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14)▪P5

  ..续本文上一页界即是如来境界。差别境界即是如来境界。何以故,不二法门故。当下不二。种种的1到7的境界,就是如来的境界。为什么?无论是无智,垢浊,凡夫,幻妄,愦闹,纷扰,差别,都是毕竟空,实际境界是毕竟空,“无有差别,无有障碍,无有边际,无有分量”,分量就是多寡,在差别的事相当中,见无生的理。在差别的理上显现于无,在无生的理显现于事。所以“事中见理,即事即理”无边的事相中,见到无生的理。那简单讲就是差别,就是无生,就是不差别,理就是不差别,即假即空,假就是缘起,就是性空,没有办法互相建立成能所,不相超隔,没有办法超越也没有办法隔阂,简单讲就是不二,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我们山河大地的“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因为他在叙说无常。他在告诉你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你一看到这个花,翠竹,都知道那是缘起性空,就是智慧,所以翠竹黄花在表一切法,缘起性空,那么见缘起性空,就无非是般若,“青山碧水”也是缘起性空。都是如来,它也是法的表相。也是如来,“尽是真如”“真如妙性,非物所拘”不是这个缘起法的物所捆绑的,“才涉有无”的角度,才落入有,着一个有,或者着一个无的角度,“便隔宵壤”宵就是天下,天壤,我们说九宵云外,对不对?天地的意思,便隔一个天,一个地,“智者会得,触事全真”,有智慧的人碰到任何的缘起就了解万法毕竟空,“迷者不会”迷惑,迷惑颠倒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越追求就越远,“转趋转远”越追求就越远。就像电视上,现在的第四台。都是些外道的,有些一贯道,有些外道的,自己称自己得到无上智,自己转大*轮,还批评出家人,哎呀,你们这些师父,就一直批评,一个在家居士,看,好象他就是正法。你们这些出家人就是只会享受,就是信徒供养你们的钱,你们是怎么样负担因果,怎么样,怎么样,不知道自己迷到极点了,自己不知道。但会批评出家人,你打开这个电视,有时候看一看,听了就摇头,摇头,现在众生是迷惑颠倒,正邪不分,他搞不清楚的,佛现在他面前,善知识现在他面前。他还搞不清楚,认邪为正,有的自己标榜自己是正,对不对?就像佛陀当时候六师外道自己都认为是无上的觉者,无上的智者,外道也是这样讲,而佛陀当时在世也是这样,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无上的觉者,他就是佛,这个在经典里面佛在世都是这样子,外道都自称为是无上,自己是智者,是觉者,迷者不会,转趋转远。越来越远,越追求就越远了,他不知道放下就是了。“念念合道,步步无生”每一个念头都合于空性的绝对。没有能所,步步就是每一个念头就进入无生。步步当然就是一直在前进。每一步都迈向无生。“心常湛然,应用自在,任性逍遥,了无住著”。千万不要执著。“触目遇缘,总是妙用。世间诸法,即涅槃相”,为什么,生灭当下空,就是不生不灭。不能离开世间,而找一个涅槃。“头头是道,法法全彰”若论佛法是一切现成。什么是佛法,随手拈来它都是正法。随手拈来它都是自性,头头是道,法法全彰,彰就是显露出来,“无漏相应”无漏就是没有烦恼,断贪嗔痴,无漏相应,“名无漏智,即此身心,自在解脱,心心寂灭,觉性圆彰,自然流入,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娑婆若海。娑婆若海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切种智。“二十四,防魔事”这个很重要,防止内心里面着魔。这个很重要的,看了这一章以后,你就知道台湾的魔有多少。“真如本体,迥脱根尘”迥就是远远的抛开,六根跟六尘,那个都是妄想心,意思就是说远远的抛开六根,六尘。所产生的妄想,分别的意识心,远远的放下,彻底的放下,摆脱。迥脱就是彻底的摆脱。六根,六尘所接触的建立的十八界万法,统统放下,“根尘相对,故有识生。定中所现,一切境界”尚“不离”于“妄识”,就算你定中所现的一切境界,还是离不开你妄想的心识。“心若染著”自己认为境界有多高,“即为境转,而入于魔事,魔事众多”《楞严经》讲五十种阴魔。色,受,想,行,识,各有十种阴魔。“说不能尽,行者或现,妖魔侵扰”你的修行当中有的人现妖魔鬼怪来侵扰你,“化作种种”的恶境或者是顺境。“违顺境界,恼惑行人,破坏正法,令失善根,起诸烦恼,能使行者,贪欲嗔恚”还没有学佛没有这么多愤怒,学佛以后为什么嗔恨心越来越重呢?这就是着魔了,“忧愁惊怖”要不一天到晚忧愁,惊怖。“心神狂乱”发神经,“入诸邪法,成患致疾”变成一种病。

  “若心若境,惧如梦幻,应当觉悟”,心跟境都是梦幻的,“求其生性,了不可得,”因为是缘起,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心,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境,是了不可得。“当知摄心,坚固正念”把这个心收回来,“一心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能见,你找到能见的心,这颗心在哪里?你找来找去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能见之心,不见处所,找不到就是空,“彼何所恼“那有什么好恼的”对不对?你看到的这都是个影象,比如说你以前看到最喜欢的,现在变成过去了,你以前看到最痛苦的影象也都过去了,你就是现在所看到的,也是不可得了,这个只是心的影像而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清净性中,本无垢染,魔如佛如”,意思就是当你遇到不二法门毕竟空,魔也是空,佛还是空,佛,魔都是在心的取舍决定,所以心“莫怀忧惧”也“不欣”,欣就是高亢,也“不怖”就是怖畏,心保持“如如不动”安心寂然。使心如如不动,很静的随缘处理一切事情。“彼自当减”这个彼就是魔,魔就会灭掉,你的内心里面不要看到一点小小的境界就夸大其辞。怕天下人都不知道,彼自当灭,“大抵道高”大部分的人是修行比较高的人,“方知魔障”哎呀,要着魔还不够资格,这着魔还要有相当的资格,有的人修行,才刚刚初学佛法,他就说,师父呀,我会不会着魔?我跟他讲,你还不够格。啊!我连着魔都不够资格。那还早,那魔找你这个,笑死人了,你这个两句就倒了,他还找你,不用了,不会,还不够资格着魔。“然而魔魅,伎俩有限”,因为它是在妄想当中,你只要“念念无相,念念无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对不对?你见怪不要觉得很奇怪,你自己觉得奇怪,你就失败了,“是故忘机,则佛道隆”忘就是放下,机呢?就是所谓的因缘。放下种种的因缘,那么意思就是说空,“是故忘机”,如果体悟到空性,“不于因缘”,不在缘起法里面执著。那么佛道就兴隆,“起念分别,则魔军炽”,你念念都在有相里面打转,说得天花乱坠,还是为名,为利。那这个佛法就完了,起念分别,则魔军炽盛,“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不要觉得你很有修行,你现在是圣人了,那么这个是好的境界,意思就是说你见佛,见光,见花,见七重楼阁,那么不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是圣人了,那么知道就好,再继续用功,把所有的感应当作很好的讯息。充满着法喜,自己知道就好,不必吹嘘,“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哎呀!如果你自己当作,噢,你很了不得了,你就受到群邪。“心性离”一切“见”,光明“湛然一心”“则无差别,境界之相”“《起信论》云”“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自己没有善根力,所以要多亲近善知识,有的人常常讲,哎呀,我在家念佛就好了,经典不要听那么多,一句佛号念到死。我说:这句话是讲对了,但是,英文叫做“but .you can control your mind

  every morning meditation

   你能够控制你的心吗?你每天早上,晚上,你都入于禅定吗?you can on lightment

  you

   can not !意思就是你本身没有开悟也没办法控制这颗心,你就一定要听经闻法,要接近善知识,善知识增长你的善根力。你不要小看,师父上课这两个月,这两个月你只要一句话抓住了用功下去,准有消息,怕的就是听很多,不想下功夫,对不对?底下,“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的男女等相”无论是恐怖相,无论是端正相。你只要念“当念唯心,境界则灭”这万法都是唯心,境界就灭了。

  

《宇宙万有本体论(14)》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