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热死和渴死。
(十九)阿修罗的十种原因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端”或“容貌丑陋”。他住在天上、海中或山上。性情傲慢,脾气暴躁,好打斗争胜。
1、做微恶的行为。
2、说微恶的语言。
3、起微恶的意念。
4、骄慢—仗恃自己的才能、学问、财富等比别人强,而生骄傲。
5、我慢—执著身体、感受、妄念是我而生骄傲。
6、增上慢—还没有神通智慧,说自己已经有了。还没有断烦恼说自己已经断了。
7、大慢—对于学问才能和我差不多的人,我却以为我比他强得多。(自高自大)。
8、邪慢—做了坏事,依恃恶势力,欺压他人。
9、慢慢—某人比自己高明,却反说自己比某人高明。
10、把所修行的善,回向阿修罗,希望自己死后成阿修罗。
(二十)人的五种原因
1、不杀害动物。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二一)天的十种原因
1、更严格地奉行不杀生。
2、更严格地奉行不偷盗。
3、更严格地奉行不邪淫。
4、更严格地奉行不妄语。
5、不绮语(不讲华丽而没有意义的话)。
6、不两舌(不挑拨离间)。
7、不恶口(不讲粗鲁的话)。
8、不贪取。
9、不憎恨。
10、不邪见(深信三世因果)。
△修十善可以升“欲界天”(有男女欲望的神仙界)。如果修行著相的十善,再加上修行禅定,则可以往升“色界天”(欲望更少但仍有形体的神仙界)。修“四空定”(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定)则可升“无色界天”(没有形体的神仙界)。神仙的智慧虽比人高,但仍都有烦恼。修行执我相的善,最多只能往生天上。如果想要超越天界,进入没有烦恼的完美境界,则必须修“净业”—行善不可执著我相和善相。
九、恶可致凶
华严经的十地品中记载:一切恶以十恶为根本,造了十恶,来世不但会坠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而且万一再投生到人间,还会产生两种可怕的报应:
1、杀生:短命、多病
2、偷盗:一贫穷、和别人共用财物,使用财物不能自由自在
3、邪淫:妻子不忠贞不善良、得不如意的眷属(亲人常和你作对)
4、妄语:常被人诽谤、常被人欺骗
5、绮语:讲话没人接受、说话不清楚
6、两舌:亲朋好友背离、家人亲族恶弊
7、恶口:常听到不好听的声音、常发生诉讼争论
8、贪爱:心不知足、所求匮乏(或多欲无厌)
9、憎恨:常被人苛责缺点谈论是非、常被别人烦恼或伤害
10、愚痴:生在没有智慧的家庭、心地谄曲而不光明磊落
业报差别经上也叙述了众生的十恶业能产生如下的凶报:
1、杀生—能使大地碱卤,药草无力。
2、偷盗—能感现霜雹、蝗虫等现象,使世界闹饥荒。
3、邪淫—能感现恶风大雨,以及各种尘埃。
4、妄语—能使许多事物变得臭秽。
5、两舌—能使大地感现高低不平。
6、恶口—能造成瓦石沙砾,粗糙难看的东西。
7、绮语—使草木稠密,枝条长棘。
8、贪爱—使农作物的果实又细又小。
9、憎恨—能使一切树木的果实又苦又涩。
10、愚痴或邪见—使一切农作物不会开花结果,收获量很微少。
地藏经中的“阎浮众生业感品”也举了一些做恶会得凶报的例子:
杀生—遭殃短命。
偷盗—贫穷、受苦。
邪淫—来生变雀鸽鸳鸯等禽兽。
恶口—家庭不和,时常和亲属争吵。
诽谤—口才不好,嘴里长恶疮。
憎恨—丑陋残废。
悭吝—所求的东西无法得到。
饮食无度—来生饥渴,而且咽喉出毛病。
爱好打猎—因受惊疯狂而丧失生命。
悖逆父母—遭到天灾地变。
焚烧山林—疯狂迷惑而惨死。
虐待子女—来生常受鞭挞。
网捕鸟兽—来生骨肉分离。
△钓鱼、网鱼的人来生也会遭到父母兄弟妻子离散的报应。
贡高我慢—出生卑贱,受人驱使。
无端毁坏财物或暴殄天物—所求的东西缺乏,不能如意。
不信三世因果等邪见—诞生在文化边落(没有佛法)的偏僻地区。
陈希夷心相篇说:
性情偏激的人—恐遭奇祸。
言多反覆—没有好友可以依靠。
转眼无情—贫苦、寒酸、夭折。
轻口出违言—寿命短折。
忘恩而思小怨—科第难成。
偷斤减两—子孙很难成大人。
利己损人—儿孙多悖逆。
使别人难堪—意外丧身,又害了子女。
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又损寿。
小有富贵则生傲慢—准有刑灾。
假公济私—纵使有荣华富贵,儿孙也没办法享用。
有才能而吝啬教导别人—自己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
妒忌别人,争胜图利—到头来还是输人一等。
乐极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到了老年,还是老奸巨滑。
爱好称赞自己的长处—功名很难有所成就。
喜欢谈论别人的缺点—身心性命容易受伤害。
责备别人重而责备自己轻—别人不与他共谋同事。
爱好跟别人竞争—前程有限。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分是非—知交断绝。
少年飞扬浮动—寿命难长。
刚愎自用、行险侥幸—走头无路。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短折亡身。
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凶灾恶死。
色欲空虚—暴疾而没。
肥甘凝腻—毒疮而终。
性情孤洁—老后无嗣。
心地欺瞒—盛年丧子。
暗里伤人—无子。
苛剥民财—多遭火盗。
十、凶吉的变化 (一)有福而不能享 有的富人有钱财却不能享受到快乐,终日为财物忧愁。这是因为他前世施舍时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劝他施舍,他才勉强施舍。或者因为施舍之后,又生后悔心。(见弥勒菩萨所问经) (二)能享而没主权 ——能受用财物,可是又苦无主权 有的人没钱、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虽然没所有权,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这是因为前世时他只知劝别人施舍财物,可是他自己却不能施舍。或者因为他看到别人布施时,只加以欢喜赞叹,但自己不布施。 (三)劳苦才致富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的人千辛万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济穷人,让穷人跑了老远的路途,办了许多麻烦的手续,又等候了很久,才领到钱。 (四)轻松就得富 有的人命很好,财富得来全不费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轻松就可以赚到钱,别人把遗产捐赠给他。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者很轻松而不费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亲自送财物到高山上的孤儿院,使孤儿们很愉快地获得那物品。 (五)先富而后贫 有的人起先富有后贫穷。这是因为他前世因为别人的劝告才布施,可是因为不明白施舍的意义,布施以后心里后悔,变成吝啬。(见业报差别经) (六)先贫而后富 有些人起初贫穷,后来越来越富有。这是因为他前世本来不欢喜施舍,因为别人的劝告他才施舍,可是布施以后他心里很高兴,慢慢也喜欢施舍财物了。 (七)贫而能施 有些人虽贫穷可是喜欢布施,这是他前世虽然施舍,但没有施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产生的福报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报就完了,所以今生才会贫穷,但因为过去习惯布施,所以今生虽然贫穷但仍喜欢施舍。 (八)富而不施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却很吝啬,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过去世本来就不曾布施,偶而遇到一两位良师益友的劝导,他暂时布施了这么一次,而且还布施给智德兼备的人。虽然只布施了这么一次,可是因为福田好,所以福报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贵,可是因为他过去世就不习惯布施,所以今生仍吝啬成性,不喜欢布施。 (九)决定福报的因素 —决定福报的三大要素 施舍必然可以产生福报,可是福报的大小不是我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个要素的影响: 1、施舍的东西—东西越难得越贵重,所产生的福越大。 △施舍可分为施舍财物、施舍真理和解除恐惧烦恼等三种。其中以传播真理的福最大。 △布施金钱财物来生可以得富贵。 △传播真理来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众生的困难恐惧、忧虑、紧张和烦恼,使他们得到平安和快乐,例如陪胆小的人走黑路,来生可以得到健康。 △钓鱼杆、农药、杀虫剂、刀枪、不清净的东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则无功而有罪)。 2、施舍时的心地—心地越清净则福大。布施希望同报则得福少。为了名利而施舍则福报小。布施时为人所知(阳德)得福小。布施时不为果报则福报大。 3、接受施舍的对象—对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则施舍的福报就越大。布施圣贤一钱,胜过布施凡夫千万钱。所以佛经上把产生福报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产生福报的田地) 阿毗昙甘露味经上说:布施畜生可受百世报,布施不善人受千世报,布施善人受万世报,布施离恶欲的凡夫可以得千万世报,布施得道的人可以得无数世报,布施佛则将来一定会成就无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种: (1)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如父母师长) (2)悲田(使我们产生怜愍、心的人,如饥渴、穷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圣贤,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报就是“财物”、“心地”和“对象”这三者的乘积。 一般人施舍讲究“财物”和“对象”,菩萨的施舍则不分对象,而特别讲究“清净心”、“平等心”。因为心不平等、不清净就有烦恼。 而且这三个因素中,心是我们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无限清净,福报就无量无边了。 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对我们利益最大。“财物”和“对象”这两个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陈柏达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