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诸位观众,前些时候有同修问我:“学佛要不要做慈济的功德?”
这一句话的理念,我们必须要清楚。整个佛法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圆满的慈济的功德,慈济功德就是全部的佛法,可是你一定要把这个名词,这四个字的意思要搞得清清楚楚,不能够有丝毫的含糊。如果把意思搞错了,不但佛法的功德你得不到,实在说,什么叫做佛法,你也迷惑了。这个名词,“慈”是慈悲。慈悲是发之于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从这里面发起的作用叫慈悲。慈悲表现在外面,就是对于九法界的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平等的帮助,这个叫救济、叫慈济。“济”就是济助的意思。那么济助的范围是无限的深广,这里面如果与真诚、清净、平等、觉相应,那就是佛法,那叫做功德。如果与真诚、清净、平等、觉相违背、不相应,这个慈济是世间法,佛称它作“有漏的福报”,他所修的是“有漏的福报”,不叫做功德,叫做福德,是慈济的福德。
功德跟福德的差别在那里?如果从果上来讲,功德一定是脱离三界六道轮回,至少也要证得阿罗汉果,那就是功德。如果我们把标准再往下降,降到你能够证得小乘须陀洹果,这就是功德。如果连小乘须陀洹果得不到,大乘初信位的果位得不到,那就是福德,就不算是功德。由此可知,功德的标准,必定能够叫你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可以证得初信位的菩萨果位。证得这个果位,小乘的须陀洹,大乘的初信菩萨,在三不退里面,他就得到位不退,所以他是属于功德。也就是说,虽然他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他决定不会堕三恶道,而且如经所说,他在六道里面,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这顶多七次,不会到八次,不管有没有佛出世。有佛出世,他闻经、闻法修行,他出三界;没有佛出世,他叫独觉,因为他过去修的慈济善根深厚,他就属于辟支佛这一类,还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脱离三界六道了,这才叫功德。
功德跟福德,一定要辨别清楚,然后才晓得我们这一生所修的,是属于功德还是属于福德。功德里面最殊胜的,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的,那就是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是最大的功德,无比殊胜的功德,如果讲慈悲、救济,这是达到究竟圆满。救济,不是说他缺少吃的,我们送一点粮食给他;他缺少穿的,我们送几件衣服给他,这能解决问题吗?世间圣人告诉我们,所谓是:“君子济急不济贫”,贫没有办法救济。急难要救济,像现在世间灾难频繁,许许多多地方有旱灾、有水灾,这种天然灾害,让他蒙受物质上很大的损失,这个时候他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我们去救济他,这是应该的。为什么不能济贫?你要是济贫,你就害了他,他一定是懒惰、懈怠,什么都不想做。为什么?有救济。这个结果到最后,必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个事情,我们在美国看得很清楚,这些先进开发的国家,社会福利好,人民失业了,国家有救济金给他。所以我们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诸位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不少的年轻人,游手好闲,他什么事情都不做,靠什么生活?靠救济金。所以救济金长远济贫,让这些年轻人、有为的年轻人,让他们堕落了。为什么呢?人有懈怠、懒惰的习气。我们看到这些年轻人,长得都不错,每天在欢乐场中去鬼混,夜晚露宿街头,公园、公共场所常常看到有人在那里睡觉,那些都是领救济金的。由此可知,国家原来做社会福利,是一番好心,没有想到后面产生这么大的副作用。
所以佛法里面的救济,不讲财物,不讲物质,为什么?出家人没有财物、没有物质,释迦牟尼佛一生,当年的僧团,大家晓得,他们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部的财产就三衣一钵,所以在物质上,他拿什么去救济人?没有!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佛是对九法界众生真正的慈济者。九法界众生多苦!佛救助他们,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这不是慈济是什么?离苦得乐,要晓得苦从那里来的?怎么发生的?乐从那里来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然后你才有方法帮助他。佛在大乘经里面说得太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来的苦!智慧,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智慧能力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佛是用平等心看一切众生,为什么?本来平等、本来没有差别。不平等、差别,是众生的错觉,是众生的迷惑过失,不是正常的。原本是平等,现在为什么不平等?这个平等在佛法里面,就是讲的一真法界。诸佛与法身大士他们居住的环境,他们生活的空间叫一真法界。为什么叫一真?因为他们用真心。真心所现的境界,就叫一真法界。《华严经》是一真法界,《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是一真法界,这是大家都曾经读过的。你看看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看了真正生起无限的羡慕、向往之心。古大德常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的富贵”。佛家是谁?就是自己。换句话说,不读《华严》,不知道自己本来的富贵,自己原来就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的富贵、我们的自在,何以又丧失掉了,变成现在这些差别现象?佛说这一切众生把真心忘失掉了。给诸位说,真心是不会失掉,失掉怎么叫真?迷失了,迷了真心,把真心忘记掉了,是有,忘掉了,找不到了。于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迷惑的心,真心就是彻底觉悟的心,所以说真妄不二。我们迷了,在六道里搞轮回,用的什么心?还是用这个心,不过这个心是迷而不觉。佛菩萨用的心,跟我们相反,觉而不迷!差别在此地。迷有浅深广狭不同,所以这里面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大到无法说,说不清楚,于是佛以善巧方便把它归纳,归纳为十大类,这就好说,十类就好说,这称之为十法界。
十法界从那里来的?从迷来的,迷邪染来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是觉正净,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众生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正如经上所说,无量劫以来,都是执迷不悟。虽然有时候遇到佛法、遇到善友,给你开示,你听了也点头,也觉得是对。可是听完之后,境界现前,老毛病又犯了,依旧是过迷邪染的生活,这就苦了。这种情形,经论里也说得很多,特别是《地藏经》,你看《地藏经》上对于这一类的众生,接触佛法似悟非悟,佛菩萨表现得非常的感叹,众生难度!难就是他这个迷执太深了,时间太长,这一下转不过来。
十法界佛给我们说,因为你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都有,而且都非常坚固,这是迷的最深的,这个境界就变成六道轮回的境界,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环境是人心变的,佛在经上讲的是真话,事实真相是境随心转,境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是随著我们的心在转变。你心善,环境就变好;心不善,环境就变坏。科学家迷信科学、执著科学,一迷一执就不能解决问题。科学家不相信佛的讲法,为什么?他认为大自然界,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不是人力能够转变的。像旱灾、水灾、地震、海啸,这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他们都认为这是物理,好像与人心没有关系,其实错了。这是什么?这是分别科学、执著科学、迷信科学,想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解决这些困难,永远做不到!
佛的智慧健全,佛的智慧圆满,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与这些物理、生化不相干。物理、生化这是表层的现象,不是它所以然的原理。所以然的原理就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根本的因素。这三样东西最严重的,境界就变成地狱。随著妄想、分别、执著的轻重,才分做饿鬼、畜生、人、天这个六道。
六道是一个界限,我们称作三界。这三界是什么?这个大界限里面,又有三个小界限,这三个小界限叫欲界、色界、无色界,看你妄想、执著的轻重。执著重的,欲。贪著五欲六尘,我们今天讲物质的享受,严重贪著物质的享受,你就出不了欲界。这是讲六道里面,出不了欲界。欲界里面,包含的有天,欲界有六层天,从四王天,从下面往上说,再上去就是忉利天。四王天跟忉利天,佛讲了它是地居天,住在我们地上。夜摩天就没有住在地上,叫空居天,他们居住在空中。夜摩再上面,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个四层是空居天。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但是诸位要晓得,虽然这些天人越往上去,福报越大,可是人家的心,越往上去,心越清净,也就是说对五欲的享受越来越淡薄。奇怪!越淡薄,福报越大;越执著,福报反而越小。到最严重的执著,福报没有了。地狱里头,福报没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你不想享受的时候,它东西反而来了。坚固的执著要想得到它,反而没有,这个里头有很深的道理。这一切求欲的心断掉了,它这个福报来的时候,是属于自然的。为什么?与性德相应,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是自性的。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透一点出来了,所以它是属于自然的。
另一种是修德,修德跟性德都会往前面透露,这个是你受用自然。虽然受用,福报很大,但是执著贪欲的念头,越来越轻,很淡薄。如果能对于五欲六尘享受的念头完全没有,你就超越欲界了,你就能够升到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天,十八层天,那个福报比欲界就大的太多太多。虽然在那么大的福报里面,这个里面的人心都清净,对五欲六尘一丝毫染著都没有,所以他没有欲。可是他还有色身,还有一切物质像宫殿、楼阁这些,他还有这个。高度觉悟的人,他觉得这个东西还是麻烦、还是累赘,于是连色身都不执著,都愿意舍弃掉。舍弃掉色身到那里去?四空天。四空天是无色界天,色相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灵界,那是真正的灵界,在佛法里面讲,只有神识,没有色身。可是诸位要晓得,因为他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微细的执著,他执著那个空界,因此六道轮回这个大的界限,他还是出不去。必…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