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内心解读 三、本来分:洞悉内心世界▪P3

  ..续本文上一页把人间的不美好化为乌有。他们喜欢投入经验快乐及情绪高昂的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不断地寻找快乐、经验快乐。

  〖主要特质〗:快乐热心、不停活动、不停获取、怕严肃认真的事情、多才多艺、对玩乐的事非常熟悉亦会花精力钻研 、不惜任何代价只要快乐、嬉笑怒骂的方式对人对事。

  〖生活风格〗:爱讲自己经验,喜欢制造开心,人生有太多开心的事情等着他。

  〖人际关系〗:

  活跃型(Adventurer)活跃型的你,就是如此这般:乐观、精力充沛、迷人、好动、贪新鲜、五时花六时变……「最紧要玩得开心」就是你的生活哲学!你们很需要生活有新鲜感,所以很不喜欢被束缚、被控制。你的活力是玩的活力,又跟第三型的成就型又有所不同,相信你们是活动高手,乐此不厌!

  〖不耐烦、冲动、上瘾〗

  好玩、享乐主义行头的活跃型,做事欠缺耐性,因为你们都很怕闷。不耐烦之余,也很易冲动行事,因第七型的朋友做事鲜有周详计划,很讲即庆,想做就去做!但你们必须要小心,就算遇上一种玩意、兴趣你十分喜欢,也得学习不要沉迷下去!始终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及其他事情啊!(我这样说是因为第七型的人比其他型的人更上烟瘾、毒瘾、赌瘾、或者打机瘾等等等等,小心!)

  〖基本恐惧〗:被剥削,被困于痛苦中

  〖基本欲望〗:追求快乐、满足、得偿如愿

  

  济公活佛(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第八型:领袖型,能力型(Leader)【大势至菩萨潜质】

  【欲望特质】:追求权力

  〖基本困思〗:我若没有权力,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追求权力,讲求实力,不靠他人,有正义感,要话事,喜欢做大事;是绝对的行动派,一碰到问题便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想要独立自主,一切靠自己,依照自己的能力做事,要建设前不惜先破坏,想带领大家走向公平、正义。

  〖主要特质〗:具攻击性、自我中心、轻视懦弱、尊重强人、为受压迫者挺身而出、冲动、有什么不满意即场发作、主观、直觉。

  〖生活风格〗:爱命令,说话大声、有威严,报复心理、爱辩论,靠意志来掌管生活。

  〖人际关系〗:

  领袖型(Leader)很多领袖都有以下特质:豪爽、不拘小节、自视甚高、遇强越强、关心正义、公平。你们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前进。由于不愿被人控制,且具有一定的支配力,所以你们很有潜质做领袖带领大家。由于你们都较好胜,有时候会对人有点攻击性,让人感到压力。

  〖侵略、挑战、反叛〗

  第八型的你通常身兼领袖身份,可以有权力全权安排,也可指挥他人。由于你们的动力较强,有时会予人侵略之感,而这个也是你本身的动力源头,你很有争胜及控制的欲望,但却要小心运用,不要用之伤害别人!此外,你专向难度及规范挑战,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任性。所以很可能,妈妈叫你不要做的东西,你偏不听;老师要你学的,你偏扮傻……你会是这样子吗?要是真的话,会是于你有益吗?

  〖基本恐惧〗:被认为软弱、被人伤害、控制、侵犯

  〖基本欲望〗:自己决定生命的路向,捍卫本身的利益,做强者。

  

  大势至菩萨:梵语称“摩诃那钵”,现今在极乐世界,为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观无量寿经》载,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趋”)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第九型:和平型,和谐型(Peacemaker) 【弥勒菩萨潜质】

  【欲望特质】:追求和平

  〖基本困思〗:我若不和善,就没有人会爱我。

  〖主要特征〗:须花长时间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宣泄愤怒;显得十分温和,不喜欢与人起冲突,不自夸、不爱出风头,个性淡薄。想要和人和谐相处,避开所有的冲突与紧张,希望事物能维持美好的现状。忽视会让自己不愉快的事物,并尽可能让自己保持平稳、平静。

  〖主要特质〗:温和友善、忍耐、随和、怕竞争、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像梦游、不到最后一分钟不会完工、非常倚赖别人的提醒、注意力集中在细节、次要的事、对大多数事物没有多大的兴趣、不喜欢被人支配、绝不直接表达不满,只是阳奉阴违。

  〖生活风格〗:爱调和,做事缓慢,易懒惰、抑压,生活追寻舒服。

  〖人际关系〗:

  和平型(Peacemaker)在很多情况,你们都是和平使者,善解人意,随和。你们很容易了解别人,却不是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会显得优柔寡断。相对地说,你们的主见会比较少,宁愿配合其他人的安排,做一个很好的支持者,所以你是比较被动的。

  〖怕羞、怕事、懒惰〗

  和平型的你与世无争,渴望人人能和平共处,很怕引起冲突,是不显眼的一个。由于从不试图突出自己,你们会比较怕羞、怕事,也很容易有躲懒的意欲,因为你喜爱和平,不喜爱辛劳,所以你也不会PUSH自己!若你心想干一番大事,则要好好鞭策自己啦!

  〖基本恐惧〗:转变与压力,失去平衡

  〖基本欲望〗:维系内在的平静及安稳

  

  弥勒菩萨(布袋和尚):俗名张契此,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生于后梁乱世,矢志出家,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性豪放喜结善缘。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言讫,溘然而逝。人们这才悟到,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门前就可看见笑意盈盈的弥勒菩萨,好像欢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游客。以下的诗偈,最能说明菩萨的满腔欢喜: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偈语选》: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插秧偈》

  

  第十型:究竟型,圆满型(satisfactory)【佛陀】

  【欲望特质】:无欲无求

  〖基本困思〗:大彻大悟

  〖主要特征〗:世尊佛陀,意译觉者、知者、觉。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

  〖主要特质〗:佛的特质,概括来说就是悲、智、力,一般我们说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雄大力。佛的慈悲是普缘法界一切有情,对一切众生都象对自己的独生子一样,与乐拔苦,一个众生也会不舍弃;佛的智慧是遍知法界一切诸法,了解一切众生;佛的力功德是无时无刻不在帮助众生,而且只要有机会帮助,不会错过一分一秒的时间,及时给与最正确最恰当的帮助。

  〖生活风格〗:平等,大智,大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人际关系〗:

  具足对其余众生从怖畏中救度之善巧方便,因了知所有救度众生的方便之故;遍知度生方便者,是因方便波罗蜜多究竟圆满之故;方便波罗蜜多究竟圆满者,是因以发心与加行串习究竟,所得证德究竟圆满之故。

  〖大雄、大力、大慈悲〗

  圆满型的佛陀,从二障、四魔、染净粗细十二支因缘等一切粗细怖畏中完全解脱。犹如金轮王胜伏一切违品,自在统治四洲。

  〖基本恐惧〗:金刚不坏,安忍庄严

  〖基本欲望〗:无欲无求

  

  《释量论》中如是说:若左以檀香供佛,右以斧头砍佛,佛毫无贪嗔偏袒,平等相待。

  世尊佛陀,唯一行持饶益有恩无恩一切众生之事业,因断尽耽著亲怨的贪嗔及种子,并获得平等观照一切亲怨的究竟智慧之故。如一母有二子,一为疯子殴打母亲,一精神正常承事母亲,然母亲平等慈爱孩子,无有偏袒。

  譬如,提婆达多常常害佛,一次为学佛陀神通,食毒鸠之毒物,极其痛苦,向佛求救。佛说:“我待你如罗睺罗,若我心有亲疏偏袒,病则不愈;若无不平等心,汝病即刻痊愈。”果然提婆达多立即痊愈。

  一次提婆达多欲害世尊,便假意请佛入城,却于路边暗埋醉象,欲趁机踏死佛陀。佛率五百弟子前往城内,城中人担心佛为醉象伤害,便站在城头,请佛莫入。时醉象甩动鼻子,直奔佛陀,佛陀毫无畏惧,径直迎上,伸开五指,作狮子吼,醉象伏地受法,从此驯服,不敢害人。

  另有一次,有人请佛应供,欲害世尊,暗中在门槛下设置火坑,上以物覆盖,且于饭菜中下毒。佛过门槛时,火坑自动暴露,成为清凉莲池。此人见后,甚是惊讶,认为佛具神通,便坦言道:“此饭菜有毒,勿食。”佛说:“食之无妨。”结果佛陀安然受用饭菜。由此可见,佛已解脱水火、毒药、刀兵等一切怖畏。《宝性论》说:“诸法圆满觉菩提,一切诸障能禁止,宣说道谛及灭谛,如是四种无所畏。”

  是故,佛陀已远离一切粗细不平等心,无任何亲怨偏执,无论何等有情,仅须归依佛陀,佛陀决定平等救护。

  佛世时,舍利弗尊者教导两位弟子,一位修不净观,一位修数息观,然修持颇久,未获成就,便欲废弃不修。后二人拜见世尊,世尊问二人在家所作行业。修数息观者言己作守墓之事,修不净观者说是打造金器,世尊便令二人交换修法,守墓者修不净观,打金器者修数息观,不久二人皆证圣果。因此,佛陀度人极为善巧,能契合众生根机及时机,故受教众生皆得救度。

  又如,佛陀弟弟难陀因贪恋妻子不愿出家,佛以种种方便度其出家,然其出家后,不学律仪欲逃,佛以神变带他至雪山,指一盲眼母猴问:“母猴与汝妻,何者更美?”难陀说:“我妻甚美。”佛陀又带其至天界,观看天宫。难陀见天子被天女围绕,享受大安乐,在一座天宫中,内有众多天女,然无天子,难陀问:“此为何因?”彼等回答:“在人间,难陀守持戒律,将转生天界,此即其天宫。”

  难陀甚是欢喜,回来见佛,佛问:“汝见天境否?”难陀说:“见!”“天女与汝妻,何者更美?”“与天女相比,我妻子如母猴般丑陋。”

  从此难陀持戒极清净。然佛对众比丘说:“难陀为得善趣果报而出家,汝等是为涅槃,道不相同,勿与难陀言说同坐。”众比丘皆依教奉行,难陀甚是苦恼,便想:“其余比丘舍弃我,然阿难为我弟弟,应善待与我。”如是便去阿难前,阿难亦起座远离,难陀问:“尔等为何如此待我?”阿难说此乃世尊教导,难陀闻言甚是悲伤。时世尊来问:“难陀,是否愿往地狱观看?”难陀应允。如是世尊又以神变带他去地狱,难陀在地狱中见一口空锅,下燃有烈火,旁有众多狱卒围绕,便问:“锅内为何无人?”狱卒告知:“世尊弟弟难陀为得天人安乐,守持戒律,将生于天界享福,然福报穷尽,便转生此处。”难陀闻言恐惧万分。

  难陀返回人间后,因明了轮回善趣果报亦无实义,从此放下贪执,连细微学处亦无违犯,成为佛弟子中护持根门第一。佛陀以善巧方便度化贪心极重的难陀,亦用方便度化嗔心猛烈的指鬘、痴心深重的周利槃特等。可见对任何根性之众生,佛陀皆能以方便善巧度化。

  

  般若真空无有生灭,也无垢净增减之说,

  真空境内无有一物,一切感受皆心映射。

  

  

《内心解读 三、本来分:洞悉内心世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