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怎麼樣?就會念念滅,念念生就是從哪裏?從取舍,念念取,念念舍,念念生,念念滅這說是輪回相。就沒辦法突破這個輪回。所以我們見一切相如如不動,知道就好了,笑一笑,也沒有什麼。衆生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叫神秘感。你也不需要去知道,有的人做起事情來是很神秘的,怕人家知道什麼,世間也沒有什麼叫神秘的開悟的人才有神秘感。叫做不可思議的自性的功夫。凡夫,你有什麼神秘?人家不需要知道,你有什麼神秘,凡夫就是貪嗔癡嘛,吃飯、大便,你有什麼神秘感呢?你讓我知道我都不想知道,你怕我知道幹什麼?對不對。傻孩子你在避開什麼事情,你避開你怕人家知道,笑死人了。你要讓我知道我還不想知道。開悟的人他怎麼會好奇呢?他只有對本性有興趣而已,他對這個世間全然沒有什麼興趣的。“智周法界”無生處處就是不生不滅了。智慧就周遍了法界,哪裏都是大智慧的。“道證真常”,這個真常是出自于《涅磐經》,《大般涅磐經》,凡夫修的是無常、不淨是苦、是空,對不對?二乘人修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二乘人修的是這個,那麼菩薩修的是常、樂、我、淨,十地菩薩所修的接近佛,證悟到最後的境界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還要加個真。所以什麼叫做大般涅磐?《大般涅磐經》就是指一切衆生畢竟成佛,沒有任何一個例外,叫做大般涅磐。這個大就是一定、絕對。叫做大般涅磐。所以人家講說:師父《大般涅磐經》在講什麼?是不是講常樂我淨,錯,要加一個真,加一個無休止常、真樂、真我、真淨。何以故?不落兩邊。不落苦空無常,無我,也不落常樂我淨,它是絕對的常,常就是無常不落兩邊。絕對的淨,不落不淨跟淨的觀念叫做真淨。真樂不落入苦跟樂,二乘人修的是苦觀,菩薩修的是樂,佛修的是不苦不樂叫做真樂。凡無著一個我,二乘人著一個法我,菩薩也執著一個法我,佛陀告訴我們,連一個人無我,法無我,統統沒有。這個就是真我,是絕對的我。不落人任何我的觀念,我相是保留只是去除我執,法相也保留,但是去除法相的執著,譬如說釋加牟尼佛破除我相,破除我相不是說沒有我相,你不要弄錯了,破除我相是說不著于一個我,釋加牟尼佛也還是一個影相。還有一個業力所顯現的影相,只是不執著而已。但破其見,不破其相,不破其法。佛法裏面一定要記住這一句話,但破見,不破法。意思就是說只有破緣起的知見,而不能破到現實存在的緣起的法,六根、六塵、六識這個法,它就是存在,不能去破壞它。只是說破壞這種知見的安立,錯誤知見的安立,所以但破見不破法,這個很重要。所以說成佛有沒有我相?當然有我相了,可是我們著于我相,佛陀知道我相如夢幻泡影,就是這樣子大家都有我相,成佛還是要有相,對不對?只是不著而已,你不能睜眼說瞎話呀,說佛陀沒有我相,佛陀還是我相,我相不能破的,不能除掉,說我把我相除掉,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不要除,不除這些相但莫著。但莫注著于相,破這個相就壞了緣起法,壞了緣起法就不是正法了。好,接下來,“親證藏性”,就是如來藏性,含藏在衆生內在的清淨本性。“親見本來”,親見本來的面目,“此即所謂,大寂滅海”,大寂滅海就是到如來的大寂滅海,就是楞嚴大定,一切境界動他不得,無論在生、老、病、死,不管怎麼樣,他都是悟到一顆自由自在、大智慧、大解脫的自性本來的那一顆心。什麼都困不住他,他就是要面對死亡,也一樣安若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他了知這些都是生滅的東西。“大自在性,大智慧光”,“大解脫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這個滅,注意!生滅滅已就是歇了,歇,歇即是菩提的歇,就是放下的意思。無所住的意思,生滅滅已不是把它生滅滅掉,而是說不著于生滅,自然說是不生不滅。就是萬法都是唯心現量,萬法都是心的影相。這些影相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只是刹那間變化。刹那間變化萬法都是唯心現量,唯心現量本來無一物可得,所以生滅的這些在心的影相上,不要去執著它,放下它。歇,滅已不是除掉生滅,但悟到生滅本空,莫于一切住著即得,這樣就叫做本性方法要正確。寂滅爲樂,當一個人不執著,一切假相的時候就快樂了。“客塵煩惱”,客就是生滅,主呢?就是心性就是不生不滅。我們這煩惱只是來做客的,不能把它當真,這世間也是這樣子的,我們今天所見的影現在我們的心中這個也只是客塵煩惱。沒有實在性的沒有永恒性的。這個客塵煩惱的生滅,就“從此永滅”了。悟道的人說“冷暖自知,亦不吐露”,不是不吐露,因爲講不出所以然,言一物,就是一物即不中,清淨自性是什麼?就是聖人來講,也講不出所以然。無形、無相、無生、無滅,什麼也不是什麼統統是,你叫他怎麼說,叫我如何說呢?實在沒辦法說。
五十八頁,“即以悟處”你悟到了這個不生不滅,可是功夫還不是很成熟,“曆境驗心”再繼續考試、考試,這是修行人一個重要的觀念,碰到贊歎如如不動,考試、考試,人家的贊歎,會不會如如不動呢?人家這個誹謗,是不是也如如不動呢?獲得到一千萬,他還是一樣如如不動,晚上一覺到天明,還是不會想到這一千萬的事情。就是一億來供養你,你還是一樣晚上一覺到天明。也不會覺得很高興。叫做曆境驗心。病苦來,考試考試,所以我那一天肚子痙攣,那個痛呀痛,看到新聞報道一個讀到碩士的人被那個公車撞死了,這個女孩子騎摩托車要上班,還是闖紅燈,紅燈沒有停,這個給我感觸很大,書讀了那麼多,一刹那被公車撞死了,我們很少聽到公車撞死人的,我們從高中念到大學,就沒聽說過公車撞死人的,因爲公車都在市區裏面,開得很慢的,公車會撞死人,撞死了,她的姐姐一看到她的妹妹屍體在那邊,哇!哭得實在是……內心裏面很難過,所以肚子痛就不感覺痛了,這個也不算什麼!如果她換我,我來躺在那邊,那慘了,這一點點痛不算什麼,所以幸福是由比較而來的。所以我那回光返照,我還是覺得我很幸運,不跟那個惡劣的公車司機結惡緣。她就騎在旁邊,好好的騎了一下被撞死了,她怎麼死的她也不知道,來不及,所以這個曆境驗心很重要,碰到什麼境界就當做是考試。當然沒辦法一下子啦,可是我們一定要想盡辦法,把它用平等心、平常心來看,“隨緣保任”這個保任很重要,保,做下筆記,叫做保持正念,任呢?叫做任運隨緣。這兩個字倒是很重要,保任、保任,隨緣保任。隨一切的因緣要保持正念,這個不簡單,正念就是無念,隨這個因緣保持正念,而且要任運隨緣,任何的因緣起來,都知道那是空的不可得的,不需要在這個假相住著、執著。“珍養嬰胎”嬰胎就是聖胎,就是長養聖胎的意思,這樣子藉境練心,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磨練自己,所以我就告訴諸位說,有智慧的人會很歡喜,一切逆境的沒有關系的,所以說,有時候唱歌是很有意思的,金門王唱那一首歌很有意思,那個李炳輝唱那一首很有意思,“有緣沒緣大家睡一起孩子生十個,沒差啦,沒差啦”,很有意思,是不是這樣唱,不是這樣唱,我也不知道,我聽他是這樣唱的,常常唱:沒差啦,沒差啦。所以說有緣沒緣,大家結個善緣。唱這一句,外省人聽不懂比較沒關系。(笑)所以說要長養聖胎,“淨除流識”流識就是生生滅滅的,“镕成真智”把一切境界,把它溶入真正的智慧,淨除流識這個流就是生滅的分別心,這要下一點功夫,所以我們平常要靠什麼?要靠發願,要發願,我今天學佛如果受到一念是非的心動搖我不是修行人,我在南普陀廣化老和尚,我今天要發大願,再怎麼苦,都要把所學的普度衆生,動到一念的是非受到一念是非影響不是大修行人,要常常這樣發願,自然什麼分別、執著、慢慢的就沒有什麼力量了。對不對,沒什麼力量了,看自己功夫了。“八,了幻非實,一切萬法,聚合幻有”聚合,因爲不一定,因緣是聚一聚、合一合,離一離,這一定的道理,有時候來親近文殊講堂,有時候又跑去外面的道場,這一定的,難免的,不會說一進去文殊講堂,他就一生一世就釘住了那很少,到目前爲止,沒剩下幾個了。從頭釘到尾的,沒有幾個,少之又少,所以說,聚就緣起,來來去去是生滅相,是世間的常態。所以我常常告訴衆生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要用很平常心去看待它,死亡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它沒有什麼很特殊的,大家都要經過這一關的,不需要恐懼它,恐懼還是要死。“分散幻無”,如果有一天分散開來,沒有了,聚合也是幻化的有,分散來是幻化的無。“本無今有”,本來是空現在是緣起,叫做本來就沒有,意思是體空,今有也是空,“有已還無”,雖然是緣起的有,可是當下還是空,“故知非實”,所以知道不是實在的,“智者了達,性空非有”,所以說“觀諸法相,無有常住”,透視它,就沒有常住相,“猶如虛空,無有堅固”,世間任何東西,就沒有什麼堅固,一下吃多了腹瀉一下又健康,一下漂亮,幾年不見了就老了,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了解緣起的東西,“內而身心,外而世界”,我們內在的身心外面的世界是“畢竟幻化,皆不可得”。“六道諸趣,循業所見”,循就是隨著個人的業力,福報或者是業障,所顯現的境界都不一樣,叫做六道的諸趣,隨著個人的業力所顯現,一下來,一下又走,“似空中花”,就像空中的花,空中本來沒有花,因爲你眼睛有問題,這個人生宇宙本來是空,是因爲我們意識的強烈分別,本來無我,我們執著有我,本來緣起是空,我們著于幻化的有,所以似空中的花,空中本來就沒有花。“無不是幻”,沒有一樣不是幻化的,“煩惱業障”從內心裏面,因爲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本來是空”,我們今天的“苦樂罪福,悉如夢幻”,還是就象作夢一樣。五十九頁“富貴浮雲,色聲谷響”外面的色跟聲就象…
《宇宙萬有本體論(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