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怎么样?就会念念灭,念念生就是从哪里?从取舍,念念取,念念舍,念念生,念念灭这说是轮回相。就没办法突破这个轮回。所以我们见一切相如如不动,知道就好了,笑一笑,也没有什么。众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是不是?也没有什么叫神秘感。你也不需要去知道,有的人做起事情来是很神秘的,怕人家知道什么,世间也没有什么叫神秘的开悟的人才有神秘感。叫做不可思议的自性的功夫。凡夫,你有什么神秘?人家不需要知道,你有什么神秘,凡夫就是贪嗔痴嘛,吃饭、大便,你有什么神秘感呢?你让我知道我都不想知道,你怕我知道干什么?对不对。傻孩子你在避开什么事情,你避开你怕人家知道,笑死人了。你要让我知道我还不想知道。开悟的人他怎么会好奇呢?他只有对本性有兴趣而已,他对这个世间全然没有什么兴趣的。“智周法界”无生处处就是不生不灭了。智慧就周遍了法界,哪里都是大智慧的。“道证真常”,这个真常是出自于《涅磐经》,《大般涅磐经》,凡夫修的是无常、不净是苦、是空,对不对?二乘人修的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二乘人修的是这个,那么菩萨修的是常、乐、我、净,十地菩萨所修的接近佛,证悟到最后的境界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还要加个真。所以什么叫做大般涅磐?《大般涅磐经》就是指一切众生毕竟成佛,没有任何一个例外,叫做大般涅磐。这个大就是一定、绝对。叫做大般涅磐。所以人家讲说:师父《大般涅磐经》在讲什么?是不是讲常乐我净,错,要加一个真,加一个无休止常、真乐、真我、真净。何以故?不落两边。不落苦空无常,无我,也不落常乐我净,它是绝对的常,常就是无常不落两边。绝对的净,不落不净跟净的观念叫做真净。真乐不落入苦跟乐,二乘人修的是苦观,菩萨修的是乐,佛修的是不苦不乐叫做真乐。凡无著一个我,二乘人著一个法我,菩萨也执著一个法我,佛陀告诉我们,连一个人无我,法无我,统统没有。这个就是真我,是绝对的我。不落人任何我的观念,我相是保留只是去除我执,法相也保留,但是去除法相的执著,譬如说释加牟尼佛破除我相,破除我相不是说没有我相,你不要弄错了,破除我相是说不著于一个我,释加牟尼佛也还是一个影相。还有一个业力所显现的影相,只是不执著而已。但破其见,不破其相,不破其法。佛法里面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但破见,不破法。意思就是说只有破缘起的知见,而不能破到现实存在的缘起的法,六根、六尘、六识这个法,它就是存在,不能去破坏它。只是说破坏这种知见的安立,错误知见的安立,所以但破见不破法,这个很重要。所以说成佛有没有我相?当然有我相了,可是我们著于我相,佛陀知道我相如梦幻泡影,就是这样子大家都有我相,成佛还是要有相,对不对?只是不著而已,你不能睁眼说瞎话呀,说佛陀没有我相,佛陀还是我相,我相不能破的,不能除掉,说我把我相除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要除,不除这些相但莫著。但莫注著于相,破这个相就坏了缘起法,坏了缘起法就不是正法了。好,接下来,“亲证藏性”,就是如来藏性,含藏在众生内在的清净本性。“亲见本来”,亲见本来的面目,“此即所谓,大寂灭海”,大寂灭海就是到如来的大寂灭海,就是楞严大定,一切境界动他不得,无论在生、老、病、死,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悟到一颗自由自在、大智慧、大解脱的自性本来的那一颗心。什么都困不住他,他就是要面对死亡,也一样安若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了知这些都是生灭的东西。“大自在性,大智慧光”,“大解脱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灭,注意!生灭灭已就是歇了,歇,歇即是菩提的歇,就是放下的意思。无所住的意思,生灭灭已不是把它生灭灭掉,而是说不著于生灭,自然说是不生不灭。就是万法都是唯心现量,万法都是心的影相。这些影相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只是刹那间变化。刹那间变化万法都是唯心现量,唯心现量本来无一物可得,所以生灭的这些在心的影相上,不要去执著它,放下它。歇,灭已不是除掉生灭,但悟到生灭本空,莫于一切住着即得,这样就叫做本性方法要正确。寂灭为乐,当一个人不执著,一切假相的时候就快乐了。“客尘烦恼”,客就是生灭,主呢?就是心性就是不生不灭。我们这烦恼只是来做客的,不能把它当真,这世间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今天所见的影现在我们的心中这个也只是客尘烦恼。没有实在性的没有永恒性的。这个客尘烦恼的生灭,就“从此永灭”了。悟道的人说“冷暖自知,亦不吐露”,不是不吐露,因为讲不出所以然,言一物,就是一物即不中,清净自性是什么?就是圣人来讲,也讲不出所以然。无形、无相、无生、无灭,什么也不是什么统统是,你叫他怎么说,叫我如何说呢?实在没办法说。
五十八页,“即以悟处”你悟到了这个不生不灭,可是功夫还不是很成熟,“历境验心”再继续考试、考试,这是修行人一个重要的观念,碰到赞叹如如不动,考试、考试,人家的赞叹,会不会如如不动呢?人家这个诽谤,是不是也如如不动呢?获得到一千万,他还是一样如如不动,晚上一觉到天明,还是不会想到这一千万的事情。就是一亿来供养你,你还是一样晚上一觉到天明。也不会觉得很高兴。叫做历境验心。病苦来,考试考试,所以我那一天肚子痉挛,那个痛呀痛,看到新闻报道一个读到硕士的人被那个公车撞死了,这个女孩子骑摩托车要上班,还是闯红灯,红灯没有停,这个给我感触很大,书读了那么多,一刹那被公车撞死了,我们很少听到公车撞死人的,我们从高中念到大学,就没听说过公车撞死人的,因为公车都在市区里面,开得很慢的,公车会撞死人,撞死了,她的姐姐一看到她的妹妹尸体在那边,哇!哭得实在是……内心里面很难过,所以肚子痛就不感觉痛了,这个也不算什么!如果她换我,我来躺在那边,那惨了,这一点点痛不算什么,所以幸福是由比较而来的。所以我那回光返照,我还是觉得我很幸运,不跟那个恶劣的公车司机结恶缘。她就骑在旁边,好好的骑了一下被撞死了,她怎么死的她也不知道,来不及,所以这个历境验心很重要,碰到什么境界就当做是考试。当然没办法一下子啦,可是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把它用平等心、平常心来看,“随缘保任”这个保任很重要,保,做下笔记,叫做保持正念,任呢?叫做任运随缘。这两个字倒是很重要,保任、保任,随缘保任。随一切的因缘要保持正念,这个不简单,正念就是无念,随这个因缘保持正念,而且要任运随缘,任何的因缘起来,都知道那是空的不可得的,不需要在这个假相住著、执著。“珍养婴胎”婴胎就是圣胎,就是长养圣胎的意思,这样子藉境练心,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磨练自己,所以我就告诉诸位说,有智慧的人会很欢喜,一切逆境的没有关系的,所以说,有时候唱歌是很有意思的,金门王唱那一首歌很有意思,那个李炳辉唱那一首很有意思,“有缘没缘大家睡一起孩子生十个,没差啦,没差啦”,很有意思,是不是这样唱,不是这样唱,我也不知道,我听他是这样唱的,常常唱:没差啦,没差啦。所以说有缘没缘,大家结个善缘。唱这一句,外省人听不懂比较没关系。(笑)所以说要长养圣胎,“净除流识”流识就是生生灭灭的,“镕成真智”把一切境界,把它溶入真正的智慧,净除流识这个流就是生灭的分别心,这要下一点功夫,所以我们平常要靠什么?要靠发愿,要发愿,我今天学佛如果受到一念是非的心动摇我不是修行人,我在南普陀广化老和尚,我今天要发大愿,再怎么苦,都要把所学的普度众生,动到一念的是非受到一念是非影响不是大修行人,要常常这样发愿,自然什么分别、执著、慢慢的就没有什么力量了。对不对,没什么力量了,看自己功夫了。“八,了幻非实,一切万法,聚合幻有”聚合,因为不一定,因缘是聚一聚、合一合,离一离,这一定的道理,有时候来亲近文殊讲堂,有时候又跑去外面的道场,这一定的,难免的,不会说一进去文殊讲堂,他就一生一世就钉住了那很少,到目前为止,没剩下几个了。从头钉到尾的,没有几个,少之又少,所以说,聚就缘起,来来去去是生灭相,是世间的常态。所以我常常告诉众生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要用很平常心去看待它,死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大家都要经过这一关的,不需要恐惧它,恐惧还是要死。“分散幻无”,如果有一天分散开来,没有了,聚合也是幻化的有,分散来是幻化的无。“本无今有”,本来是空现在是缘起,叫做本来就没有,意思是体空,今有也是空,“有已还无”,虽然是缘起的有,可是当下还是空,“故知非实”,所以知道不是实在的,“智者了达,性空非有”,所以说“观诸法相,无有常住”,透视它,就没有常住相,“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世间任何东西,就没有什么坚固,一下吃多了腹泻一下又健康,一下漂亮,几年不见了就老了,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了解缘起的东西,“内而身心,外而世界”,我们内在的身心外面的世界是“毕竟幻化,皆不可得”。“六道诸趣,循业所见”,循就是随着个人的业力,福报或者是业障,所显现的境界都不一样,叫做六道的诸趣,随着个人的业力所显现,一下来,一下又走,“似空中花”,就像空中的花,空中本来没有花,因为你眼睛有问题,这个人生宇宙本来是空,是因为我们意识的强烈分别,本来无我,我们执著有我,本来缘起是空,我们著于幻化的有,所以似空中的花,空中本来就没有花。“无不是幻”,没有一样不是幻化的,“烦恼业障”从内心里面,因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本来是空”,我们今天的“苦乐罪福,悉如梦幻”,还是就象作梦一样。五十九页“富贵浮云,色声谷响”外面的色跟声就象…
《宇宙万有本体论(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