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P9

  ..续本文上一页U>也会敬礼这伟大的菩提心。

  

※ 能满一切愿的功德:就像如意宝能去除众生贫穷的痛苦,同样的,依靠菩提心能满足众生的一切需求,也能断除众生的一切痛苦。

  

※ 日日增长的功德:没有菩提心的善业,就如芭蕉树只成熟一次就枯萎了,具有菩提心的善业,功德则会愈来愈增长,一直到成佛之前也不会耗尽。

  

※ 灭罪的功德:菩提心就像劫末的大火,能烧尽一切罪障。

  

总而言之,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菩提心可使一切善业愈来愈圆满,一切罪障日益消除,如果大家想更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看『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利益。

  

因为慈悲力度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发心:

  

※ 国王式的发心:现在我没有能力解决众生的根本痛苦,无法让每个众生了解轮回的真相,并且完整地告诉他们解脱轮回的方法,所以我要先成佛,等我有了智慧再来度他们,如国王必需先登上王座,才有能力照顾民众。

  

※ 船夫式的发心:因为成佛需要很长的时间,怕众生等待太久,所以我要一边学习一边帮助他们,大家一起努力同时成佛,如船夫与乘客一起到彼岸。

  

※ 牧羊人式的发心:慈悲心非常强烈的发心,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成佛,一心只想为了让众生成佛而加倍努力,犹如牧羊人总是把羊赶在前面,而且小心翼翼地守护牠们,直到带回家里。

  

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的差别:「与「行」的差别就像一个人想要达成某个目的,「愿」是想要的阶段,而「行」则是已进入执行的阶段;「愿菩提心」是心中发愿要度化一切众生,「行菩提心」则不但已发愿度众,而且实际去修持六度帮助众生。

  

正式观修菩提心

  

首先,观修知母、念母、报恩,接着再修菩提心;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除了不断地思惟如何解决众生的痛苦,而且还要实际去行动,但,解救众生这样的大事,需要佛陀般的大智慧才能做得到,所以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闭关、修法、行六度,凡是有利于众生的事都要努力去做,尽己所能帮助众生明白解脱的道路,而且不单是明白,还要帮助他们内心生起出离心和悲智。

  

为了解决一切众生的根本痛苦而发誓成佛,对这两者(度一切众生与圆满佛果)从内心深处不断反复地思惟、修练!在内心自然而然生起菩提心之后,再受菩萨戒!

  

下座时的修法

  

要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大家要多多阅读有关于菩提心的公案、故事。大家一定要相信: 佛陀所教的,是我们一定做得到的!

  


  

结语

  

我们的身体想做什么,都是由心来控制的,如果我们的心出离的话,不管什么恶劣的环境,还是充满欢喜跟快乐,如果你的心不快乐,那么就算你住在皇宫也无法生起快乐。佛陀一再告诉我们:「快乐不在外面的物质上面!」但,我们凡夫就是喜欢外在的东西,认为有了它们才会快乐,甚至有些学佛的人把三宝当成是上帝或灵验的神,我祈求祂,祂就会来加持我,自己不必用功佛菩萨就会来保庇我!很多人这样想;我心中有佛,佛菩萨就保庇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佛陀讲:「我没有能力把慈悲心直接给你们,我唯一能给你的是如何生起菩提心、慈悲心的方法。」佛有能力教我们脱离痛苦的方法,但修不修完全是靠我们自己,这很重要的,佛法就是药,治疗心病五毒的药!依照佛陀的教导去做,肯定能去除我们的五毒;有的人身体生病不去看医生而念佛经,他是一位虔诚的人,但,佛陀告诉我们:「身体的病要看医生,心的病需要学习佛法!」佛陀没规定我们生病不用看医生而求佛菩萨,佛陀并不鼓励我们这样做,身体生病就要看医生!

  

现在我们是有病之人,充满「五毒」的凡夫,针对五毒 佛陀讲了八万四千法门,而所有法门的精华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已生令不退而且持续增长的方法,就是修持愿菩提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他重自轻)、行菩提心(六度般若波罗密多),当我们有了菩提心,成佛必需具备的所有条件就都俱全了,寂天菩萨说:「没有菩提心想要成佛,犹如根本不了解戒条,却以为自己在守戒一样可笑。」大家要知道-不具备菩提心而欲求成佛,这是痴心妄想!修持菩提心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愈是有自私的想法就愈不能成就。今日大家有幸听闻而且修持菩提心,是累世福报的显现,忏悔要依靠菩提心,成佛也要依靠菩提心,若犯五无间罪,依靠修持菩提心亦可不堕地狱!

  

为何修菩提心可以净罪?因为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就像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就没有昏沈一样,所以可以对治任何罪障。佛经上说:「即使这一世修练造作的菩提心,其所种下的菩提心种子,下一世就有能力度化整个南瞻部洲数量的众生!」其原因就是愿力和菩提心的加持力。

  

如果自己在家修的话,早上跟晚上修比较好,也比较有时间,结束后,以『普贤行愿品』的精华八句:「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及「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作回向。

  

相较于六道其它众生,获得人身是解脱的最好机会,所以我们的最终目标不要放在世间法上,而是要以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为第一要务,否则就太浪费这次出生为人的机会了。

  

从无始以来,贪念跟执着使我们困在轮回中不断地受苦,始终无法解脱,犹如贪光扑火的飞蛾,至死犹不知其过,「贪念」和「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必须要了解它的过患与对治的方法;佛教提倡「少欲知足」,但并不排斥富裕,我们要戒除的是对富裕的执着,因为金钱本身并不会让你痛苦,对金钱执着才是痛苦的因,对自己的贪欲愈重,因为害怕失去自己,对死亡就愈恐惧,如果是好的修行者,就应该把死亡看成换衣服一样地简单,贪恋、执着这一生的快乐、重视这一生的享受,就不是修行者。

  

我们要随时保持正知、正念;反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如法,好的要继续,不好的要修改,这是「正知」;「正念」是时时刻刻忆念在正法上,要断恶修善,恶业刚萌生时要马上对治、忏悔,较不易形成习气,成了习气就很难改。

  

我们一般非常好奇的「神通」,其实就是我们的分别念,认为大的佛像不可能装进小的杯子里,这是我们固着的概念,我们要辨别某人是不是修行者呢?不是看他的神通、衣着或者头衔,而是要看他有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有些人只是「信佛」,而不是「学佛」,他有的只是修行者的外衣,对于内心的贪执没有修改,就不能算是修行者;慈善机构救困济贫是很好的,解决眼前的问题,暂时让穷困的人们有吃的、穿的、住的,但,这不能解决以后的、下一世的问题,身为佛教徒,我们的眼光要看得更远、更大,我们要以解脱轮回为目标!

  

我们凡夫众生时时刻刻都戴着「五毒」的眼镜,所以看到的事物也都充满着五毒、肮脏和不干净,就像原来是白色的雪山,戴上太阳眼镜就看不见原来纯净的颜色,「净观」的含意并非某一法它本来不清净,而我们要观之为清净,而是所有一切法本来清净,「修习净观」就是学习凡事都要看到『一切法清净不受污染的本质』,我们要多多练习净观!

  

要谨记,传、传佛教所传的都是大乘经典,我们常常称自己是大乘佛教徒,但,是不是大乘呢?这不是因你居住的地区、你的服饰,或者你的上师、你的传承,或你修的法而定的,而是要看你是否发菩提心而修,不依菩提心而修,则不论学习怎样的大法、依靠怎样的上师、穿着怎样的服装,也是小乘法,大家要时时不忘修持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