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没有车子开,我可以用走路的!不走路可以坐火车、骑摩托车...等等,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心散乱,修行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说个故事,我在印度佛学院的时候,曾经和两个喇嘛去莲花湖,也就是莲花生大士出生的地方朝圣。需要三天的时间,去到那里我们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我们爬山去看莲花生大士闭关过的山洞,在那附近几百公尺内有很多阿尼(尼姑)在那边闭关。她们的生活蛮艰苦的,对我们很亲切,我们中午刚到那里,有人就给我们一些吃的东西。正在吃东西的时候,外面传来吵杂的声音,仔细听才知道,原来是两个阿尼为了一件东西在吵架。
住在上面山洞的人说:「你上次向我借的东西到现在还不还我!」
住在下面山洞的人回答说:「我早就还你了!你现在还要向我要,真是不要脸!到我家门囗来要东要西的。」
哎呀!怎么会这样子呢?虽然在这么好的地方进行苦修。但是没有调伏内心的话,真是可悲!没有用的!就好像动物一样,动物它们一直都住在偏僻的地方。但一直没有能力调伏它们的内心。我们内心调伏好,住在都市、住在很吵杂的地方都没关系。就好像莲花生长在很污浊的地方,但一点也不会损害它的洁净一样,我们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2)六度依心 (2.6)智慧依心
17.若不知此心 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 无义终漂泊
【讲解】如果不能认识佛法最主要的关键,「心」的奥秘或空性胜义谛的话,那么纵然努力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仍免不了要在三界中毫无意义地漂泊。
我们要抓住佛法的关键,佛法法门众多。比方说:藏传佛教有非常多的唐卡、佛像、本尊...如果都要一一去了解、研究这个代表什么,那个代表什么,我的头都痛了。没办法记得那么多,我本来对佛像的认识并不太多。
我们在佛学院并没有研究佛像,只是研究佛经的含义。反而到台湾以后这方面进步太多了,因为很多人在问,那我就必须去看书、去研究、去问。那个佛像有多少手臂是象征什么、这个佛像有多少个头是象征什么...
因为本尊的数量很多,如果我们要各个都去认识他们的脸孔是非常困难的。对一个凡夫及初学者来说这些并不是很重要。
阿底峡尊者是西藏后盛时期非常有贡献的一位大师,他问他的学生就敦巴:「你如何把握佛法的重点呢?」
就敦巴回答:「这部经里面怎么讲的,就按照这部经所讲的方式去修,这部律里面怎么讲的,就按照这部律所讲的方式去修。这部论里面怎么讲的,就按照这部论所讲的方式去修。」
阿底峡尊者听了以后说:「我还是要到西藏一趟!」
这表示那样的方式是不对的!不管经里面讲的、律里讲面的、论里面讲的、小乘讲的、大乘讲的通通都要归纳在一起,重点要抓住!我们短短的人生如果每一部经、每部论都要听、都要学的话是学不完的!就好像各行各业一样有些当老师、有些当医生、有些做生意、有些当科学家...如果我们每一门学问都要学的话,怎么学得完呢?
即使我们的寿命有几千年也没办法学那么多,你看我们这边大藏经就有那么多本,如果每本都要去看、去研究的话,那是做不到的!西藏有那么多教派、那么多高僧写的书,学不完的!
* 不用这样子做,抓到重点以后都是一样的。
* 就好像我们研究水,真正了解水的本质以后,台湾的水、西藏的水、自来水管里的水、马桶里面的水、杯子里面的水...清清楚楚的。
* 都是水,一样的!
* 清净的水、污浊的水都是水,不要分别这个水不透明。那个水太脏。
* 不要这样子,所有的都是水!
* 不管它怎么变都一样,本质上都是水!
* 不管那一部佛经说的重点都要抓住关键在那里?
关键是心的奥秘-->「空性的胜义谛」,这是奥秘吗?当然是!
* 你看,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心呐!
* 我在这边可以看到你们每一个人的面孔,每一个人的身体。
* 但是看不到你们的心,心脏是不是你们的心呢?不是啦!
* 心脏只是有机能的一块肉。现在心脏可以交换,人工心脏也可以做出来,如果心脏是心的话,现在某甲的心脏换成人工做的,那他就变成不是某甲罗!
* 所以心脏不是心哪!
「心」看不到、摸不到但可以感觉。你们不像石头,我讲话你们可以听得懂、有表情。这是心的力量产生的。「心」说”没有又有”清楚的一面,就是没有办法说明白它的样子。
* 例如:心的颜色、心的形状...等等。
* 这是心的奥秘,心是非常奥妙的。
* 所以我们要了解它,认识它。
* 如果我们没有了解它的话,就避免不了要在三界里面漂泊不定。
* 就像空中的羽毛,随风吹到哪里、它就飞到哪里。
* 没有定向。没有停止的时候。
* 我们被业风吹送在六道中轮回漂泊不定。
* 业风把我们吹到人间我们就要到人间。
* 业风把我们吹到富裕人家我们就暂时住在富裕人家...
所以要断绝轮回的「根」,我们必须了解心的本质-「空性」,心是非常重要的。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