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le172 rowSpan=3 width=52>
大乘凡夫(净业三福之大乘福)
上品上生
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只具上述任一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乘金刚台,随佛欢喜往生。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仰赞弥陀,庆慰往生。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发无上道心。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金莲华,华合随佛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2)
属性
| 品位
| 生前相状
| 往生因缘
|
小乘凡夫(净业三福之二乘福)
| 中品上生
|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 以此戒德,回向愿生彼国。闻已欢喜,自见身已坐华台,低头礼佛。未举头顷,已得往生。
|
中品中生
| 受持沙弥戒,或比丘戒,或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威仪无缺。
|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莲华上,华合往生。
| |
具善凡夫(人天福)
| 中品下生
| 孝养父母, 行世仁慈。
| 临终遇善知识广说阿弥陀佛国土庄严与四十八大愿。闻已,寻即命终,少时即得往生。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3)
属性
| 品位
| 生前相状
| 往生因缘
|
罪恶凡夫(无有善行)
| 下品上生
| 若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 临终忽遇善知识教称念弥陀名号,以称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室,报命寻终,乘华随佛往生。
|
下品中生
|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 善知识以大慈悲,为其赞说阿弥陀佛,罪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 |
下品下生
|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 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具足十声。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日轮的金莲华,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
印赠经书有五种福报
1、长寿: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寿的果报;
2、大富: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会偷盗,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大富的果报;
3、端正: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心平气和,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端庄的果报;
4、尊贵: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会信仰佛法,归依三宝,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尊贵和有名望的果报;
5、聪明: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领悟力会增长,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聪明的果报。
《认识因果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