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照而常寂”照就是智慧。有智慧而且又常常定,就是慧中有定。前面是寂而常照是定中有慧,现在是慧中有定。定慧是一体的。“湛然无际”光明是没有边际的。“周偏法界,初次用功”,“未忘能所,故分境智”没有办法忘掉能所,所以分境界跟智慧,“观久”了“功”力“纯”熟了,“粗念不起,六根清净,意识冰消”意识就是分别心就没有了,你来听课,所以师父告诉你课程不能停止。一次讲课一直薰习,讲课,薰习。不能说我要躲在自己的佛堂里面不出来。那你要开悟很难。来听课来薰习内心充满著喜悦,一次来再纠正自己再修正自己。师父讲我们回去回光返照,再一次的修正,再一次的修正,你是世界最快乐的人,没有人比你更快乐的,我的话如果你听得进去,没有人比你更快乐的。简单解释一下湛然无际,光明没有际限周偏法界,初次用功还没有办法达到忘掉这个能跟所,能就是心,所就是境,所以就分境跟智,观久了功夫成熟了,粗念就不起。你看,人家修行,你看是点滴的功夫,还要观久了,所以我们那个内观法观照要下功夫。从无常下手,无常就没有什么叫做得失的观念。生也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也带不去什么东西。现在有的东西也不是我的,那么,我们内心里面放下这种得失的观念,久而久之心境就开通了,观久了功纯,粗念就不起,六根清净,意识就冰消。分别心就冰消。底下,“入无所依”,就是入于无所依,意识冰消,入无所依,就会进入一种没有能所的境界,“由澄诸念”由澄就是说用功,定在那个地方,澄清种种的妄想,“觉识烦动”觉悟到意识这一颗分别执著心,很烦,动,生生灭灭,“憧憧未来”,憧憧未来就是想像,想像未来你就会发现我们一天到晚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憧憧未来,“起灭不停”没办法停止。“内心烦恼,无状横起”,在状的旁边写一个因,无因横起,没有任何的原因,妄想来自无因,因为不觉悟,对不对?不知不觉就迷了,不知不觉就烦恼了。不知不觉就执著了,有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无明,无状横起,没有任何的原因就起来了。“向来妄心,譬如浑水”这个妄心没有观照,就像一团浑水,不清净的水做浑水,也“不见泥沙”,“今水既澄,泥沙自现”,现在水澄清了,泥沙就自现了,“前六清净,末那复将,八识体上,含藏无始,习气种子,翻出传于,第六意识”前面六识清净末那……就是执著第八意识叫做末那,第七意识又将八识体上八识的怎么样?深入的含藏在里面的无始以来的习气种子,师父不是讲说,习气跟种子是微细惑,境界叫做粗惑,要断这个习气种子可是难。翻就是反过来,反过来传出来 ,翻出传于,第六意识,反过来,在里面的第八意识,把它传导出来化作第六意识,翻出传过来第六意识,意思就是末那第七意识的执著,又执著第八意识,含藏里面的无始以来的习气跟种子又传达到第六意识,“令不清净,是故现此,微细生灭,未能净尽”微细,刚刚师父已经讲了,习气种子统统叫做微细,所以“功夫相应,方能见之,此境现前,极力前进”如果是境界现前极力前进,用一点力量用一点功夫,“抖擞精神”振奋一下精神,“发奋勇猛,不可放松,百尺竿头,极处迈进”你不要自己觉得我已经尽力了,尽力是一种藉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细审体究,觉照者谁”,参,觉悟的是谁,就变得无我了。所以觉照者谁画一个问号。这就是问了,你就知道觉照者是谁。你就发现无我,“无相”而起“疑情”,无相,既然万法皆空,为什么现在我还执著呢?疑情也打一个问号,所以“大逼大拶,一鼓作气”把那个烦恼、著相、执著,把它逼到无处可藏。“大逼大拶,一鼓作气,“纵上高峰,绝壁之巅,悬崖之顶,放身直下”意思就是通身放下,没有听到正法以前不算。现在就像高峰,一下子直落到谷底。就是叫你不执著不能留一点毫无保留的余地,一下子全部身心彻底放下,就是大彻大悟。一点都不要保留。不要假藉任何的原因执著,不要假藉任何原因来著相。不要假藉任何的理由。今天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功夫,一鼓作气,纵上的高峰,绝壁之巅,巅就是颠簸,绝壁之巅,高高低低的,悬崖之顶,通身放下。“撤手纵横,灭迹扫踪”踪迹就表外相,千万要灭掉这些假相,扫除那种执著假相。迹跟踪就是缘起假相的意思。“不留寸丝,七识”,七识就是执著,任何我执跟法执“不死”的话,“法身焉活”,法身没有办法活的,所以是方便说,打死是打死妄念执著,而不是打死心性,心性打不死。所以打死妄想,打死妄想这是方便说。其实妄想当体即空就是觉性。所以七识不死,那个执著的末那意识打不死,法身没办法活。“行住坐卧,不离功夫”记住!“心如木石,如痴似呆,设不如是,非能究竟”你行住坐卧不能离开这个功夫,心要怎么样呢?如木石,木石就是说无情,无情就是不著,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颠倒。意思就是像木石如如不动。他不是说叫你就像木石的无情,不是这个意思。像木石的如如不动,这是做功夫的先决条件。如痴似呆,就像愚痴似呆也没什么反应。简单讲痴呆是表示没什么反应,对这个境界的贪著,反应就是贪著。众生对境界的反应是很强烈的,是不是,很贪著的,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没什么反应,来,好吃的也随缘,对不对?再好的东西也随缘,再坏的东西也随缘,无量无边的众生赞叹笑一笑,无量无边的众生诽谤也笑一笑,为什么?就像痴呆一样没有什么反应。境界拿你没办法,“设不如是,非能究竟。”如果你没有这样子,你没办法究竟的。没办法突破那个生死的烦恼的。
五十七页第一行第二小段,“凝心寂照”凝心就是专注的意思,修行人一个最基本上的条件,包括你念佛、观想、持咒,都是要专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专心寂照,寂而常照,寂就是定,照就是慧,专心的在定慧上下功夫,而这个定慧是来自于清净的本性不假任何的造作,“绵绵密密”绵绵密密就是不间断,在刹那、刹那之间而不间断,不放弃每一个念头,叫做绵绵密密。“亲亲切切”,意思就是说镜头浮现什么,他都感受得到叫做亲亲切切。感受不到那当然是妄想一直起来,妄想起来不怕它不理它,要自然,因为妄想本空,自然起不了作用,问题是妄想起来,你不知道那个是妄想,生起种种的观念就被牵著走,“逼至极处”这个逼至极处,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参究到极点,就是打破无明的意思,第一个念头都清清楚楚的观照让它无所遁形。掌握了每一个念头的真心达到了究竟之处,自然打破无明。“山穷水尽”山穷水尽就是妄想不起来了,你无处可逃了,因为我都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机缘成熟”机缘成熟就是自性显现,“触着碰着”不管是六根触碰到外境的“见色”或者是“闻声”,“忽惊而惺”这个是开悟的境界了,看到了色,闻到了声,忽然惊醒过来,原来如此。“冷灰爆豆”,这个冷灰,以前我们古时候没有瓦斯用烧尽的木炭,剩下还有一点热度,把那个豆掩埋在里面,这可以用使豆熟发出声音,啪啪啪的这样子,但是那个是热的灰才有办法,那是还在下功夫,所谓冷灰呢?就不必加功用行了,爆豆就自然可以见性。这个豆是指内在的见性。意思就是说冷灰也可以爆豆。是说一切境界现前不必加功用行,自然见性,叫做冷灰爆豆。这是一个人修行,修到相当的功夫的时候,不需要加功用行,自自然然的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叫做“绝后复苏”,在无处可逃之下突然醒过来,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苏就是觉醒,置于死地然后而生,逼到极处竟然见性了。觉醒过来了。“云开天朗”,云开了,天气晴朗了,见到了阳光了,“身心顿寂”,突然间进入空,这个寂解释成毕竟空,身心就无一物,身心顿入空性,“体同虚空”,因为以前没有得到的这种不生不灭的觉受,所以“遍身汗流”,太感动了。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起大欢喜心,原来如此。然后就会讲一句话就说,踏破铁鞋无处觅或者是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见性就是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眼前。了解缘起生灭的不可得,这些都是影相,介于一切境界不住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解身心本来无一物,体会到这样子,一念无生全体现,莫依一切境界住著,自然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是这么简单,弄了老半天,找来找去,找来找去找不到,竟然在这一刹那之间,悟到缘起空性的道理。遍身汗流。“豁然彻悟”,突然间大彻大悟,“自性智光,全体透露,静慧发生”,空性里面的智慧展露无遗,叫做静慧。这个静就是空性、空慧的意思。有的用空慧。所以说任何的显密二教,一个最重要的两个力量,第二个善巧方便的力量,二、空慧的力量。毕竟空慧智慧的力量,密法也是一样显教也是一样,离不开这两大智慧。第一个善巧方便,第二个了达空慧,空性的智慧。没有这两个的话,不能称为一个大智慧的人。“十方廓然”廓然就是面貌,十方无尽的虚空这种面貌就无一物了,没有什么障碍,廓然就是没有止尽,就是所谓的界限,一个轮廓,统统没有了,因为没有我、法二执了。“昊日当空”,昊本来就是大或者是烈日,这个日是指自觉圣智。如同烈日当空无障无碍,没有乌云。因为前面讲的云开天朗,身心顿寂,体同虚空,现在是讲到“圆照明彻”,圆满的照射,光明透彻,“三关透脱”,初关,二关,三关统统透脱了,最后一关叫做末后牢关,就是识、性最微妙的关系,最后的无明叫做末后牢关,就象皮跟肉一样的粘著,就是我们无明种子习气,一直粘著,你的道理知道,可是不下一番功夫,实在是没有办法除掉,就象皮粘在肉上,很难把它打开来,古时候人的比喻末后牢关,很难的。那个与生俱来的种子习气实在是难。知道归知道,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困得我们死死的。“顿契无生”突然间合于无生,无生就无灭了,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这么悲哀呢?就是生,哪里生,念念生,念念生就…
《宇宙万有本体论(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