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应采取惩罚与迁单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讲所谓的“慈悲”,为了提高僧尼的素质,处理要果断、干脆,绝不能拖泥带水。若滥行慈悲,归根结底,对佛教团体、寺院没有益处,对其本人亦有害无益,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有佛教,有僧伽,就有制度。诚然,教制必须顾全到古代的佛制,演变中的祖制以适合现实情况进行修正而建立。在佛教长期发展的阶段,僧伽的混滥、秽杂、毎与佛教的扩展成正比。南北朝的佛教,北魏文帝复兴以后的佛教,莫不如此。目睹当今佛教,建立健全的寺规,已是当务之急。
当然,规章制度,不仅是写于纸上挂在墙上的死教条,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去执行、落实,方能发挥它的力量和作用。在寺院掌握“利剑”的执事们,应在其位、谋其政。对于貌合神离,搞歪门邪道的所谓的“僧人”,就不妨铁面无私,依法不依人,消灭害群之马。佛陀在世度众生的方法亦有摄有伏,现在履行佛陀责任的执事们,为了整个佛教未来的命运,为了不重蹈“三武一宗”的悲剧,又为何不现—现“怒目金刚”像呢
同时,要使佛教久住于世,还应发扬百丈怀海“一日不作,—日不食”的美德。作为一个身心健全的出家人,应从事各种劳动,自食其力,以免给社会带来负担。百丈怀海曾说:“天地日月,日日作业不息,天地之间的万物,也应日日作业,自强不息,故一日不作,—日不食。”自食其力,既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能经得起历史潮流的考验。
别立禅院的禅僧,在唐代适应山林农村环境,参照佛陀的僧制,配合着真参实悟的信心与精进,确平相当成功。唐武帝以经济上的理由,展开了灭佛运动。贴出告示曰:有一人不耕,便有人挨饿;有一女不织,便有人受冻。僧尼不耕不织,寺庙富丽和宫殿争妍……。于是破坏4600余所寺院,260500余僧尼被迫还俗。在这大劫中,各宗派里只有禅宗得以幸存。其原因除了不须经典佛像作为修行凭据外,主要是禅门僧人都亲自劳作,自给自足,不需寄生于社会。因此,怀海这种农禅并重的生活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优良传统,至今仍受到丛林的推崇。
寺院制度健全尤为重要,但僧众团结更不可掉以轻心。古语云:“僧赞僧,佛法兴。”僧团的和睦与否,决定了佛法的兴衰。要成办—件事业,单靠某—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僧尼们,应负起荷担如来家业之重担,将佛教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佛子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这就要靠众人的共同努力,因为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佛教僧团向来提倡“六和敬”的生活制度。所谓“六和敬”就是“身和同住,口和无净,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能做到“六和”,大家就能互相尊敬,和睦相处,不会有毁谤、争斗、咒骂、吵闹乃至欧打等不良现象。如果人人能以“六和敬”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那么僧团中就会充满平静、祥和的气氛。《四分律》云:“互相詈,互求长短,疾灭正法。”僧团的不和,将是佛教毁灭的征兆。发扬“六和”精神就是佛法住世的象征,佛教将因此而得到振兴与发展。
2、严持净戒、正法久住
持戒是每一个佛教徒的本份,若要令正法长住于世,就必须严持戒律。
所谓戒,是佛教徒行为的准绳。众生易造恶,令心奔驰松散,戒可制身心不造恶,乃至逐渐断除烦恼,让身心得到安定。
历代高僧大德,诸大菩萨,乃至三世诸佛,都以持戒为基础而有成就,戒为定慧之本,离戒则定慧不可得。何以故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慧破烦恼,如是成就菩提故。《遗教经》云:“因依此戒,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由此可知持戒的作用。
出家的最终目的,是要了脱生死。欲求解脱,必须以持戒作为基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慈悲救世精神,作为生活的根本原则。出离三界火宅,持戒是关键。《涅槃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戒是迈向涅槃城的捷径,是断恶行善的标准,是成就空慧的基础。戒为一切善法的源流,戒为人天的规范,戒能使你找到自己的归宿。
持戒者,鬼神钦,人天敬,诸佛菩萨时时护持;犯戒者,鬼神怨,人天恨,诸佛菩萨日益远离。何以故
不守戒与佛戒相乖违,即是远离诸佛故。渚佛慈悲欲救之,可是欲救不能,徒有悲叹,是人远佛,非佛远人也。《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又《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能持戒,就等于佛陀常住于世。若不持戒,即使佛陀住世,亦是妄然,佛法仍会遭到破坏。佛教中,有戒律存在,则能令正法住世。《律藏》云“毗尼久住,正法久住。”佛临人灭前教导弟子:我灭度后,以戒为师。是故佛弟子,不得越戒犯戒,应严持净戒。
分析佛教史上的“四次法难”,几乎都与僧人行为放荡不羁,不守戒律,僧团腐败,堕落等因素有关,而以此作导火线,激怒了统治者下诏废佛。可见僧团的不和、腐化等现象,必然会造成自我灭亡,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
既然造成灾祸的原因主要是僧尼自己,那么收拾残局亦当然要靠僧侣的努力。古训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的弘扬,要靠一大批有学识,有修持的僧人来承担。我们这一辈应该精进修持,严持净戒,拯救今天摇摇欲坠的佛教。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人人从自己做起,遵循寺规,严守戒律,如此佛教又何以遭难
无论是佛陀制戒,还是祖制清规,无非是为了调伏弟子们的身心,远离过患,而订下的种种条文规约,它们是僧团中的防腐剂。严格遵守戒律,僧团中的种种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就能转秽土为净上,转烦恼为菩提,至成就无上佛果,如此又何愁佛法不能久住于世?
结 语
纵观古今,佛教在中国历史—仁已几经周折,大起大落,一幕幕的悲剧反复重演。详察当今僧团,各种流弊无不存在,若不赶快悬崖勒马,很难说不会再造成历史重演。假如要利用政治手段来整顿僧团,实乃可叹可悲,绝非僧尼所望。当然,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乃至衰亡的过程,这是缘起法,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否则,就违背了“无常”的伟大真理。然而,作为佛陀的弟子们,有责任而且有能力来延长佛教的命运。
既为佛子,当行佛事。绍隆三宝,续佛慧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我国风土人情所允许的条件下,应严格遵守戒律,发扬“宁愿守戒而死,不愿破戒而生”的牺牲精神,令正法久住,永不衰竭。
注释:①《广弘明集》卷十《叙释慧远抗周武帝废佛教事》
②《广弘明集》卷十《叙仟道林辨周武帝除佛法诏》
③《广弘明集》卷七沙门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
④《广弘明集》卷十一
《千古悲怆 四次法难(超波)》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