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第八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请示师父,佛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跟其他的宗教、哲学有什么不同?
师父:佛教,我们从名词上就能够了解它的意义。这个名词是梵华合译。佛是梵文,教是中国字,所以佛教两个字,是印度梵文跟中国字合起来的。先要懂得梵文佛是什么意思?梵文佛陀这个名词现在还存在,并没有失传。像外国人翻的音比较正确,budda。而我们中国从前佛也念弗,传久了,大家把这个音变佛了,古时候这个音就是念弗。我们还是这个原音的budda翻过来的。那么随著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所以这个音就差别很大了。实在讲,关系也不大,最重要的是它的意义。这个字里面的含义,是觉悟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
为什么当时翻经的人,不把它的意思翻出来,还要翻个佛、佛陀、佛陀耶?这在翻经,过去他们有个规矩,叫翻经体例,有五种不翻,也就是五种,翻它的音,不翻它的意思。那么佛陀这个名词,在五种不翻,是属于尊重不翻。我们尊重它,所以用音译,不用意译。音译过来之后,再加以解释。但是佛陀里面含的含义,讲智慧,也不是普通的智慧;讲觉悟,也不是我们观念当中那一种觉悟。而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一般人讲无所不知,是这个意思,这个智慧就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而觉呢?是大觉。宇宙人生过去、未来,无所不觉,所以它的含义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与觉悟。教是教育、是教学。那么合起来,佛教两个字就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与一般宗教当然扯不上关系。
问:请示师父,佛法跟其他宗教、学术都有不同。那是不是都适合每一个人来学,如果不学,会不会有什么损失?
师父:如果了解佛法真正的定义,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他是一个追求究竟圆满的智慧与觉悟,达到这个境界,就号称为佛陀。由此可知,佛陀就是一个究竟圆满智慧大觉之人,这么一个称号。世间人无论是古人,无论是今人,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无论你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问问你要不要求智慧?你想不想觉悟?如果你想求智慧,想觉悟,那这个非学不可。这一门学问教学目的就在此地。所以佛教的教学,超越一切界线,超越种族,超越各种不同的文化,超越国界,超越宗教。正是欧阳竟无先生在民国早年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能觉悟,这个世界就太平了,就不会有任何纷争,也不会有任何隔阂。一定是互助合作,稳定的繁荣兴旺,达到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共存共荣、亘助合作。教学的目标在此地。
问:师父,换句话讲,就是说学佛,他也不是在目前的社会上各种学科,或者是各行各业,他们之中有任何隔阂的,每一个人都适合去学,那么再净化他的心,提升道德。那么请问师父,如果是学佛者,每个人学,很普遍。因为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各有不同,那是不是说每一个人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来修,或者是有没有,以目前来讲,适合大家都能修的一个法门?
师父: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智慧、觉悟,它的深度,它的广度,都是没有边际的,这是经上常讲,无尽无边。那么一切众生确实根性不相同,欲望不一样,有一些人得少就满足了。正如同我们在一般学校求学一样,有一些人念个初中、高中,他就觉得够了,他就不想再读了。有一些人念到大学,拿到学士学位,行了。但是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他要继续去拿硕士、拿博士,这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根性、嗜欲都相同。
佛的教学实在讲,他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如同一个学校老师不会勉强学生的。学生愿意选什么科系,就让他自己去选择。适合他的兴趣,适合他的嗜好,适合他生活环境,正如同上大学的选科一样。我们现在选科,当然最理想的是随顺他的志愿,如果与志愿不相合的,学的这个东西,学习他就感觉很苦,兴趣就很低。甚至于为了生活,为了前途所必要的,逼不得已而学这个东西,学的时候苦;学成之后,他过日子也苦,甚至于苦一辈子。诸位如果细心观察,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他学的,不是他愿意的,不是他喜欢的;他的工作也不是他喜欢的。但是逼著为了生活,为了养家,非干不可,这是很痛苦的一桩事情。
所以佛法有大、小乘之别,有显密之别。在我们中国,有宗教之别。诸位要听清楚,这个宗教跟世俗宗教的文字是一样的,意思不一样。佛门里面讲宗,专指禅宗;禅宗以外的,称为教下,宗教是这个意思。为什么禅称为宗呢?因为禅著重在宗旨,他的教学方法跟教下的方法完全不同。一般教学一定要有教科书,一定是由浅而深,按部就班。像平常念书,从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循序渐进,这是教。但是禅宗的教学,他把这个完全舍弃。所以禅宗彷佛我们现在讲的天才班,他不需要经过这些次第。天才儿童,是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必念,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真有这个能力。所以禅宗的物件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学不了这个法门。就像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他说宗门叫一步登天,你有本事,你一步就上天了;你没有这个本事,那掉下来就粉身碎骨了,就完了,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学的。大多数普通人从教,教是循序渐进、由浅而深,一定能得利益,只要你认真按部就班的学,你学一个阶段,得一个阶段的利益。不像宗门,你真成就了,你得的利益是圆满的;你不成就了,你什么都得不到。教下好像爬楼梯,你爬上一层,你就高一级。
但是佛法的教学,刚才说过了,它的宗旨、目标是智慧,是觉悟。换句话说,智慧、觉悟可以应用在这个世间,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任何不同的宗教信仰,只要你有智慧,你就高明。你作生意的人,有圆满的智慧,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商人菩萨。你是个家庭主妇,你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觉悟,你是主妇菩萨,你会把你这个家做成所有家庭的好榜样,你会做得快快乐乐、法喜充满。无论那一个行业,只要学了佛,一定是这个行业顶尖的人物,是这个行业最佳的榜样,这就叫做菩萨。菩萨就是世间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他做出来给你看,把智慧、觉悟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都呈现出高度圆满的智慧,这个是佛教育。所以佛教育超越一切界线,一切众生说实在讲,都应当要学习,它对我们的关系,比其他的教育是密切的多了。
问:请示师父,在目前这个时代,也有人参禅,也有人修密,也有学教、学净土。那么以师父的看法,就是说参禅,目前来讲,能不能明心见性?修密,能不能够达到即身成佛?学教能不能大开圆解?以目前这个社会的形态来讲。
师父:现代的社会,跟过去不一样;不但不一样,实在是有一百八十度的不一样。生活方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不是一个地区在变,整个世界都在变。前几天,好像上个月,张德声居士剪了一个报纸来给我看,我平常不大看报纸的。这个报纸里面报导的是,美国前面的三位总统,对现在的局势非常感慨,认为政府官员领导人越来越刻薄。美国前三个总统都还在世,时间并不算很长,可见变化之大,令人感慨不已。
古时候,风俗淳 ,人心厚道,修学容易。修学没有别的,就是修定,定才能开慧。所以佛法的课程中心,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大家现在一般看到这个字,把这个意思想得很窄小,这是错误的。都认为讲到戒,就是五戒、十戒,都想到这些戒条,死板板的戒条,这个错了。戒的意思是方法,合理、合情的方法。持戒,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遵守方法,严格的遵守方法,这个叫持戒。唯有守法,他才能得定,心安理得。定才能开智慧,这个是佛教化一切众生基本的理念。你不守方法,你怎么能成就?不可能成就的。成就的标准,这个不是世间学术他们的范围,不是他们的范围。世间学术的范围,是办世间现前事的。顶多是考虑到未来,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百年之后,顶多是想到这个。而佛法修学的范围不一样。它是讲怎么样能够了生死,这个事情大了,世间人没有想到这个事情。
世间有不少的宗教家,发现到确实有轮回存在,古代印度这些宗教家,那不必说了,他们对这个事情,真是了如指掌,太清楚了。在我们中国儒家、道家,有这个思想,知道有轮回这桩事情,说的没有印度人讲得那么多,没有印度人讲得那么详细。近代,在美国、在加拿大,有一些基督教的信徒相信轮回。我们在报纸、杂志里面看到,他们肯定、承认有轮回的事实。换句话说,如何能超越轮回,这在佛法里面讲成就,才算是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不能超越轮回,就不算成就了。虽然修学佛法,你没有结果。超越轮回,才是个结果。这个结果,佛讲了,这是小果,不是大的结果,小的结果,总算是有了结果,超越六道轮回了。
六道轮回怎么形成的?佛在这些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华严经》讲的真是简单、明了。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把这些现象都说清楚了。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的。你只要有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就变现出六道轮回。特别是执著、我执,起心动念就有我,我就自私自利,我就损人利己。他天天有这个念头,这个是贪 痴慢的根,这是烦恼的本。那么现在你参禅也好,你学密也好,你学教也好,你能不能把这个烦恼断掉?当然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根性很利的,用这些方法确确实实能把自己烦恼断掉,分别断掉,执著断掉,妄想断掉,那他成就了。
在从前,真的有这样的人。可是在今天,难了!今天我们这个烦恼、习气,比古人不晓得超过千万倍。古人得一点饮食,得一件衣服,他就很满足了,知足常乐。现在人心不知足,这些法门对他有什么用处呢?所以这个自己要试验,我用参…
《种善因得善果 (第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