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感恩,就不会得到法喜充满;没有法喜充满就难得业障消除。所以我们用感恩的心来接受佛的慈悲,这样就跟法相应。
我创造请法的原理,是从《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而来的,这部经是教育我们代为十方众生请法的。我原来亲近本焕老和尚三年,发现他都是用这部经来跟信众结缘的,开始我没有认真地看。后来我研究净土法门以后,把净土五经反复地看了十遍,最后我懂得这部经重点是讲请法的道理,这部经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这样我就从中懂得请法的道理了。
我们汉传佛教过去的祖师大德都是讲念完再回向,后来我感觉这样做等于先开车走,走到一定的地方以后再找方向。我请法的方法是先定好目标方向再开车走,这样比较明了,叫做有定位的做法。自从我推广请法差不多两三年以来,已经收到很好的效果,基本上能用得上的人都有良好的感受。
现在讲一讲,佛教非常高等的智慧当中,为什么讲因果呢?不是佛陀创造因果,因果是大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佛教比其它教高等就是明了因果定律,其它宗教没有完全察觉到因果的定律。因为佛的智慧觉知,人类给生命、给环境带来果报,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本师能发现这样的定律,这就给众生的生命带来良好的依靠。所以我们学佛人,如果没有真正相信因果,等于已经没有本教的素质了。
因果是大自然的灵性,如果不相信因果就没有灵性了。天上是一面镜子,大地处处有耳朵,我们的所作所为天地都见到听到。比如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私语,天上的人好象听到打雷一样。我们还认为自己所做的没有人看见,如果没有人看见,你心里面看不看见啊?
所以大家应当明白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给自己带来果报的,包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的人可能会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有些人做恶事也不见他受恶报呢?
刚才我正好讲到“天有定时、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命有定数”。我们这个色身有一定的福报,等于一个杯子一样,水满了它才溢到外面来。当还没有满的时候它还有承受力,所以就还没有受到果报;当它满了,没有承受力了,就可能会统统受报。你们相信这个道理吗?(众答:相信。)
如果相信这个道理,那生命才有希望,你才不敢去做不良的行为。不愿做不良的行为,就给生命带来良好的希望。因为一切不良的行为会给生命带来苦报。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尊重因果、理解因果、圆满因果,这样我们就叫做了果报。
大家想一想,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全人类所讲的生命道理,他跟我们讨什么回报吗?他不要回报,他只有一种心:愿我们回头是岸!
因为人类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造成无量无边的痛苦。佛看在心上,就开始寻找解脱的方法,最后明白到这些都是人类无明的所作所为。所以佛现身说法,教育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明白了,才愿意放下;如果不明白,谁也说不动,就给生命带来无量无边的痛苦。
我们今天能闻到佛法的道理,实实在在感恩本师舍王位、舍江山,为我们十方苦难众生寻找解脱的道路。今天我们能闻到佛法,实实在在是机会难得。
在全世界各大教中,惟有佛教是皇帝创造的教。而且佛教传入中国来,也是中国的皇帝去迎请佛教进来。那就表示佛教在我们中国来讲,应该叫做国教,因为是皇帝迎请进来嘛。其它教尽管他们也有慈悲心,但不是中国皇帝请进来的。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历代祖师在翻译经文当中,也非常尊重中国的文化,佛教里面有近三分之一是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佛教文化也是中国民族文化。
我们看到印光老法师也讲到很多在家人的道理,比如胎教和童真教育。我有一次翻开《大方广佛华严经》来看,突然看到里面也讲到家庭伦理方面,也讲到童真教育的道理,所以我说佛教是真正的生命改良的道理。
因为我明白了这些大德是为了人类的进化付出代价,我才明白到,我们学佛第一首先是圆满生命,第二更要圆满家庭,第三更要圆满事业,第四更要圆满生活!因为佛教是智慧之教,教育我们用智慧来圆满生命,用智慧来圆满家庭,用智慧来圆满事业,用智慧来圆满生活!
我们有些人认为学佛了什么都不要,所以给人感觉佛教好象是消极的教。其实佛教不是消极之教,应该说是进步之教。佛教重点教育我们:智慧人生、觉悟人生。因为世界以人为本,人有智慧、有觉悟才有能力和条件完美世界!
四、忏悔的功德
佛教提倡的忏悔,忏是认错,悔是改过。我们造的恶业,如同一座冰山一样,我们忏悔就象太阳光融化冰山,所以忏悔的功德无量。我们无明的时候有犯过,明白了也不要难过,忏悔了就会变好。但是光认错不改过,这样也不好。真正的忏悔要立足在改过上,才能得到好处。
人有过,首先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福德的减分;福德减分以后,第二步你身体健康状况就不好。身体状况不好,就是你福德减分的果报。
因为人的生命有两个层次:一种是福德,一种是福报。我们造恶业有时候给福报减分,有时候给福德减分。福报减分相当于自己创业破产了,或者别人欠你的债不偿还;福德减分就是身体不好,或者是爆发灾难。
佛和菩萨有什么差别呢?佛是愿望人能断恶修善,那么就给生命有良好的因缘。因为行为恶了,得到恶报以后,一人受苦合家不安。所以佛陀很伟大,他的愿望是规范人的行为,处处是极乐世界。我们学佛人如果道理懂得千千万万,却没有从这个地方入手,就冤枉念经念咒,永远找不到解脱的道路。
我为什么念《地藏经》要流泪呢?因为念《地藏经》就要体会到父母的功德,也体会到地藏王菩萨原谅他的父母,生生世世为父母孝顺报恩的功德。我们为地藏王菩萨的精神而感动流泪;为父母的恩德不能报而感动流泪。
我这次在南山寺讲到,有一个居士念了一百部《地藏经》,他打电话给我说:“为什么我念《地藏经》一百部了,我母亲还不老实?”我感觉奇怪了,怎么念《地藏经》给母亲老实呢?到底你报谁的恩啊?我问他的母亲有多大岁数了?他说八十三岁了。我们作为子女,父母乃至有过到什么程度,只有原谅,有了原谅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我们念《地藏经》,没有把《地藏经》的精神学到位,这样不好。
五、念佛与念菩萨
下面我们讲菩萨是怎么成的。菩萨明明知道一切众生的痛苦,都是果报现前造成的,为什么他还去救苦救难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原谅众生一切过,所以他才有心去救渡。
不过菩萨虽然有慈悲救苦救难的心,但是没比佛的正觉高等。佛是要求规范人的行为,给生命改良,防患于未然,让灾难不发生,这是佛高等的觉悟。
我们众生喜欢念菩萨名号,因为我们有苦有难了,菩萨就来救嘛,却没有想到佛让我们不爆发灾难功德更加大。现在大家明了佛和菩萨的差别了吗?你们念菩萨是等于愿望自己灾难发生了去麻烦菩萨;念佛是愿望自己没有灾难爆发,不用去麻烦谁,自己也没有受到痛苦的果报。如果把佛的慈悲和菩萨的慈悲都弄明白了,那么大家就懂得念佛的功德更加大。
我们念佛首先接受佛哪方面呢?接受佛做一个知足常乐每一天的人。我们得到这样的法了,生命就有希望。如果我们等到灾难爆发了再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肯定来帮忙,但是我们还是有受苦的经过啊!我不是反对大家念观世音菩萨,我念观世音菩萨也很灵感,我的意思是念佛能让自己没有什么苦报的产生。
大家明白以后,就对修道有良好的定位了。经常有人问我:“我念什么经好?”因为这个道理我说得太多了,所以有时候我不方便,我就说:“你认为什么好你就念什么。”如果有时间的时候,我就说:“你念做人的经很好。”有些人问:“我修什么法好啊?”我说:“修断恶的法非常好。”有些人又问:“念什么咒好啊?”我说:“念健康长寿非常好。”
我们要念弥勒菩萨的名号,目的是要学弥勒菩萨的知足常乐精神。他的精神是教育我们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环境,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人我。弥勒菩萨还教育我们,娑婆世界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海河,那么就应该做到: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弥勒菩萨的最高精神是什么?——只有承受,没有偿还!
为报父母恩,就要学地藏王菩萨的精神。地藏王菩萨也就是佛的第四大弟子目犍连,他是孝顺父母而得道。所以他有知恩、感恩、报恩的心,他的所作所为连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感动。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宣扬他的精神,愿望我们都要学地藏王菩萨的精神。
如果我们不明白,就会问:“我也念很多的地藏王菩萨名号了,为什么没有感应呢?”你要哪方面感应啊?我告诉大家,超渡父母最关键是能原谅父母的过,一原谅当下往生!因为原谅不了父母的话,就是业障相互缠缚,所以解脱不了。
如果要救渡十方,就要接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就是成就我们的大悲心,我们接受菩萨的大悲心了,就可以救渡一切苦难众生。
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是表达慈悲的,也是表达我们整个佛教的宗旨和精神。观世音菩萨就是以慈悲的精神普利十方,只要你称他的名号,有苦有难他都会救渡,无条件无成见。
我们有些人也想帮助人,但是从来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用个人的条件叫对方怎么样怎么样,条件和成见太大了,所以我们渡不了众生啊。什么叫做“心空”呢?心空就是无条件、无成见;有条件、有成见永远空不了。
以前我修《大悲咒》很灵感。我曾经去救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有五个儿子,但没有一个养他老人家,他一个人住,八十多岁了还去种田。因为农村的田埂很高,他不小心摔下来,两只手都断了。
后来我到老人的家,我就在老菩萨前面发了愿:这个地方很远,我不能再来看他老人家,我接…
《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