执以为实,知其本质虚幻无常,觉醒的心不执著,当下即不会迷惑颠倒。
过去如梦不可得,未来未到不可执,生命的真实是当下,当下是妄执分别还是正见正念,决定着当下的生命质量。修道人即是在当下改变生命状态的错谬妄执而成就正见正念的真正活着的生命,没有虚妄的生命。
因为了知缘起的真相才能面对缘起的现实而没有困扰。因为知道有所造作而产生缘起,故此应以善的、无漏的真理洞察一切、面对一切,离开恶的、有漏的惯性造作(谬执妄习),生命才会有不一样的质量。
无论何时何地,无常缘起的真相总在当下呈现着,深刻深入地体会应该不离当下,身、心、世界,人、事、物,哪一样不是无常缘起呢?哪一样东西是实在不变的呢?当我们看到事物的现象时,要同时观照到它的本质,生起只是生起,消失只是消失,无论停留多长,总是变幻不实,平淡、平静的看待一切人事物,以智慧的观照对待人生的过程,清净本然的心不离当下!应该在当下看到真理,真理在当下,解脱在当下。
一切现象皆因缘果报,不离无常变化,其中无我可得。
透彻因缘果报、无我空性,当下即涅槃寂静。
告别过去,让自己的心灵在当下活得更好!让心灵在当下更加开放开阔,毕竟过去只是我们执著的痕迹。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来到,现在也在流变,当下的生命就是圆满、美妙、真实的,你体会了吗?不要浪费当下完美无缺的生命,这一切是你所能做主的!
只要当下的生命是圆满有意义的,生命就是无限的美丽,不要担忧过去和未来,生命的究竟真实是不要浪费当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是什么身份,生命的意义是我们在知足中奉献,在清凉平静中充满慈悲和智慧,平等地、无私地对待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在感恩惜福无执著的人生中从容镇定地活着,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就可以了,以觉悟的心好好生活。
因为我们用慈悲、感恩、惜福、宽恕、智慧的心灵对待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活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中,活在美好的心灵世界中。
如果能够以所能做到的一切去奉献,这就已经足够,生命可以活得非常美好、轻松,只要我们有一颗非常美好、轻松、感恩、宽恕的心灵就已经足够。
不要把生命拖入无谓的担忧和痛苦中,可以轻松尽责地去生活。
人生的过程中,虽然有各种不同的遭遇,但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去面对。在得意和怨恨…
《生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