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因果 第十二章 選擇念佛▪P4

  ..續本文上一頁le172 rowSpan=3 width=52>

大乘凡夫(淨業叁福之大乘福)

  

上品上生

  

  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複有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何等爲叁,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叁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

  

  只具上述任一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乘金剛臺,隨佛歡喜往生。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

  

  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仰贊彌陀,慶慰往生。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謗大乘,發無上道心。

  

  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坐金蓮華,華合隨佛往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表2)

  

屬性

  

品位

  

生前相狀

  

往生因緣

  

小乘凡夫(淨業叁福之二乘福)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衆過患。

  

  以此戒德,回向願生彼國。聞已歡喜,自見身已坐華臺,低頭禮佛。未舉頭頃,已得往生。

  

中品中生

  

  受持沙彌戒,或比丘戒,或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威儀無缺。

  

  回向願生彼國。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華合往生。

  

具善凡夫(人天福)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

  行世仁慈。

  

  臨終遇善知識廣說阿彌陀佛國土莊嚴與四十八大願。聞已,尋即命終,少時即得往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表3)

  

屬性

  

品位

  

生前相狀

  

往生因緣

  

罪惡凡夫(無有善行)

  

下品上生

  

  若有衆生,作衆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臨終忽遇善知識教稱念彌陀名號,以稱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室,報命尋終,乘華隨佛往生。

  

下品中生

  

  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善知識以大慈悲,爲其贊說阿彌陀佛,罪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

  

  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

  

  臨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具足十聲。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日輪的金蓮華,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印贈經書有五種福報

  1、長壽:因爲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長壽的果報;

  2、大富:因爲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會偷盜,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大富的果報;

  3、端正:因爲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心平氣和,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端莊的果報;

  4、尊貴:因爲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會信仰佛法,歸依叁寶,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尊貴和有名望的果報;

  5、聰明:因爲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領悟力會增長,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將來能感到聰明的果報。

  

《認識因果 第十二章 選擇念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