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台湾佛教教育先驱——慈航法师(本性)▪P2

  ..续本文上一页大师,法接圆瑛大师,继承了两老的优势,有意识地客观地对二老的精神进行了圆融。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二老的超越,意义非凡。二老往生后,中国佛教界一片沉寂,这时的慈航法师成了他们办教理念承先启后的关键传承人,成为中国佛教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旗手。同样的,也为佛门子孙树立了事承前辈的良好行为典范,功莫大焉。

  抢救僧宝于台湾

  54岁时,慈航法师应中坜圆光寺妙果长老之请,在宏宗法师协助下,渡海赴台,主办台湾佛学院于圆光寺,主持院务,四众兼收,时年1948,日本军国主义在3年前已无条件投降,台湾也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日据期间,台湾佛教深受日本佛教影响。为重拾中华佛教传统,台湾佛教界有识之士纷纷延请祖国大陆僧人前往弘法,而慈航法师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之一。慈航法师放弃新加坡堪算优越的条件应请赴台,有他的想法。他曾写信给当时尚在杭州的学僧自立法师说:“台湾现在有人请我办学,我想借此机会着实为中国佛教教育做点事业,替未来佛教多培育一些人才。”据印海长老说,慈航法师常叹息说:“世人多喜欢吃果子,但不愿意栽果树,栽了也不肯好好培植,试问,哪有丰硕的果实给我们享用呢。”他的意思是:世人多重视老年人,而忽视青年,恭敬上座,而轻视后学。慈航法师要改此偏见,不仅要栽树,还要好好培植。而且,还有个当务之急的现实的原因,他在《台湾佛学院宣言》一文中,这样说明他的办学目的:“我台湾沦陷于异族之手,50年来固堪疾首,然民众信仰佛教向未后人。虽一时曾为帝国主义者所利用,纯洁无瑕之佛教致蒙不白之冤,然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提倡佛学教育,实不可缓。同人等本此意旨,为国家计、为民族计,故有创办“台湾佛学院”之举。”据东初长老说:“慈航法师初到台湾时,计划要在台湾办50所各类的佛学院。”当时的台湾,经济落后,台湾佛学院僧员达到40多人时,因为经济等原因,被迫停办。慈航法师带着部分学僧转往基隆灵泉寺,办起灵泉佛学院。后来,也因经济等原因,慈航法师又带着部分学僧转到狮山开善寺,办起狮山佛学院。1949年夏天,灵泉、狮山两佛学院学僧与台湾佛学院学僧于圆光寺举行联合毕业典礼。典礼之后,慈航法师带着20位已毕业的大陆学僧到新竹灵隐寺,筹办灵隐佛学院。这时,受人诬陷,师生悉数被台当局拘捕,留住圆光寺的10名大陆学僧也不例外。这是慈航法师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不因为自己被拘捕,而因为学僧们“难”上加“难”。为这,有次他激动地对学僧们说:“为了佛教,我要和你们同甘共苦,努力奋斗,替你们开建一所幸福的乐园。你们是未来佛教的主人,伟大的斗士。而今我已老了,死也不足惜,但我不忍心一人跑走,而让你们受苦流浪!我在台湾一天,你们就会寄一个希望在我身上。我走了,你们的希望永远破灭,甚至意志消沉、堕落!我已经对你们说过了,我是没有身体的,你们僧青年是我身上的血液和灵魂,也是我的化身。请你们放心吧!我是愿意为佛教做事,更乐意为你们僧青年受苦的,只要于你们有益,使你们能够安心为法努力,即使再……遭遇不幸,我都会含笑了此残躯的!”后经斌宗法师、李子宽居士、董正之居士、丁俊生居士、廖华平居士,尤其是孙立人将军夫人孙张清扬居士的极力营救,方得保释。

  出狱后的慈航法师,环岛弘法,为抢救僧宝而呼吁,这感动了汐止的达心与玄光两位尼师,被接往静修禅院居住。后来,在赵恒惕居士等帮助下该院又为建造弥勒内院于后山,供慈航法师居住与弘法,分散各地的学僧也纷纷聚来依止,求学热情高涨,一时之间,弥勒内院成了抢救僧宝的大本营,也俨然成了台湾佛教的教学中心。当时弥勒内院的授课,每日6小时,主要内容有:《楞严经》、《楞伽经》、《法华经》、《华严经》、《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等,还教授因明学。主要参考书有:《圆瑛法汇》、《太虚大师全书》、《谛闲大师遗集》等。绝大多数课程都是由慈航法师亲自担任,其工作量之大,由此可知。这也可从他的日常时间安排表上看出:晨5—6:30时诵经礼佛;7—8时读英文;8—9时讲经;9—10时讲经;10—12时编书;午睡后2—3时讲经;3—5时讲经;5—6时编书;晚上8—9时讲经;9—10时编书;10时以后:礼佛静坐就寝。但他不为所苦,乐此不疲。1952年9月19日观音诞,慈航法师于内院入法华关,作第三次闭关,但仍于关中透过窗口继续为学僧授课。

  1954年5月6日,即农历四月初四,下午10时10分,勇猛精进一生的慈航法师于弥勒内院法华关中安祥圆寂,入塔后山,时年60岁,僧腊42年。1959年5月19日,弟子们开缸检视,惊现“肉身不坏,袈裟完好,面呈紫色,眼睛发亮,耳鼻口俱全,唇尚软,身肌尚有弹性,且长出头发与髭须,眉毛亦长了许多”。后被装金,迎归弥勒内院安座供养,成为台湾首尊全身舍利———肉身菩萨,人称慈航菩萨。

  预知时至

  佛教是实证的宗教,生前的荣辱对当事者来说,最终都要空灭,只有实证才最关键。有了实证,才有脱苦的希望。有了实证,才能给后来者以更大的信心。慈航法师,就是这样一位有实证的修学者。他在生前,预知时至,且实证于身后,传奇动人,震憾人心。

  慈航法师圆寂当年的正月初二,道源长老与白圣长老相携拜访他。他对二位长老说:“两位大哥,今后的大法,需要您们去主持,我不久便会要告长假了。”两位以为他是开玩笑,慈航法师正色道:“这不是开玩笑的啊,我只再住世几个月而已了。”然后,取出一个信封,右上角上面写着“公阅”,中间写着“慈航遗嘱”,左下角注明“民国四十二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早晨四时”,这就是后来公开共有十条内容的慈航法师遗嘱。在此之前的1953年冬季,一日,他召集同学列坐关房外,勉励大家精进修学,并交待说:“我将来命终时很快,恐怕来不及和你们谈话,所以,预先谈谈。”该年的农历除夕,弥勒内院学僧齐聚过年,慈航法师对弟子们说:“我的旧舍已坏,要换新舍,我明年的二、三月不走,最迟三、四月就要走。”于圆寂前的半个月,慈航法师曾给护法林希岳居士去函,信中说:“我要做一出好看的戏,人使人都叫好。”此前,他在“慈航遗嘱”第七条中交待“遗体不用棺木,不用火化,用缸,跏趺盘坐于后山,三年后开缸,如散坏,则照样不动,藏于土,如全身,装金入塔院。”由这些可见,慈航法师早已证入无余涅槃,可以自由来去,乃证道之菩萨。

  慈航法师一生,以蕅益大师的“传世在著书,而救世在演讲”,以梁启超赞颂唐玄奘的“勇士当死于战场,学者当死于讲坛”等名言为座右铭。他常对律航法师说:“出家、受戒、弘法,为僧伽三部曲”,“为僧不弘法,即难消信施”。他也是这么做的。为人讲经,千人亦讲,百人亦讲,乃至一人亦讲。示寂前一天,还写明信片给演培法师,鼓励他团结僧青年,为佛教注入新活力。在临示寂前的几分钟还在工作。当天上午,他于法华关中,照常为学僧自立法师等讲《中观论疏》等课。午间,照常午饭。午后,编著《大藏经》目录。还按约定与心然法师谈话。话后不久,便被发现端坐桌前,示寂于法华关内,犹如入定。桌上放着一页纸条,乃其绝笔,上面文字墨汁尚未干呢。文字内容为:《敬告师友书》:“承善意来看视者,只在窗口探望,代念观音圣号;切忌手摸头额、胸口、手脉及鼻息,不但于我无益,反害于我。六十高龄,我已喜欢舍寿,切忌医药、针灸”。下署:“慈航亲笔,谢谢。”

  来去无碍 桃李芬芳

  慈航法师一生,在俗17年。出家为僧后,于大陆之外,尚驻锡弘法缅甸5年,马来西亚3年,新加坡4年,台湾6年。学于太虚大师,法接圆瑛大师。三次闭关,数年阅藏。创办佛教团体、院校、报刊,不下30个。培养僧才上百人,为台湾佛教院校教育第一人,亦为推动现代中国佛教真正国际化的先驱。信仰弥勒佛,专于唯识学,兼修观音菩萨法门。一生讲、写、编、教,通俗弘法,遗著130万言。倡行“教育、文化、慈善为佛教三大救命圈”的办教理念。预知时至,成就台湾首尊全身舍利——肉身菩萨。佛教界相信,他是弥勒应世,玄奘再来。

  慈航法师生前,遗训《十要》勉励僧俗:“一要,亲近明师;二要,依附良伴;三要,精研三藏;四要,严持禁戒;五要,常念圣号;六要,勤行礼拜;七要,念众生苦;八要,发菩提心;九要,济物利生;十要,志愿成佛。”又遗偈曰:“奉劝一切徒众,时时反省为要。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空花水月道场,处处时时建好。望尔广结善缘,自度度他宜早。偈曰: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来来去去,永无休歇。”来来去去,永无休歇,这就意味着,他回去了,还要乘愿再来,来去没有止息。慈航法师圆寂前数月与道源长老、白圣长老的那次会面中,还有一段对话。听到慈航法师说要“告长假了”,道源长老笑着说:“新年新岁,要说些吉利话才好。”慈航法师笑着回应:“我告诉你们,我是去了又要再来的,所以就叫作请假……。”

  慈航法师的去,犹如他的来,来去无碍。他的承担,他的蒙难,他的荣耀,皆因一大事因缘而产生。使命与任务完成了,他就去。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来了。1954年,从台湾佛教在当时的情况看,危机已经过去。因此,他没有享寿70岁、80岁、90岁,而是60岁。但他说,他还要来的。因为,他还有重要的宏愿没有完成,这个宏愿也是遗愿,就是要落叶归根,就是要回归中国大陆尤其是福建的剃度出家祖庭弘法度生。慈航法师在《弥勒内院定名的意义》一文中就说:“现在要把弥勒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乃至无我、无我所的唯识道理,由台湾传布到中国大陆,由大陆传布到全世界,使人人都能够信受奉行。”

  律航法师曾在《我与慈老恩师的关系》一文中说:慈航法师曾表示,“自己只愿世世当法师”。还说:“久后,总叫你明白”。在印海法师的《师恩难说尽》一文中,印海法师说,慈航法师曾经“发愿世世生生出家当法师”,不会久住兜率净土的。

  慈航法师在台6年,时间不算长,但对台湾佛教乃至世界汉传佛教的贡献,可谓巨大。在达心尼师、玄光尼师、妙果长老、道安法师、道源法师、律航法师、圆明法师、默如法师、戒德法师、无上法师等的协助下,困境之中,屡办佛学院,抢救爱护青年僧宝,存续佛教火种。当年追随和亲近他的学僧与法师不下百人,后来多有成就,且不乏现代佛教开拓性之人物,如尚在世的有:台湾的星云大师、净良长老、了中长老、真华长老、宽裕长老、广元长老、晴虚长老;旅菲的自立长老、唯慈长老;旅美的妙峰长老、浩霖长老、印海长老、净海长老。他们住持一方、弘化一方,不仅国内、而且国外,为中国传统佛教走向世界创下了历史性的功绩,而这首功,当推慈航法师。不仅中国汉传佛教因此走向国际化,慈航法师的三大办教理念也走向了国际化,在东南亚、美国等得到卓有成效的实践。在中国台湾,慈航法师三大办教理念,更得到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星云大师的高雄佛光山,其宗旨就是“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了中长老于新竹创办玄奘大学;中坜圆光寺继续走教育之路,创办圆光佛学院,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佛教俊才;真华长老执掌新竹福严佛学院院务,倾心奉献;广元长老以书法弘扬佛法;净良长老专于佛教会务;宽裕长老专于寺务;而台北法鼓山创办社会大学、僧伽大学、中华佛学研究所,以教育与文化立寺兴寺;花莲慈济功德会则专注于慈善,号称会员300万,把慈善做到了世界;净心长老于高雄光德寺办有净觉僧伽大学、育幼院、养老院。这里,只是举几个典型的例子而已。

  终生志愿与临终遗愿:回归祖庭、弘法利生

  慈航法师惟一剃度弟子律航法师于《纪念慈航大师回忆录》中说:“僧难解除后,南洋信徒来函,请大师仍回南洋弘法,并汇兑旅费。大师不允,我密问何故?大师开示:“我在南洋弘法十七年,学校报社,皆付托有人,本愿迳回闽北建寺,为桑梓附近三县,传布佛法,将来造成一个佛教区域,为改良中国佛教的基地。此次来台湾,不过因利乘便,作一桥梁耳,岂可稍遇折难,即变初心吗?”” 慈航法师曾经给皈依徒苏邨圃居士写信,信中说:“目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在台湾办一所佛教英文学院,栽培国际弘法人才。另一条是回福建家乡实行小乘戒、大乘行,从乡村做起。”对于回福建弘法,他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永远在家乡做起。感想:戒律与佛化是今后的主张。有戒律,僧人才有僧格,佛教才不会腐败;有佛化,乡村可以学佛,普遍佛化民间。办法:①回家乡觅一个五百或千户乡村。②传戒号召新出家的青年。③训练严以治己,慈以化众的精神。④人众多少不拘,但必须志同道合……。”据现弥勒内院住持宽裕长老说,慈航法师“早在民国二十六年左右,因从仰光回国来,赞扬彼帮佛教之兴盛,僧团行律仪生活,得到社会人士崇敬,反观我国佛教的状况,痛心不已,曾发愿仿效彼国佛教著衣托钵生活,时太虚大师非常赞同,并介绍几位志同道合者,拟返回福建家乡实行,然当时日寇侵华,接着又内乱不断,无法达成心愿为憾,后由南洋聘请来台办学,尚念念不忘此事。” 慈航法师遗嘱中交代:“在未回大陆以前,弥勒内院所有学僧,照常安住,由静修院护法会照拂。”由此亦可见,他们师生是随时准备或希望有朝一日回大陆的。慈航法师生前护法李子宽居士曾说:“我梦见慈老,披着南传佛教的黄袈裟,领着僧信四众,浩浩荡荡的向西方而去,问他到那里去,慈老说:到大陆弘法去。醒来后才知道慈老已圆寂了。”

  2007年9月14日,台湾首尊肉身菩萨慈航木雕仿真圣像,在台湾数百位高僧大德的护送下,从台北经金门,乘新金龙号客轮抵达厦门,然后经由福州到达慈航法师当年出家之寺泰宁县庆云寺。慈航法师的心愿终于得以圆满。

  联想到慈航法师回归祖庭、弘法利生的心情是那么迫切,今天,中国大陆,政通人和,正是恢复祖庭、大兴佛教之良好时机。况且,慈航法师曾说“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家乡有多少众生待度,他岂可能忍心逃了!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慈航法师已经回来;而且可以确信,他应世的身份,还是位法师。

  

  

《台湾佛教教育先驱——慈航法师(本性)》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