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请佛住世
5.知佛欲涅槃 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 莫遗世间迷
4、悉皆回向
(1)总回向
6.如是诸观行 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 有情一切苦
(2)别回向
7.乃至众生疾 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 并作看护士
8.盼天降食雨 解除饥渴难 於诸灾荒劫 愿成充饥食
9.为济贫困者 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 悉现彼等前
(二) 升华自心
1、尽舍身财善根
10.为利有情故 不吝尽施舍 身财诸受用 三世一切善
11.舍尽则脱苦 吾心成涅槃 与其死方舍 何若生尽施
12.吾既将此身 随顺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 恒常打骂杀
13.纵人戏我身 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 云何复珍惜
14.1一切无害业 令身力行之
2、愿成他利之因
14.2愿彼见我者 悉获众利益
15.若人因见我 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 成办众利因
16.惟愿毁我者 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 皆长菩提缘
3、愿成所求之因
17.路人无怙依 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 船筏与桥梁
18.求岛即成岛 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 需仆成彼仆
19.愿成如意牛 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 如意诸宝树
20.如空及四大 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 资生大根本
21.迨至尽空际 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槃 愿成资生因
二、正发菩提心
22.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次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23.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次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三、结赞菩提心
(一)思惟喜获菩提心
24.智者如是持 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 如是赞发心
25.今生吾获福 幸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 喜成如来子
26.尔后我当为 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 无垢尊贵种
27.犹如目盲人 垃圾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 如是我何幸
(二)思菩提心能利他
1、能除苦果
28.灭死胜甘露 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 是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 亦此菩提心
29.彼为泊世途 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 迎众离恶趣
2、能灭苦因
30.彼是除恼热 清凉心明月 复是璀灿日 能驱无知霾
3、能成利乐
31.是拌正法乳 所出妙醍醐
32.於诸漂泊客 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 令住最胜乐
(三)请他随喜
33.今於怙主前 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 普愿皆欢喜
第四品 不放逸
一、略说不放逸
1.佛子既如是 坚持菩提心 恒勤勿懈怠 莫违诸学处
二、广说不放逸
(一)慎持菩提心
1、不应舍菩提心之因
2.遇事不慎思 率尔未经意 虽已誓成办 后宜思舍否
3.诸佛及佛子 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 云何舍誓戒
2、舍菩提心过患
(1)堕恶趣
4.若誓利众生 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 来生何所似
5.意若思布施 微少凡常物 因悭未施与 经说堕饿鬼
6.况请众生赴 无上安乐宴 后反欺众生 云何生善趣
7.有人舍觉心 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 知唯一切智
(2)损他利
8.菩萨戒堕中 此罪最严重 因彼心若生 众生利将损
9.虽仅一刹那 障碍他人德 因损有情利 恶趣报无边
10.毁一有情乐 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 有情众安乐
(3)迟登地
11.故杂罪堕力 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 登地久蹉跎
(二)慎守学处
1、慎防罪恶
(1)放逸定堕恶趣
12.故如所立誓 我当恭敬行 今后若不勉 定当趋下流
(2)放逸佛不能度
13.饶益众有情 无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过 未得佛化育
14.若今依旧犯 如是将反覆 恶趣中领受 病缚剖割苦
(3)放逸易失暇满
15.若值佛出世 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 何日复得此
16.纵似今无病 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逝 身犹须臾质
(4)暇满失已难再得
17.凭吾此行素 人身难复得 若不得人身 徒恶乏善行
18.若具行善缘 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逼 届时复何为
19.既未行诸善 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 不闻善趣名
(5)暇满难得之理
20.是故世尊说 人身极难得 如海目盲龟 颈入轭木孔
21.刹那造重罪 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 积重失善趣
22.然仅受彼报 苦犹不得脱 因受恶报时 复生余多罪
2、认真修善
(1)不修善实愚
23.既得此闲暇 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 亦无过此愚
(2)临终起忧苦
24.若我已解此 因痴复怠惰 则於临终时 定生大忧苦
(3)后世更受报
25.难忍地狱火 长久烧身时 悔火亦炙燃 吾心必痛苦
26.难得有益身 今既侥幸得 亦复具智慧 若仍堕地狱
27.则如咒所惑 令我心失迷 惑患无所知 何蛊藏心耶
3、尽力断烦恼
(1)思烦恼过患
A.令不自在
28.贪嗔等诸敌 无手亦无足 非勇非精明 役我怎如奴
B.引恶趣苦
29.惑住我心中 任意伤害我 犹忍不嗔彼 非当应诃责
30.纵使天非天 齐来敌对我 然彼犹不能 掷我入无间
31.强力烦恼敌 掷我入狱火 须弥若遇之 灰烬亦无余
C.为害无尽期
32.吾心烦恼敌 长住无尽期 其余世间敌 命不如是久
D.友彼徒自害
33.若我顺侍敌 敌或利乐我 若随诸烦恼 徒遭伤害苦
(2)应发奋灭烦恼
34.无始相续敌 孳祸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 生死怎无惧
35.生死牢狱卒 地狱刽子手 若皆住我心 安乐何能有
36.乃至吾未能 亲灭此惑敌 尽吾此一生 不应舍精进
於他微小害 尚起嗔恼心 是故未灭彼 壮士不成眠
37.列阵激战场 奋力欲灭除 终必自老死 生诸苦恼敌
仅此尚不顾 箭矛着身苦 未达目的已 不向后逃逸
38.况吾正精进 决志欲灭尽 恒为痛苦因 自然烦恼敌
故今虽遭致 百般诸痛苦 然终不应当 丧志生懈怠
39.将士为微利 赴战遭敌伤 战归炫身伤 犹如配勋章
吾今为大利 修行勤精进 所生暂时苦 云何能困我
40.渔夫与屠户 农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 求活维生计
犹忍寒与热 疲困诸艰辛 我今为众乐 云何不稍忍
41.虽曾立此誓 欲於十方际 度众出烦恼 然我未离惑
42.出言不量力 云何非颠狂 故於灭烦恼 应恒不退怯
(3)断烦恼之方式
43.吾应乐修断 怀恨与彼战 似嗔此道心 唯能灭烦恼
44.吾宁被烧杀 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 顺就烦恼敌
(4)惑去不复返
45.常敌受驱逐 仍可据他乡 力足旋复返 惑贼不如是
46.惑为慧眼断 逐已何所之 云何返害我 然我乏精进
47.惑非住外境 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 云何害众生
惑幻心莫惧 为智应精进 何苦於地狱 无义受伤害
三、结劝
48思已当尽力 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 病患何能愈
第五品 护正知
一、守护学处之要-护心
(一)护心则能护一切
1、总说须护心
1.欲护学处者 策励当护心 若不护此心 不能护学处
2、纵心过患
2.若纵狂象心 受难无间狱 未驯大狂象 为患不及此
3、护心功德
3.若以正念索 紧栓心狂象 怖畏尽消除 福善悉获至
4.虎狮大象熊 蛇及一切敌 有情地狱卒 恶神并罗刹
5.唯由系此心 即摄彼一切 调伏此一心 一切皆驯服
(二)护心则护一切之理
1、过患依心
6.实语者佛言 一切诸畏惧 无量众苦痛 皆从心所生
7.有情狱兵器 施设何人意 谁制烧铁地 妖女从何出
8.佛说彼一切 皆由恶心造 是故三界中 恐怖莫胜心
2、六度依心
(1)布施依心
9.若除众生贫 始圆施度者 今犹见饥贫 昔佛云何成
10.心乐与众生 身财及果德 依此施度圆 故施唯依心
(2)净戒依心
11.遣鱼至何方 始得不遭伤 断尽恶心时 说为戒度圆
(3)安忍依心
12.顽者如虚空 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 则同灭众敌
13.何需足量革 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 即同覆大地
14.如是吾不克 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 何劳制其余
(4)精进依心
15.生一明定心 亦得梵天果 身囗善纵勤 心弱难成就
(5)静虑依心
16.虽久习念诵 及余众苦行 然心散它处 佛说彼无益
(6)智慧依心
17.若不知此心 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 无义终漂泊
(三)应勤护心
1、略说
18.故吾当善持 善护此道心 除此护心戒 何劳戒其余
2、广说
(1)护心方式
19.如处乱众中 人皆慎护疮 置身恶人群 常护此心伤
(2)护心原因
20.若惧小疮痛 犹慎护疮伤 畏山夹毁者 何不护心伤
21.行持若如斯 纵住恶人群 抑处美人窝 勤律终不退
(3)护心至上
22.吾宁失利养 资身众活计 亦宁失余善 终不损此心
二、护心方便-正知正念
(一)略说
23.合掌诚劝请 欲护自心者 致力恒守护 正念与正知
(二)广说
1、无正知过患
(1)办事力弱
24.身疾所困者 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 无力成善业
(2)记忆衰退
25.心无正知者 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不复住正念
(3)戒律不净
26.纵信复多闻 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 终染犯堕垢
(4)毁坏宿善
27.惑贼不正知 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 令堕诸…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