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P3

  ..续本文上一页以修行条件说,「人」有智慧、能辨利害、分别是非,是六道中最利于修行的众生。

   * 其他如「天道」因为充满五妙欲的快乐,所以天人没有「出离心」。

   * 没有「出离心」就无法受「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小乘的戒律,有八个名目:

   1. 男居士戒

   2. 女居士戒

   3. 沙弥戒

   4. 沙弥尼戒

   5. 比丘戒

   6. 比丘尼戒

   7. 式叉摩尼戒--> 受比丘尼戒之前的戒律

   8. 八关斋戒

   * 「别解脱戒」是个别受戒、个别解脱的戒律。受戒的先决修件是「出离心」。所以「人」是受别解脱戒最好的条件。

   * 何况我们生在南瞻部洲,南瞻部洲是各别因缘果报最明显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同、皮肤颜色各异、财富有差别、健康状况不一样...不像其他如北俱卢洲、西牛贺洲...是共业形成的国土,大家一样的长相、一样的财富、一样的寿命....,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生为南瞻部洲的人尤其利于修行。

   何况我生而为人,种姓尊贵又能明辨是非善恶、利害得失,所以只要我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哪里有不能证得无上菩提的道理呢?

   (二)如何断除 (3)断除畏善之懈怠

   (b)发奋努力 --> 思修行苦轻微

   20.若言我怖畏 须舍手足等 是昧轻与重 愚者徒自畏

   21.无量俱只劫 千番受割截 刺烧复分解 今犹未证觉

   22.吾今修菩提 此苦有限期 如为除腹疾 暂受疗割苦

   23.医皆以小苦 疗治令病除 为灭众苦故 当忍修行苦

   【讲解】我们听了刚刚的说法,好像也觉得蛮有道理的。

   但是「成佛必须施舍手脚等肢体,而这是令我最害怕的,所以我不愿成佛。我觉得我还是接受小乘的法比较好。」有这样的想法那是由于你愚蠢、不知利害轻重,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与恐惧。

   你想想看:打从无量千万劫以来,我们无数次堕入地狱中被割截、被刀刺、火烧和分解肢体等等。饱受了种种痛苦,却未因此而证得菩提。如今,我们为了现证无上菩提而修学佛法,这种痛苦是短暂而有限的。

   就像:病人为了去除腹腔的肿瘤,而暂时忍受开刀的痛苦一样,医师治病,通常都选用比较缓和的疗法。以此医疗的小苦来去除疾病的大苦,同样,为了消灭尽轮回际的无量痛苦,现在暂时忍受一点修行的小苦是值得的。

   以前像:密勒日巴尊者和其他高僧们,他们为了修行真的是历经千辛万苦。但,现在修行并不苦!在座的居士们也只是在家里念念佛、诵诵仪轨或者来讲堂共修而已,实在算不上「辛苦」两个字。当然,走火入魔者另当别论,在桃园我听说有这样的案例,他不持咒、不诵经的话,那个无形中的众生就赶不走。所以逼得他每天不得不诵经、持咒,修行变成他沉重的负担。除了这样的情形以外,我们持咒、做大礼拜、读经、参加法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痛苦,忍受这些小小痛苦而能证得无上菩提的话,都是值得的!

   (b)发奋努力 --> 思渐修则不难

   24.凡常此疗法 医王不轻用 巧施缓妙方 疗治众疴疾

   25.佛初先亦行 菜蔬等布施 习此微施已 渐能施己肉

   26.一旦觉自身 卑微如菜蔬 尔时舍身肉 于彼有可难

   【讲解】然而,即使是这种稳当的一般疗法,医王佛陀也不用来医治众生的心病,他会更巧妙地使用最缓和的法药,使人不知不觉就疗除了烦恼的重病。

   治疗心病是很不容易的,比起治疗身体的疾病不知道要困难多少倍。

   所有的佛法都是为医治心病而设立的!你们不要认为我的修行方式与他的不同就否定他,我们每个人根器不同、想法不同,有些人喜欢诵经、有些人喜欢做大礼拜、有些人则爱看书...不要去否定别人的修行方式。

   在台湾的佛教徒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分别心。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修行方式最好,没有错啦!对你来说是最好啦!但,对别人而言也不一定!这是我们主观的执着。没有客观地去看待别人的想法。

   有些人认为「现在浊世来临,念佛是最快、最直接的法门」,对啦!念佛是很适合你,但,有些人觉得这样做很无聊!也许他们觉得看书、思惟有趣多了,佛陀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开辟不同的法门,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医治我们的心病,小乘、大乘、金刚乘、显宗、密宗、禅宗、净土宗...每一宗派都说自己的法门最殊胜,但,我们千万不要去否定别人,我是从小乘开始学习的,我认为所有的法门都很好,只要适合众生的根器,法没有差别。

   * 导师佛陀在刚开始修行布施的时候,也是首先惠施蔬菜等微不足道的事物。

   * 等到习惯了这种微小的布施以后,渐渐就能学习施舍自己身上的皮肉器官了。

   * 一旦菩萨证入空性,对自己的身体生起了像菜叶一般无足轻重的感觉。

   * 那时候再作身、肉、眼、耳等施舍,这对于他又有什么困难呢?

   当我们习惯于布施的时候,那么即使要我们布施身体也会如同布施一杯水般的容易,看过古印度高僧传记的人就知道,有人布施他们手、脚..但到后来都恢复了。因为他的虔诚和佛菩萨的加持力,使他们没有障碍,不过,我们并没有这样的境界,不要糊里糊涂地做傻事。如果为了面子或一时冲动就任性行事,这是愚蠢的行为!

   弥勒菩萨讲过「对他而言,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他感到害怕和恐惧的,因为他明白空性,他进入地狱就有如进入一个乐园般地容易」。我们进入乐园是快乐而没有恐惧的,所以佛菩萨们进入六道轮回之中就如我们进入乐园游玩一样。虽然他们也知道我们所受的痛苦,但,对他们而言,轮回一点都不苦,就好像一堆牛粪上开出一朵花一样,牛粪虽然很脏,但一点也不会污染花的圣洁。同样,佛菩萨在轮回之中不会受轮回的痛苦影响!

   (二)如何断除 (3)断除畏善之懈怠

   (b)发奋努力 --> 思菩萨无苦唯乐

   27.身心受苦害 邪见罪为因 恶断则无苦 智巧故无忧

   28.福德引身适 智巧令心安 为众处生死 菩萨岂疲厌

   29.以此菩提心 能尽宿恶业 能聚福德海 故胜诸声闻

   30.故应除疲厌 驭驾觉心驹 从乐趋胜乐 智者宁退怯

   【讲解】一般凡夫由于「执着虚妄、分别身心」是「我」,又因为「执我」而造罪,所以难免身苦而心忧。

   地上菩萨因为已净除了罪恶,所以身安而无苦,因为已善达无我。所以坦荡而无忧。再者,广大的福德使菩萨身体健康舒适,善巧的智慧更使菩萨心旷神怡,为了利益众生而住留生死随缘度化,大智大悲的菩萨怎么会厌弃苦难的世间呢?

   * 「地上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

   * 「地上菩萨」因为明白空性,所以世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他们感到担心害怕的。

   * 广大的福德使他们身体舒泰,善巧的智慧令他们不起任何烦恼。

   * 对这样的菩萨而言「世间无苦唯乐」。

   * 我们常常听到「我下辈子再也不想当人了」「我再也不想回到轮回了」....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是我们对佛法了解不够透彻。

   * 达赖喇嘛也说过「我们所说的轮回,它完全不是一个方向或者是一个空间,而是一个相对的心态,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心态所造的恶业,有二元对立或者相对性的法存在的地方就是轮回,超越二元对立及相对性的法就成为绝对性,也就是出轮回」。

   我们常常说「心净则国土净」,心怎么清净呢?

   * 我们先要了解清净是什么?

   * 有清净就有相对的不清净,有相对性就有分别心。

   * 看者和被看者、感受和被感受者...

   * 这些到最后都要合而为一,所谓「空」「有」合一才可以了脱生死、解脱轮回。

   我们常常听到「菩萨随缘度化众生」,随缘是什么呢?随缘就是没有「贪心」和「执着」。

   * 假如我今天来新加坡讲课。

   * 我就认为「我要度尽新加坡所有的众生」。

   * 我希望所有的新加坡人都认同我。

   * 假如我真的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么我就必须拚事业啦!

   * 我就有担心和烦恼了。

   * 在心态上我只说「有缘的我就度啦!没有遇到有缘人的话,就顺其自然!」

   * 这样就不会为自己制造压力,世间法和佛法只有一线之差而已。

   * 只在一个念头的差别,对菩萨而言,世间并不苦,所以大慈大悲的菩萨们完全不会厌弃痛苦的轮回。

   「地上菩萨」凭着这种胜义菩提心的道力,就能尽除从前的罪业,也能汇成如大海一般深广的福德,所以大乘经说:「菩萨乘胜过声闻乘」。因此应该设法消除菩提道上的倦怠感,欣然骑上菩提心的千里良驹,从安乐驰向更殊胜的无上安乐,有智慧的人怎会退怯而舍弃菩萨行呢?

   「胜义菩提心」为何能尽除从前所造的业力呢?「胜义菩提心」就是「理解空性」,理解空性之后当然就没有所谓的罪业。就好像我们没有提供一个地方让灰尘附着,灰尘要附在那里呢?

   我们在第一品「菩提心利益」提到「如人虽犯罪、依士得除畏、若有令脱者、畏者何不依」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犯罪,但如果事后忏悔并依止菩提心的话,就不需要恐惧三恶趣了。

   另外「觉心如劫火,刹那毁诸罪」,菩提心就好像可以烧毁三千大千世界的劫末猛火一样,它能在刹那间烧毁各种罪业,所以理解空性之后罪业自然消除。

   以上是对治「轻凌懒惰」的方法,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希望看了以后对自己有信心。

   修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讲解《入菩萨行》了。所以我在今年春节跟各位说「希望我们骑着菩提心的骏马,迈向究竟安乐的方向」,希望我们今年在佛法的领域里能更上一层楼。

   去年我一整年都在全省各地弘法,我是本着一个学习的心态而做的,到今年就有人跟我说我的国语进步很多,所以不管付出多少,最有收获的还是自己,真是因果不虚。如果我们在这个因缘里面对《入菩萨行》有比较了解的话,那么你对大乘佛法就有概廓性的了解了,因为它包含了大乘佛法的精华,以后我们讲到八、九品时会有一点困难。

   但我希望诸位不要放弃它,我们要接受挑战,我们要有信心。这样我们才能对佛法的了解多少有些帮助,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说空性、空性。其实对空性一点也不了解。我们一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的空性就不见了,成为「有」烦恼。连空的边边都没有沾上,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训练、没有了解它、没有研究它,我们今年就会探讨这部份较深入的佛法。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们下堂课回向时,要加上《菩提心祈请文》:

   无上珍贵的菩提心、愿在未生起者心中生起、

   愿已生起者永不退转、愿菩提心持续不断增长

   这四句就包含《入菩萨行》的全部含义,所以我们要念诵这个祈请文。

   我们都知道:「若我们想要成佛、想要走解脱的道路的话,精进是必须的!如果不精进就无法成佛。」

   我们不要光期待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会来迎接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他们永远也无法迎接我们到极乐世界。所以佛经里面经常说:「少求一点、多学一些」

   不要光求佛拜菩萨,我们要多学、多修行。然后再配合发愿才有办法去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不学习佛法只是一味贪心的求,那么就永远无法达到佛的境界。可能是民俗信仰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到一些佛、道混合的庙宇修法时,我们可以看到各行各业的善男信女在那里努力地祈求神明给他们消灾降福。这和我们西藏很不一样,我们西藏人只是偶尔为了学习或叁拜庄严的佛像才到庙里去。他们不会为了世俗的欲求而到庙里面烧香。可是,我们台湾有些人只要遇到事情不顺、伤心或者旁徨的时候,就会到庙里求神问卜。这使我感到他们实在很可怜。他们的心灵是如此地脆弱!

   本来我们到庙里可以快快乐乐、很清净、很自在地学习佛法。可是这些拥挤在热闹庙会中的人,都是一些可怜虫,虽然他们的外表没有什么异样,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和欲求。所以他们只有烧香许愿祈求自己能够事事如意。

   偶尔, 嘎玛仁波切会说:「烧了三支香,却贪求很多,求这求那的..」。假如我们没有累积福报的话,这是求不到的!这只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精神而已。你们看,台湾现在都在迷「乐透」,以前「六合彩」风狂过后所遗忘的庙宇现在又香火鼎盛起来了。新加坡这里,在四马路观音庙里求财的也很多啊!这是我们强烈贪欲的心所造成的现象。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不好好累积福报的话,光求是没有用的!

   所以 释迦牟尼佛从来也没说过:「你们要求我!」这样子的话。佛只是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佛法,将来可以达到和佛一样的境界。不光是修行佛法要精进!我们一般的世间法也要努力才行!生存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稍一松懈就落在别人的后头。我们要生存就得努力,所以我觉得现代人实在很可怜!一般人仅仅为了糊囗就得拚得你死我活了,何况我们正在学习佛法想要脱离轮回。不精进怎么达到永恒快乐的境界呢?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我们「为何要精进」「精进的本体」和「精进的障碍」,也说明了「破除精进障碍」的方法。

   「精进的障碍」有三种:

   1.同恶懒惰 2.劣事懒惰 3.轻凌懒惰

   * 我们不用担心:我们无法如菩萨一样的修行。

   * 我们不用害怕:我们修行成佛要多少时间。

   * 我们更不用害怕:成佛必须先要行「身布施」,行「身布施」并不是马上就要你施舍身体。

   * 凡事要按步就班,慢慢来,所以行菩萨道是不会辛苦的。

   它不会令你产生烦恼。我们只要骑上菩提心的骏马,就可以由安乐驰向究竟安乐的境界!所以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因为行菩萨道要进入轮回,而产生烦恼的,菩萨进入轮回就好像我们一般人进入游乐园游玩那样心情愉快。没有任何苦恼可以影响他们,所以行菩萨道的菩萨们永远是快乐的!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行菩萨道不会辛苦,但我们还是担心我们没有能力利益众生。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我们拿什么利益众生呢?没问题!这里有很多修行的方式。我们之前也说过「如果一个国王想要和敌国做战的话,他必须要事先准备充足的粮草、强壮的军队、精良的武器和完善的作战计划...才可以向敌国宣战」。

   同理,我们行菩萨道也有预先准备的方式。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