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什么都没有,人若是入涅槃了,就是什么都没有。常见就是说既然是生灭法,容许再生,就永远在生灭嘛,永远在生灭,就永远六道轮回不断嘛。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你为什么学外道的断见跟常见的邪见,来讨论最上乘的法呢?【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色身以外,另外有一个法身,变成二元论,他将色身与法身划归成二种不同的东西,变成烦恼跟菩提,色身是烦恼,法身是菩提,将烦恼跟菩提把它分得很开。下面,【离生灭来求于寂灭。】这就大错特错了!离开生灭是得不到寂灭的。【又推涅槃常乐】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涅槃之乐是悟到本性,永久性的东西不生不灭的东西,他却当作像是身体领受的快乐,所以说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就是执著这个有生死的身体 【耽著世乐。】耽著就是执著,沉迷叫做耽著,耽著就是一向沉迷于世间的快乐,执著像这个生死的身体,有一个感受的快乐,把它当作这个涅槃感受的快乐。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迷,每一个众生都是迷,迷惑的众生,一定将这个身体、色身当作是自己,把五蕴和合的假体,当作是我们的自体相,【分别一切法外为外尘相,】所以有一个我,有一个内,有一个外,外尘相就是六尘,【好生恶死,】大家都好生怕死,恶死就是怕死,每一个人都是贪生怕死。所以 【念念迁流,】迁流就是变化,每一念都在变化、每一念都在变化, 【不知梦幻虚假,】所以 【枉受轮回,】 【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可怜!所以 【终日弛求。】我们就是因为迷惑,将本性的涅槃变成一种迷惑的色身,为此而忙碌,所以终日弛求,我们大家都很忙碌。所以我们大家都会问:为谁辛苦为谁忙?没有一个我,你为我而忙吗?没有一切的众生,你为一切众生忙吗?所以说终日驰求,向外追求。 【佛悯此故,】佛怜悯众生的痛苦,所以 【乃示涅槃真乐】所以开示涅槃真乐,所以可以说,指时间很短来说,【刹那无有生相,】因为众生意识的生灭法,所以你感觉有一个生。【刹那无有灭相,】灭也是由心所造,生相兴灭相都是唯心所造,所以 【更无生灭可灭,】本来就没有生灭这种东西,【是则寂灭现前。】简单来说,你眼睛所见的,六根、六尘、六识,内、外、中间的意识,完全是生灭,是因为你起心动念,因为我们的业力,不得不去分别,不得不去执著,你当下这一念若是看得开、放得下,无生法,佛性自然现前,现前就有无量的快乐,无量的乐,是则寂灭就现前。意思就是说,无生、无生相,灭,无可灭,因为生灭本身就是错觉,生灭本身就是错觉,我们众生就是认为实实在在就是有生灭,众生就是这样,而实实在在就是错觉,实实在在就是业力,实实在在就是无明,所以无明业力不可思议,就是变成这样,实在是本性清净的东西,妄动而变成迷迷糊糊的。所以我们在错觉当中又产生追求,更加的错误,无明已经是很痛苦的来源了,而我们因为迷于无明,所以在无明的演变当中,产生种种的追求跟错误。所以 【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因为本来如此。【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自然就是乐,本性自然就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常乐我净,不假造作,也不须感受,你认为有领受,这是因为有个无常的身体。所以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这就是智慧心,智慧心。 【岂有一体五用之名,】色】受】想】行、识,实在是我们的业力所转变出来的东西,【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诽谤佛、诽谤法。意思就是说,何况可以说;更言,怎么可以说叫做更言。你怎么说涅槃将诸法禁伏了呢?令永不生呢?因为涅槃本来就是无所著,清净的本来面目,它本来就是有乐的东西,并不是像石头,以为放弃这个色身,就像是草木没有感情的东西。这句话整段的意思,师父再为你们解释一遍,他的这个怀疑就是说,我们人有色身与法身,他读《涅磐经》十数年,竟然不能开悟,也是很可怜!所以不能遇到明师,别说是读十年了,就算他再读一百年,也照常没办法,所以不能开悟。他的怀疑就是说;色身就是生灭法,法身就是不生不灭,现在他的意思是说,这个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这个身体是生灭法,我若是把它灭掉,也就是四大解散,这是很痛苦的事情,那么生灭若是灭掉,那有什么快乐可谈呢?寂灭为乐,意思就是说,我们那个法身,它是没有身相的东西,没有形状的东西,它是像草木、石头一样,这个身体的生灭若除去,落入这个法身,而法身就像草木无知的东西,那么谁在感觉快乐呢?他现在的怀疑就是怀疑这样。意思就是说,如果说,如果说这个身体生灭之后、死亡之后,死亡之后,还继续产生生灭,那么六道轮回就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如果说这个身体死了之后,永远就寂灭,那么这就像是草木一样的无情,因为没有人在领受这个快乐啊,变成被涅槃的思想所束缚,他将涅槃当作是离开色身追求的一种无相的东西。那么六祖就回答他: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你竟然学外道的思想,为什么?这就是断见跟常见,断见就是说,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像是法身什么都没有,变成断见。或是说,人死后如果还继续,那么还是生灭啊,还是继续六道轮回,还是痛苦啊。意思就是说,生灭以外还有一个不生灭,所以他将生灭与不生灭分得很清楚,二个没有关系。就是水跟波分开来讲,其实水就是波,波就是水,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当下就是生灭法的体,他并没有了解这种东西,他将色身跟法身都分开,将烦恼跟菩提就是用二元,强烈的二元论他它划分开来。所以根据六祖的回答就是说,他将色身与法身分得很清楚。他将世间人感受的快乐,他的意思就是说,有身体的感觉,才有快乐的可言,而涅槃是空无一物的东西,怎么会有快乐可言呢?他将我们人的生老病死的感受,去推论法身的感受,我们人因为有快乐痛苦、有感受,才有快乐可言,他将涅槃的意思,当作是如同我们人生灭色身的感受。意思就是说,涅槃是什么统统没有,什么都没有,要如何感受快乐呢?就是将生死的观念套用在法身的追求,所以佛说此是外道,说他是外道。现在六祖就为他开示,六祖的意思是说,你刹那间的生、刹那间的灭,是你的妄想所产生的东西,你当下放下这一念,令心如如不动,恢复本来的面目,恢复你本来的面目,寂灭清净的心自然就现前,清净的心现前,你所有当下的生灭法就变成不生灭法,不能离开这个生灭哦,你就清清楚楚,常乐我净,快乐就能显现,纵然你没有这个身体,法身就是有无量的乐,法身当下就是也不受一切法,也受一切法,说受也不对,说不受也不对,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东西,所以怎能说涅槃无形的东西,将我们的快乐束缚呢?意思就是这样。这样了解吗?下面回答的你会更迷糊,会更迷糊,会听不懂,这段是一定听不懂的,因为你们也算是外道,听懂了吗?我算是内道、内道,你们现在还算是外道。下面,【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佛所说的无上大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为什么加一个 【大】呢?叫做绝对,究竟的涅槃叫做大涅槃。佛的无上究竟的这个涅槃,是圆明常寂照,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寂照就是同时,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么照,智慧心就是照,虽照,但是当下就是如如不动的寂;虽是如如不动的寂,不取于相,但是有无量的妙用,无量的妙用。所以寂是体,照是用,体用一如,体用一如。所以圆明常寂照,我们的本性为什么加一个 【圆】呢?不缺陷,没有缺陷叫做圆,没有任何缺陷,这个叫做圆明。 【明】,永远的照射著,而我们就是不明,我们叫做无明,我们不是圆明,我们叫做无明,无明。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凡夫众生认为有一个死,其实死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生又是死亡的开端,生死只是一个观念而已,在永恒无量劫来的生死,只是扮演一个必要的角色而已,必要的角色而已。所以涅槃是圣者的旅行蓝图,为什么?他从永恒走向永恒,所以涅槃是古老的旅游者,他从永恒走向永恒,没有开端,也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当一个人、圣者的理由,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个无始无终的这个本来面目。所以外道执为断、断灭,外道以为断除,不是常就是无常,就是执为断,殊不知道常的当下迷,就是无常,无常的悟,就是常,那么常跟无常其实也没有定论啦。翻过来,四十四页,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意思就是说,若是小乘人,小乘人,声闻跟缘觉啦,他的功力不够,功力不够,不明真相,以为无作,无作,就是落入那个涅槃坑,叫做无作,我们所谓的偏空涅槃,偏空涅槃,所谓的无作。他以为本性是什么都没有,涅槃就是空空洞洞,空无一物,以此为无作。无作的意思,就是说寂灭涅槃无作造作,就是没有妙用,没有妙用。【目以为】就是叫做,把它叫做无作啦,这个都是情所计,计就是执著,这就是凡夫或者是二乘人的法执,对法没有彻底圆融的一种法执,叫做尽属情,九法界的众生统统叫做情,包括等觉菩萨,只要有一分无明没有断,统统叫做情,只有佛陀可以把情化作大慈大悲。爱的升华叫做博爱,博爱的升华叫做慈悲,慈悲的升华叫做大慈大悲。爱的束缚下降点叫做欲望,欲望的下降点变成情执,情执的下降,强烈的占有,而我们人就是死在这个爱的不同阶层里面,爱的不同阶层里面。而佛菩萨就一直上升,佛菩萨就一直上升,一直升华,而凡夫呢?就一直下降,一直束缚,所以尽属于情所计。六十二见本,我们在天台宗的思想有讲过,那么六十二见本,简单来说就是五蕴所开展出来的,色、受、想、行、识所开展出来的。又简单来说,以五蕴为根本的执著产生六十二见,今天就不谈到这些。六十二见本,意思就是说,从五蕴的执著,色、受、想、行、识】所开采出来的这个六十二见。简单来说,众生所执著的都是以五蕴为主,叫做六十二见本,为根本。【妄立虚假名,】众生虚妄立这个假名,立这个假名,【何为真实义,】那有什么真实性的东西呢?【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惟有过量,把笔拿出来,所谓过量就是非常人所能过量的,那就是诸佛菩萨了,就是诸佛菩萨。所以惟有过量人。
《六祖坛经(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