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講)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講)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諸位觀衆,前些時候有同修問我:“學佛要不要做慈濟的功德?”

  這一句話的理念,我們必須要清楚。整個佛法可以說就是一個大圓滿的慈濟的功德,慈濟功德就是全部的佛法,可是你一定要把這個名詞,這四個字的意思要搞得清清楚楚,不能夠有絲毫的含糊。如果把意思搞錯了,不但佛法的功德你得不到,實在說,什麼叫做佛法,你也迷惑了。這個名詞,“慈”是慈悲。慈悲是發之于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從這裏面發起的作用叫慈悲。慈悲表現在外面,就是對于九法界的衆生,平等的關懷、平等的愛護、平等的幫助,這個叫救濟、叫慈濟。“濟”就是濟助的意思。那麼濟助的範圍是無限的深廣,這裏面如果與真誠、清淨、平等、覺相應,那就是佛法,那叫做功德。如果與真誠、清淨、平等、覺相違背、不相應,這個慈濟是世間法,佛稱它作“有漏的福報”,他所修的是“有漏的福報”,不叫做功德,叫做福德,是慈濟的福德。

  功德跟福德的差別在那裏?如果從果上來講,功德一定是脫離叁界六道輪回,至少也要證得阿羅漢果,那就是功德。如果我們把標准再往下降,降到你能夠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這就是功德。如果連小乘須陀洹果得不到,大乘初信位的果位得不到,那就是福德,就不算是功德。由此可知,功德的標准,必定能夠叫你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可以證得初信位的菩薩果位。證得這個果位,小乘的須陀洹,大乘的初信菩薩,在叁不退裏面,他就得到位不退,所以他是屬于功德。也就是說,雖然他沒有離開六道輪回,但是他決定不會墮叁惡道,而且如經所說,他在六道裏面,天上人間七次往返,這頂多七次,不會到八次,不管有沒有佛出世。有佛出世,他聞經、聞法修行,他出叁界;沒有佛出世,他叫獨覺,因爲他過去修的慈濟善根深厚,他就屬于辟支佛這一類,還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脫離叁界六道了,這才叫功德。

  功德跟福德,一定要辨別清楚,然後才曉得我們這一生所修的,是屬于功德還是屬于福德。功德裏面最殊勝的,十方一切諸佛都贊歎的,那就是勸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這是最大的功德,無比殊勝的功德,如果講慈悲、救濟,這是達到究竟圓滿。救濟,不是說他缺少吃的,我們送一點糧食給他;他缺少穿的,我們送幾件衣服給他,這能解決問題嗎?世間聖人告訴我們,所謂是:“君子濟急不濟貧”,貧沒有辦法救濟。急難要救濟,像現在世間災難頻繁,許許多多地方有旱災、有水災,這種天然災害,讓他蒙受物質上很大的損失,這個時候他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我們去救濟他,這是應該的。爲什麼不能濟貧?你要是濟貧,你就害了他,他一定是懶惰、懈怠,什麼都不想做。爲什麼?有救濟。這個結果到最後,必定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這個事情,我們在美國看得很清楚,這些先進開發的國家,社會福利好,人民失業了,國家有救濟金給他。所以我們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諸位只要細心去觀察,你就看到不少的年輕人,遊手好閑,他什麼事情都不做,靠什麼生活?靠救濟金。所以救濟金長遠濟貧,讓這些年輕人、有爲的年輕人,讓他們墮落了。爲什麼呢?人有懈怠、懶惰的習氣。我們看到這些年輕人,長得都不錯,每天在歡樂場中去鬼混,夜晚露宿街頭,公園、公共場所常常看到有人在那裏睡覺,那些都是領救濟金的。由此可知,國家原來做社會福利,是一番好心,沒有想到後面産生這麼大的副作用。

  所以佛法裏面的救濟,不講財物,不講物質,爲什麼?出家人沒有財物、沒有物質,釋迦牟尼佛一生,當年的僧團,大家曉得,他們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部的財産就叁衣一缽,所以在物質上,他拿什麼去救濟人?沒有!然後我們才恍然大悟,佛是對九法界衆生真正的慈濟者。九法界衆生多苦!佛救助他們,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這不是慈濟是什麼?離苦得樂,要曉得苦從那裏來的?怎麼發生的?樂從那裏來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然後你才有方法幫助他。佛在大乘經裏面說得太多,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來的苦!智慧,圓滿的智慧,對于宇宙人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種智慧能力是一切衆生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面來的,所以佛是用平等心看一切衆生,爲什麼?本來平等、本來沒有差別。不平等、差別,是衆生的錯覺,是衆生的迷惑過失,不是正常的。原本是平等,現在爲什麼不平等?這個平等在佛法裏面,就是講的一真法界。諸佛與法身大士他們居住的環境,他們生活的空間叫一真法界。爲什麼叫一真?因爲他們用真心。真心所現的境界,就叫一真法界。《華嚴經》是一真法界,《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都是一真法界,這是大家都曾經讀過的。你看看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我們看了真正生起無限的羨慕、向往之心。古大德常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的富貴”。佛家是誰?就是自己。換句話說,不讀《華嚴》,不知道自己本來的富貴,自己原來就是這樣的。

  那麼我們的富貴、我們的自在,何以又喪失掉了,變成現在這些差別現象?佛說這一切衆生把真心忘失掉了。給諸位說,真心是不會失掉,失掉怎麼叫真?迷失了,迷了真心,把真心忘記掉了,是有,忘掉了,找不到了。于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所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迷惑的心,真心就是徹底覺悟的心,所以說真妄不二。我們迷了,在六道裏搞輪回,用的什麼心?還是用這個心,不過這個心是迷而不覺。佛菩薩用的心,跟我們相反,覺而不迷!差別在此地。迷有淺深廣狹不同,所以這裏面差別就太大太大了。大到無法說,說不清楚,于是佛以善巧方便把它歸納,歸納爲十大類,這就好說,十類就好說,這稱之爲十法界。

  十法界從那裏來的?從迷來的,迷邪染來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是覺正淨,就是這麼一回事情。衆生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正如經上所說,無量劫以來,都是執迷不悟。雖然有時候遇到佛法、遇到善友,給你開示,你聽了也點頭,也覺得是對。可是聽完之後,境界現前,老毛病又犯了,依舊是過迷邪染的生活,這就苦了。這種情形,經論裏也說得很多,特別是《地藏經》,你看《地藏經》上對于這一類的衆生,接觸佛法似悟非悟,佛菩薩表現得非常的感歎,衆生難度!難就是他這個迷執太深了,時間太長,這一下轉不過來。

  十法界佛給我們說,因爲你妄想、分別、執著,這叁樣東西都有,而且都非常堅固,這是迷的最深的,這個境界就變成六道輪回的境界,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回。環境是人心變的,佛在經上講的是真話,事實真相是境隨心轉,境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是隨著我們的心在轉變。你心善,環境就變好;心不善,環境就變壞。科學家迷信科學、執著科學,一迷一執就不能解決問題。科學家不相信佛的講法,爲什麼?他認爲大自然界,不是人力能夠控製的,不是人力能夠轉變的。像旱災、水災、地震、海嘯,這許許多多的自然災害,他們都認爲這是物理,好像與人心沒有關系,其實錯了。這是什麼?這是分別科學、執著科學、迷信科學,想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解決這些困難,永遠做不到!

  佛的智慧健全,佛的智慧圓滿,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與這些物理、生化不相幹。物理、生化這是表層的現象,不是它所以然的原理。所以然的原理就是一切衆生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根本的因素。這叁樣東西最嚴重的,境界就變成地獄。隨著妄想、分別、執著的輕重,才分做餓鬼、畜生、人、天這個六道。

  六道是一個界限,我們稱作叁界。這叁界是什麼?這個大界限裏面,又有叁個小界限,這叁個小界限叫欲界、色界、無色界,看你妄想、執著的輕重。執著重的,欲。貪著五欲六塵,我們今天講物質的享受,嚴重貪著物質的享受,你就出不了欲界。這是講六道裏面,出不了欲界。欲界裏面,包含的有天,欲界有六層天,從四王天,從下面往上說,再上去就是忉利天。四王天跟忉利天,佛講了它是地居天,住在我們地上。夜摩天就沒有住在地上,叫空居天,他們居住在空中。夜摩再上面,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個四層是空居天。享受五欲六塵之樂,但是諸位要曉得,雖然這些天人越往上去,福報越大,可是人家的心,越往上去,心越清淨,也就是說對五欲的享受越來越淡薄。奇怪!越淡薄,福報越大;越執著,福報反而越小。到最嚴重的執著,福報沒有了。地獄裏頭,福報沒有了。所以諸位要曉得,你不想享受的時候,它東西反而來了。堅固的執著要想得到它,反而沒有,這個裏頭有很深的道理。這一切求欲的心斷掉了,它這個福報來的時候,是屬于自然的。爲什麼?與性德相應,就是佛講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是自性的。自性裏面的智慧德相透一點出來了,所以它是屬于自然的。

  另一種是修德,修德跟性德都會往前面透露,這個是你受用自然。雖然受用,福報很大,但是執著貪欲的念頭,越來越輕,很淡薄。如果能對于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完全沒有,你就超越欲界了,你就能夠升到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天,十八層天,那個福報比欲界就大的太多太多。雖然在那麼大的福報裏面,這個裏面的人心都清淨,對五欲六塵一絲毫染著都沒有,所以他沒有欲。可是他還有色身,還有一切物質像宮殿、樓閣這些,他還有這個。高度覺悟的人,他覺得這個東西還是麻煩、還是累贅,于是連色身都不執著,都願意舍棄掉。舍棄掉色身到那裏去?四空天。四空天是無色界天,色相沒有了。我們今天講靈界,那是真正的靈界,在佛法裏面講,只有神識,沒有色身。可是諸位要曉得,因爲他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微細的執著,他執著那個空界,因此六道輪回這個大的界限,他還是出不去。必…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