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gn="left">※ 现在我会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因为不知道此人曾当过自己母亲的原故。
※ 佛陀说:「天下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我虽然相信这句话,但在生活中却起不了作用,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如法观修,所以我只要努力地修持,内心自然就会理解、感受-「众生和我现在的父母是一样的」。
※ 真正的「知母」是不管任何一个众生欺负我、毁谤我、冤枉我..,我都能安忍,一点也不会生气。
将以上要点反复思惟后,了知今生的母亲,过去世也曾无数次当过自己的母亲;再扩及今生的父亲、兄弟姊妹、朋友,观想他们也曾经当过无数次自己的母亲,接着,观想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也曾当过自己的母亲,再接下来,观想自己最讨厌的人,也曾当过自己的母亲,直到感受升起,了知一切众生皆当过自己的母亲,他们对我的恩德,跟今生这位生身母亲一般,此即是「知母」!
念恩
感受众生皆如今生的母亲一般后,多多思惟母亲对自己的恩德,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依个人状况而思惟):如生身(怀胎十月的不便,生产的剧痛与危险)、赐命(虽然出生了,没有母亲的照顾也活不下来)、施财(给予所有成长所需的物质,如现代人从幼儿园读到大学,一切所需的住所、衣服、学费,都是父母的恩德)、教世间知识(从走路、吃饭、穿衣到待人接物)等世间法的恩德;佛法上的恩德:如暇满人身、修行的资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对境都要依靠母亲才能圆满。
报恩
感念母亲的恩德之后,要想如何以她最受用的方式报答她。想想母亲到底最想要些什么?需求些什么?经过仔细的思惟之后,我确定-母亲无非是想要「快乐」-好的食物、衣服、房子..,及不受病苦、盗贼等等伤害,但,就算母亲得到如此圆满的人间福报,却不具备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因此也得不到永恒快乐的果(圆满佛果),而且因为愚痴而不断造作痛苦的因,因此,她的欲求和所得总是背道而驰。
以不具乐因及乐果的大恩母亲为对境思惟:
※ 人及人天福报的因-相信因果、断除十不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心、害心、邪见)。
※ 解脱轮回的因-出离心。
※ 成佛的因-菩提心。
慈无量心观修四个要点:
※ 愿心:希望母亲能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及暂时与究竟的快乐。
※ 希求心:对母亲能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及暂时与究竟的快乐,生起非常强烈的希求。
※ 发誓承担:为了实现母亲具足暂时与究竟的快乐,我发誓加倍努力。
※ 祈祷:我虔诚祈请三宝加被母亲能具足乐因与乐果。
安住修
当心稍感安乐,不去阻止它,也不跟随它,让心悠然安住,这是慈无量心的安住修。当分别念再起,又从「知母、念恩、报恩」开始观修;观察修、安住修两者要轮流交替练习。
下座时的修法:
日常生活要奉行一切仁慈的身业和语业,心业就是怀有「必须成办一切如母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具体来说,行为上要断除粗鲁、暴力的行为,即使对畜牲、虫蚁也要慈爱有加,语言上,断除口出恶语和诽谤等言词,心里想的是-「凡是众生所求暂时与永久的安乐,我一定要努力成办」。
* 观修悲无量心
观察修
悲无量心的修习方法,按照巴祝仁波切与阿底峡尊者的观点,是从今生的母亲开始修,但若依吉美林巴大师的观点,则是将自己观成那个即将被杀的众生,或身染重病的人开始修,两个方法都可以!
我们依照第一种方法,首先观想自己面前-是今生母亲现在的样貌,然后开始修观察修:
知母:思惟面前的母亲,过去世也曾无数次当过我的母亲。
念恩:思惟母亲对自己在世间法上的恩德(如生身、赐命、给予物质、教世间知识的恩德)和佛法上的恩德(如暇满人身,住所、食物等修行资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对境,都是大恩母亲所赐)。
报恩:详细地思惟母亲她到底想要些什么?我确定-她想要的就是快乐!但她不具备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也不知道怎么修,所以得不到快乐的果,虽然她不想遭受轮回里的任何痛苦,但因为无明而屡屡造作痛苦的因-身体所行、口里所说、心里所想都是不善业,因此只能在苦海中不断地挣扎!
苦谛直接让众生受痛苦折磨,业和烦恼间接让众生受苦,我们虽然无法「直接地」救苦,但可以「间接地」教她离苦的方法,让她了知因果、远离十不善业,渐渐地去除痛苦的因,就好像一个人喝下毒药,毒性发作时(苦谛)无法救他,但毒性尚未发作前,就可以阻止他喝下或赶快找医生一般。
『入菩萨行论』中说:「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不明白因果的凡夫,把自己的快乐跟福报像遇见敌人般地毁灭,虽然想要断除痛苦与烦恼,却糊里胡涂一直造就痛苦的因,对于不善业的过患一无所知,对善法的功德利益也全然不明白,日以继夜、连续不断遭受痛苦的大恩母亲,真是悲惨可怜啊!
以上思惟是悲心的所缘境。
悲无量心观修四个要点:
※ 愿心:希望母亲生生世世都远离一切业与烦恼,以及所有轮回的痛苦。
※ 希求心:对母亲生生世世都能远离一切业与烦恼,以及所有轮回的痛苦,生起非常强烈的希求。
※ 发誓承担:从今天起,为了要让所有如母众生远离轮回苦海,我要努力承担、精进修行。
※ 祈祷:我虔诚祈请三宝加被,使母亲离开三界的苦因与苦果。
安住修
在练习以上观察修的过程中,如果心感疲惫而不想继续时,就可以让心念不跟随过去的妄想,也不迎接未来的希求,又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不加改造、不刻意的状态中,悠然安住。依照个人的状况,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
当心里再度起心动念,就又从前面所说的今生母亲开始反复修习,待稍有感受之后,再依次观修父亲、亲朋好友、怨敌等等对境(跟母亲一样的,修知母、念恩、报恩…),如此反复练习,逐渐扩大到一切众生,观想六道众生充满了痛苦,以人类来说,除了三根本苦,还有八支分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不欲临等苦);并且仔细观察整个轮回充满三根本苦,如是思惟就比较容易生起慈悲心。
三根本苦:
苦苦:公认的、感受得到的苦;轮回本身就是苦,再加上可以感受得到的苦,如生病、贫穷、失恋,就是苦上加苦-苦苦。
变苦:存在时感受不到痛苦,如一般人所说的快乐,当下是快乐的,但当快乐消失时就变成痛苦。
行苦:存在或消失时不会觉得痛苦,它是造成其它痛苦的因,例如有漏的剎那法,因为它不断改变所以有痛苦,又如,我们的青春随着时间而剎那、剎那消失,消失的剎那并不会感受到痛苦,但它是衰老的因。
下座时的修法
要多多思惟-怎样才能使众生离苦得乐?如何才能帮助众生?身、口尽量不要伤害众生,观修悲无量心就是同情心的扩大,从关心家人开始,渐次扩大到小区、城市、所有人类,甚至一切有情。
慈悲和空性是佛法的中心思想,吃肉与慈悲心相违,想要修习菩提心的人们,应该要戒除吃肉的习惯,如果不能马上戒除,也应于佛诞等吉祥日吃素!
以前有些信众会跟我说:『我都是随缘吃素!』当时,因为语言的关系,我以为「随缘」就是「随喜」,所以听到这话都很赞叹,现在我语言方面比较进步了,才知道,哦,原来他们说的随缘吃素就是吃肉边素,这种随缘吃素和我们佛法所说的随缘很不一样哪…
《菩提心的修行次第(澈仁东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