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认为这不算吃素,台湾目前并不是没办法选择食物的环境,如果还以这种心态吃素,那是与慈悲心相违的!
三净肉的定义是:没有亲见、耳闻被杀、心中没有怀疑那是为我而杀的肉。
现在没有三净肉可吃!为什么呢?因为都商业化了,对啦,我们是没有亲见、耳闻牠们被杀,但,牠们是不是因为我们而被杀的呢?没错,牠们是因为我们而被杀的!!大家想想看,如果大家都没有要买肉、吃肉,市场上会有人去卖肉吗?有人会故意去养、去杀吗?凡事不能只想目前的果,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因!以前,我在西藏的时候,人家请我们吃的肉是三净肉,为什么呢?因为民家养的畜牲,都是为了自己家里过年、过节要吃才养的,并不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卖,而他们杀畜牲也是为了自己节庆要吃才杀,不是为了请我们吃而杀,而且杀的数量非常少,所以杀业还不是那么重,可是现在民众供养的肉就不可以吃,因为这是为了人们要买而养、而杀的,每天宰杀的众生非常、非常多,杀业非常重,这不是三净肉!
年中,南部某个密宗道场办斋僧,场面很大,应供的藏传僧侣很多,供养的东西非常丰富,有素的,有荤的,荤的都是些高级海鲜、肉类..,很多电视台的记者来做报导,镜头对着那些鱼啦、虾啦..猛拍,我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头一直都低低的,这是天大的误会哪!『密宗』给民众的印象就好像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可以做的样子,真是差很大!要知道,这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不是整个佛教,或者藏传佛教的问题,密宗本身是清净的,人的行为不好,把责任推到整个密宗上是不合理的,只要是人,不论哪个团体都有些行较为偏差的人。
密宗和显宗都是 佛陀的教法,都是以慈悲和空性为核心思想,所以大家不要误以为密宗可以为所欲为,没有慈悲和空性的教法,就不能算是佛教,当然也不能称为密宗,大家应谨慎分别才是!
我们都想要快乐,想吃美食、住毫宅..等等,可是却没有去思惟快乐的因是什么,譬如你去餐厅点活海鲜来吃,这就表示你不能体会众生的痛苦,对别人生命冷默,身为 佛陀的追随者要将心比心,多多为他人着想,这是学习菩提心的重点; 佛陀教导我们自己救自己的方法,即使不能帮助众生,至少也不能伤害众生。 佛陀说:『不用学习很多法门,学习一个大慈悲心即可。』没有大悲心就无法生起菩提心,所以修习菩提心的关键在大悲心。阿罗汉也有慈悲心,发自内心地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但他们没有「众生的苦,我誓愿来承担!」这样的大慈悲心,我们自称是大乘佛教徒,修学菩提心,想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就要时时思惟、练习自他交换,凡事要生起感同身受的感受!
地球是这个世界所有生命的载体,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众生,我们要以爱护众生的心态随手做环保,以这种心态作环保,即使是举手之劳也有非常大的功德,因为很多生命将因为你的善举而自然生息,要视随手做环保为自己的本份,如果能这样,就是日日在修慈悲!我们的生活要尽量简约、朴素和低调,这就是环保的起点!
愈能减少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愈能对他人关心,关心他人的能力就愈强。为什么现在各种天灾不断呢?它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类太自私了,常常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滥采滥垦、破坏河川水土,才会如此,这都是我们共业的结果。
记得我小时候在西藏,下雨天,都是先看到黑云从远方慢慢飘过来,然后再下绵绵细雨,要过阵子才会下大雨,都是依次序慢慢变大,所以我们等到下小雨时,才去准备躲雨都还来得及,不像现在,雨一来就像是用倒的,既凶且恶,剎那成灾,令人束手无策,这是要好好思惟的,在以前,我们想要在某个地方新垦一块地、砍一些木头..,都是要先祈请山神的,要经过祂们同意才会去做这些事,而且即使是砍树、垦荒也不会大规模的做,都是够用就停手,不像现在,对人天不敬,恣意而为,多还要更多、大还要更大,这当然就会惹恼祂们,祂们不会和你说话沟通,但,山神、水神都是有大能力者,祂们生气反扑当然就很严重,仔细想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都是因缘法!
佛陀并不是为了展现神通而来世间的,祂是为了救度众生而示现人间,为了去除人们的贪、嗔、痴而说法;现在社会愈发达,人们的贪念却愈大,外在的物质是比从前丰富了,可是人们内心的五毒也更炽盛,所以总体来说仍是负面较多,如果我们再不减少自己的贪欲,力行节能减碳,那就是加速使自己灭亡而已;佛法和节能减碳并非不相关,这是将佛法的观念运用在生活上的方式,节能减碳也是修行,因为以「这么做可以救很多众生的生命」为发心,就是修行;发悲心、发菩提心,发心为利益众生,这样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众生。
* 观修喜无量心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就是「喜无量心」。
观察修
从今生的母亲开始修。先观想自己今生的母亲在面前,以及她平常的穿著和打扮,然后开始修知母、念恩、报恩。
知母:了知今生的母亲,过去世也曾经无数次当过自己的母亲。
念恩:感念她对我的恩德,世间法上的恩德,如生身、赐命、给予物质、教世间知识等;佛法上的恩德,如暇满人身是大恩母亲所赐,住所、衣服、食物等修行资具是母亲所提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对境,都是缘于这位大恩母亲。
报恩:思惟-母亲到底想要什么?求些什么?几经观察确认-母亲想要的就是快乐,但她由于不了解因果,所以总是不断造作痛苦的因,因此她的欲求永远无法如意,我要报答她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理解因果的道理,再就是使她愿意学习与修持出离心和菩提心。
观想「喜无量心」的对境-母亲稍具功德与福报,譬如她具有善良的心地、喜欢做善事,或拥有一些世间上的幸福,如丰衣、足食、居所安稳..,并且去想她所具有的优点,对于母亲所具有的福报与功德,要由内心感到欣喜。
喜无量心观修四个要点:
※ 愿心:希望母亲从今日起,生生世世不离开她现有的功德与福报,而且日益圆满。
※ 希求心:对母亲从今日起,生生世世不离开她现有的功德与福报,而且日益圆满,生起非常强烈的希求。
※ 发誓承担:为了使母亲的功德与福报更加圆满,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修行。
※ 祈祷:我祈求三宝加持,使母亲福慧增长而且更加圆满。
观察母亲不离开快乐略有感受时,再换成其它的对境,如父亲、朋友、怨敌,慢慢扩大到一切众生。
安住修
在观察修的过程中,如果心感疲惫而不想继续,就可以让心念不跟随过去的妄想,也不迎接未来的希求,又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不加改造、不刻意的状态中,悠然安住。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安住修与观察修,两者要轮番交替练习。
下座时的修法
下座时,无论何时何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功德、快乐时,我们都要心生欢喜,不起嫉妒,不离开欢喜心而且让它更增长、更圆满,是对治嫉妒的良方。
* 观修菩提心
四无量心修好之后,就正式进入菩提心的修持。
「菩提」是梵文,「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必需具备两个条件:(1)对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2)想要成佛的决心;有些人对众生非常慈悲,但没有想要成佛,有些人则觉得佛是遍知者,非常伟大,所以想要成佛,但未考虑到众生的解脱,这两者都不能算是菩提心,菩提心要两个条件同时具备。首先,我们约略讲一下它的功德:
菩提心的功德:
※ 胜过一切善业的功德:我们从无始以来所累积的业障和恶习,以一般的善业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一般善业的功德力非常薄弱,但,具备菩提心的善业,它的力量就非常强大,它可以消除一切业障。
※ 名义转变的功德:身为薄地凡夫是非常可怜的,充满轮回的悲哀,但,如果相续中生起剎那的菩提心,就成为继承佛嗣的佛子,人人尊敬的菩萨,就连佛陀…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