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这五色法界的意思,也就是指这个法界是由五毒所幻化出来的。所以,法界,所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范围。你再仔细去想一下:不是说它广大吗?那么,你的心,什么样的念头都可以产生吧?所以,它有八万四千种的虚妄念头,而且念头它可以遍一切处,遍整个虚空,因此就叫广大。法界这个概念,在我们金刚乘里面,跟佛经里面讲的法界,其实是讲同一个地方。很多人把法界解释成好象是诸佛的法界去了。——那个观念跟我们现在讲的法界,是不一样的。总之,你必须明白一点:有法——就没有解脱。真正解脱的时候,已经没有这些法。——法界也不存在了,诸佛的名相也不存在了。——那只是妙用的变化,智慧的变化而已。而一定不要把那个当成是证悟,那样,错误会蛮多的,这个是蛮满重要的。
弟子问:有什么方法,能解决打坐时的身体酸痛等问题?
上师答:感觉到腰酸背痛,那就把屁股垫得高一点,把坐垫多放几个就可以了。如果还是疼,那么,你们就记住,要在中间起来一下,要让全身的经脉稍微松缓一下,不要硬去坐去。因为你们的经脉还蛮硬的,坐久了容易伤害到。所以,在准备起来之前,一定要先把腿关节等柔软一下。——而且要把这个动作养成一种习惯,不要一下子就马上起来。
禅坐、禅定,它只是我们的一种训练方式。关于气脉和明点,以及我们所讲的三脉、五轮这个部分,它只是我们为了要进一步去修其它东西的时候,比如修宝瓶气的时候,——这一部分的一些功法才需要的。总体上,佛教所依止的,都是毗卢遮那佛的七支静坐法。但企图以七支静坐法,想要去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以禅定,想要去成就,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它只是帮助我们修行的一种方式而已。所以,你尽量让自己舒服点吧。你这样二个座垫不舒服,就放三个,三个还不行,再继续增高。还有一个,就是你们要尽量保持自己的姿势。其实,当你如果真的放松的时候,身、语、意放松的时候,我看到你们的姿势都变了,很多人都变了:有人坐到最后,歪来歪去的;还有人禅坐的时候,他会旋转……,这种问题是在修禅定时一定会产生的现象。身体会旋转,那是代表你的胃、肺、肠胃等有问题了,所以它就会旋转。还有的人,气修岔了,会走到手上去——它会产生一种气动,气动之后会打手印。——他还以为自己修得很高,也有的以为那是神经病,其实那叫气动。
关于气动,过去的少林武术,气——一定要练到手,才会有劲,那个是在练武功,所以气才会走入这种经脉。——那是武僧所需要的。可是那是外功,我们这个是层次最高的,行持的是内的修持方式,所以它不需要动。因为要归结到三脉、五轮最微细的地方,你们将来通过修行,要打开的是这些纠缠着的脉结。——那才是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将来要贯通智慧气的所有打通处。那就等于是,将来你如果修得好,只要心念一启动,你的智慧气要到那里,只要你观想到哪里,它就会到动到哪里。
将来最高的境界,是心气无二无别。我的这个智慧气,我现在一观想,比如我这个拙火现在要到眉间,它就嗖的一声,这里就马上启动了。那等于你的心念想到哪里,智慧气就同步到达。——那才是我们所要的。而现在你们观想,仅仅是一种观想训练,比如说,你观想——气降下来了,其实,也许你的气现在还在后面、还在上升。那种情况叫心气不合一,那你的意念也不合一,所以,目前你们的观想只是作意而已。
实际上,观修的方法,包括气脉、明点的修法,也是叫你们去作意了。那为什么叫你们去作意呢?因为在达到心气合一之前,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当你还不够到达那个境界的时候,它就不能够心气合一。可是,当你修行的各种境界慢慢出现的时候,——虽然比较慢,可是它还是会到的。比如,你去观想它(智慧气)上来,它还是会上来,只不过不是马上就能到了,但它还是会慢慢地上来,只是比较慢。那等修到最后,它就会刹那之间就进去了。——那也就是标志着你的经脉已经畅通了。不过,那只是一种修持的方式而已,不需要去执着。
弟子问:佛教的心的概念如何确立?
上师答:我们所指的心,是很抽象的东西。由于佛法是涵盖了所有各式各样的人心的,把这些人心总结起来,佛法称之为心。它把所有众生的心,都涵盖在里面。也就是说,所有众生的阿赖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尽管每个人从阿赖耶里面所展示出的各式各样念头不一样,可是这一类东西全部都可以归于人心,最终归于佛法的心的范畴。那你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了:每一样东西都是由心、由每一个人不同的思维,而从阿赖耶里面展现出来的。由于思维总是会改变的,而会改变的东西是没有自性的。——会改变就是属于空性的了。因为它既然会改变,它就不是永恒的,也就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所以最终它全部都归入空性了。这个你们可以去从周遭很多的事情中观察出来,我们就不需要用死板的名词来解释空性是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可以这样从心的涵盖、心的范畴、心的特性等多个方面去理解。
弟子问:在修行中,怎样去借助三个动力?
上师答:这个部分很简单,总而言之,牵扯你们的是世俗八风,可这八风最关键的还是中国(教育)老祖宗孔老夫子传下来的儒家思想。天地君臣师,这一切包括了你的所有中外关系,其中间所包括的亲情、夫妻之情、子女、父母、眷属等这么多的东西,都存在于你生活的周遭,你每天都要面对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的每一样,都会影响到你,影响到你的心情、工作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你的修行。——这是一定的。可是,这些又是挥之不去的,是很难挥走的。你每天都被这些东西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你们每一个人都被纠缠在这个范围里面,没有例外。
我是上师,我会不会受这个牵引呢?我也会啊,当然只是一点点而已。——毕竟我能够掌控它。那就是说,我跟你们不同,你们被牵动的是七分,还保留三分在学法。学法的时候,还能知道这个正知、正见是怎么样,但还是有七成被牵动着。那我跟你们正好相反,我有七分己经不被牵动,还有三分——就是残余的人性吧,这残余的人性里还有亲情、感情这个部分被牵动。包括对你们的感情也是一种情,我会去关怀你们,会去在意你们修得好不好。——这也是一种情的纠缠。
真正的一个瑜珈士,修行到了悟空性的时候,这种空了,是没有东西了吗?还是有的。所谓空了,是说你安住在空性里面的时候。——那你不可能24小时都在空性里面啊。如果你24小时都在空性里面,那你就掉入了无想天。所以,在这个空了的“无”里面还会存在“有”,这是一个很奥妙的变化。如果我们光去顾及这个空与不空的境界,标准就太低了。——那是罗汉境界而已。大圆满瑜珈士到了这个境界,已经是——我虽然安住在这个空里面,可是我可以任运去变化了。那就是说,你的心可以由你去自主,对任何事,既可以去放,也都可以收,不被牵引。不被牵引之后又不迷失,那才是关键。
所以,你们想在这个部分彻底去认知,其实你们都可以感觉得到、体悟得到。你有空时可以去思维一下,你每天可以去观察周遭一些事情,然后就知道了,那并不困难。今天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受到佛法的教育和熏陶?尽管也明白一些道理,有没有想去做?可是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力量在牵扯着你,随时随地都在拉扯着你,千丝万缕的每天都去拉扯你的心。所以,有时候我也是很无奈的告诉你们:唉!你们早点放下吧,去山里吧。但我知道那是很困难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到了你真正地认知到了一个程度,而且不是说你把一切都丢下了,没你的事了。——那修行也绝对不是这样的。
为此,我希望你们要去明白:不管你在世俗,或者去出世修行,能否让自己的心跳开这个(纠缠),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我今天人在哪里,我的身份是什么.....就可以了。因为既然你已经出了家,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是非?所以,你身上穿什么都没有关系,衣服是不代表境界的。和尚穿上了袈裟,那他就是解脱者吗?当然不是。总之,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我不好意思再讲了。所以,所谓一切自在,不是由你们的衣服决定的,而是由你们的心决定这一切的。
但是,你们是佛弟子,更不要说是我的弟子了。——我的弟子要求的会比较严谨吧,因为你们出去所做的任何一切事,包括你们所想的,那都是代表我这个上师的。你们要千万记住,你所代表的不是你个人。你在做任何事时,你要想到不是你个人,那当然你所做的一切,就都代表上师了,此外还代表着佛法了。我们的行为如果不好,那人家会批评到你的上师,批评到最后面,还会株连到我们的老祖——释加牟尼佛,就会骂到他那里去了。——因为我们所有一切修行者,都是如来的四众弟子啊。所以,我们自己去做事时,就要想到这些。那你如果可以想到这些的时候,你去做什么就会去谨慎了,这样反而比较容易了。
至于说你们如何就能够让自己拥有这个修行的动力?其实,我讲得怎样苦口婆心也没有用。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就是: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或许你认识深,或许你认识浅,——但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当你清醒的时候,你会想到——糟糕!今天这个法没有修,于是就去多修一点。可是一忙的时候,大概又不知放在哪里去了,——明天再来修吧。——你们每一世都是这个样子吧。如果说你面临着最烦心的事,比如家里有病人,或是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是经济压力、工作压力,这些都会导致你们情绪低落。这时候你去修法,一定很难静下来。可是,由于我们受过佛法的熏陶,起码脑子里已经有一些正确的教化。那么,从正确的教化里面,你会产生一种警觉,也就是说会常常察觉到:到底有没有做(修行)?做得好不好?你会想到——哦!我今天糟糕,没有做(功课)。——那这就是还有觉性,就不算是完全迷失了。完全迷失了,那就是一般众生了。那就是根本不认识佛法,甚至是根本否定佛法的。那我们最起码在一群迷失的众生里面,还算是比较清醒、比较庆幸的一群吧。所以,我也想告诉你们,尽量地学会修法或是传法,正知、正见就会慢慢地累积。如果你有足够的正知正见,而且,如果你也正在实践——最重要的也是这两个字(实践)——当你自己在实践的时候,那你的业肯定是在慢慢地消退的。而你的业慢慢消退的时候,你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小。所以说,一开始我就告诉你们,(修行)这一条路是很辛苦的,而且是寂寞的。
弟子问:记得上师曾经说过,在目前的这个时候肉身成佛已经不可能,这个是不是说即身成佛已经不可能;上师又说我们现在采取的是大圆满心部法门可以回避肉身问题,那时不是说心部方法不可以即身成佛但可以即生成佛?其次,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差别到底在何处?如果说一个人即生成佛而没有即身成佛,那么他成的佛到底是个什么佛,是不是只是法身佛,或者报身佛而不是化身佛?再次,如果说即生成佛是成就法身佛,那么请问上师这个即生成法身佛和中阴时第二生成就法身佛到底是怎么区别?这个有可能吗,还是说两者根本就是一回事?最后,如果说即肉身成佛已经不可能,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实修圆满次第呢 ?
上师答:1、即身成佛,不是不可能,但条件是越年轻越好。而且需要大圆满已开悟之上师依次深入指点,所以极难修。另者,心部只可即生成佛,也就是中阴成佛;即身——是不经中阴直接化虹走了。两者差别在此。2、两者本是同一件事,但成佛并非成就法身佛。法报化三身只是名相,用来指导修行之次第。事实上正觉需要法报化三身同时圆满,才能正觉。——三身同时圆满证悟的才是法身真如。3、虽说肉身成佛极困难,但一位具德上师还是依次第教授,因之,圆满次第只授予放下世俗者。
《解惑答疑集锦(吉美衮桑滇贞仁波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