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三)▪P3

  ..续本文上一页为自己是在渡众生的话,那么你有时候会认为「自己一直为众生付出,而众生为什么却是这样子回报我的?」一样的行善,两种心态不同,优秀的修行者永远心怀若谷,行善永无疲累。

  应当经常积极地去修学善法!

  我们修习善法并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业,

  我们必须恒常不间断的修习善法

  一直到成佛为止!

  所以我常说:

  修行的时候不要过度的精进,

  因为过度的精进是不会永久的。

  精进是非常好,但过度的精进一个月、二个月...

  一年、二年就无法持续下去反而不好,

  所以最好的精进是永恒的、经常的去修习善法。

  我们要以对「三宝的虔诚心」及「对众生的慈悲心」这样的心态去行善业;或用对治的方法奋力调伏内心的烦恼。譬如:布施,我们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供养或布施出去,这就是对治我们的吝啬。布施的重点在于对治我们的贪心、吝啬心,而不是布施数目的大小。

  所以最舍不得的东西,更要舍去。

  我们贪爱的事物,不可以去做。

  这就是「调伏自己」。

  为什么杀、盗、淫、妄是根本罪呢?

  因为这是一般人在没有规范下最想做的事,我们要禁止自己去做这些事才能对治我们的贪欲。

  如果能布施三宝福田、父母、师长等恩田,和苦难众生的悲田,将成就广大的福善。

  累积福德的方式从三个方面说:

  1.前行 --> 累积福德的心态

  2.供施品的差别

  3.对境 -->以供养来说,供养的对境是三宝的话,是种很好的福田。

  * 但假若你供养的是一个不如法的假上师:他并没有将你的供养如法的使用在正法上。而是去从事自己贪欲的事情,这样对你来说当然还是有功德。因为你以一颗虔诚心去供养,供养功德当然是存在的。

  * 但是,如果你将同样的供养去供养一位如法的上师,他将你的供养如法使用在需要帮助的地方,或用在推广佛法上面。那么,这两个供养所种的福田是有差别的。

  所以种福田最好的地方是三宝及上师。

  恩田是什么呢?

  「恩田」是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和教育我们的师长。虔诚供养我们的恩人有很大的功德。

  「悲田」能够以慈悲心来累积福报的地方是在苦难中的众生。

  譬如:给久卧病榻的患者心灵安慰、为流浪客域的旅客指引、让灾变中的众生暂时得到依靠、使孤寡者离开恐惧....等等。

  如何分别功德的大小呢?

  大乘佛教是以「对众生帮助的多与少」来分别「所得福报的多少」的。

  当我善于取舍而且具有信心以后,就应当经常修习善法利益自他。这一切善法都是我自己应该修学的,绝不「无故依赖」任何一位师友。

  我们修习一切善法不要有「我在帮助别人的心态」,修行是为自己修的。本来就是为自己累积福报并不是帮别人做的。我们如果有办法帮别人累积福报的话,那么那些达官贵人是不是可以命令他的部属去帮他累积福报呢?累积福报是要自己亲自去做的。

  以前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时自己做擦擦泥佛,他的侍者们祈求说:「上师你不要做这些粗活啦!这样子让别人看到,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什么?我自己想要累积善业,难道你们不肯让我累积福报吗?」

  如果他叫徒弟们去做,那么所有的功德都是徒弟们的了,所以他自己想要累积福报是这样子做的。

  * 我们的老上师也是每天为佛菩萨更换供水和清洁供杯的,并不是只叫我们做而已,「累积福报」要自己亲自去做。

  * 如果「累积福报」可以请人代劳,那么是不是别人也可以代我们承受各种果报呢?

  * 如果都可以代替的话,那么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早就替我们累积福报及承担各项恶业的苦报了。

  所以一切善法都需要自己修学的,绝不能依赖任何人。

  布施、净戒等六度波罗蜜多的修习,应该要循序渐进。就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下学而上达」才好。

  在一般的状况下,为什么「六度」的顺序第一个是「布施」。然后才是「持戒」呢?

  为什么六度的第一个不是「忍辱」或「禅定」呢?

  因为,一般而言「六度」的顺序是按照「功德大小次序前后」排列的,「持戒」的功德大于「布施」的功德,所以排在布施之后。「般若」的功德最大,所以它安置在六度的最后面,但特殊的情况下又另当别论。

  譬如:我现在修持「闭关禁语」。

  * 但有一位信众从非常遥远的地方来求法。

  * 当时我如果坚持「闭关禁语」(也就是闭关期间,不能开口说话)的戒条的话,对这位信众的损失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他是远道而来求法的。

  * 以大乘佛法而言,我为他演说佛法,破了禁语戒律是没关系的,放弃「持戒」而选择「法布施」是有功德的。因为在这个情况下,布施对这位信众有利。所以我们不要拘泥区区德行,而损失较大的法益,应该在更究竟的层面上考虑「如何利益众生」。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