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11)▪P4

  ..续本文上一页满来完成你的佛道,真无穷,佛道是福慧无边嘛,所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这就是说,为什么特别提出来呢?因为一般人一直想断这一关,可是断不了,这一关断不了他就烦恼,所以就一直痛苦、一直自责,他虽然知道要修行,但是断不了,所以他很苦恼,变成欲望根本性在交战,理性根感性在交战。所以他一方面感到很罪恶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修行人,又一方面又没有它的办法。所以六祖了解众生的根器,就是说,淫性虽然是烦恼的东西,但是你若是能观照,当下就是空,这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特别举出:淫性本是净性因,也就是说,你不必为了这种事而感到很烦恼,你若是透得出此关,你就是出尘罗汉。所以凡夫用离开得办法,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啦,若是大彻大悟的人,离跟不离完全一样。譬如庞蕴居士娶妻生子,维摩居士也娶妻生子,他照常是佛,没有他的办法,对不对?为什么?这对他没有作用。简单来说,你若是有大智慧,这一关对你没什么差别,你若是不会运用,那么这就是生死法。所以说:淫性本是净性因,因为这一关特别难断,六祖也了解,众生大家也了解,这一关特别难断,所以说:【除淫即是净性身,】你若是放下这个念头,你当下就是清静的本性。因此修行的人应该在修行好好下功夫,尽量减少,是不是?本性中应各自离五欲六尘,【性中各自离五欲。】本性当中应该渐渐渐渐马上离开这个五欲,也就是说渐渐淡薄。【见性刹那即是真。】与我们的本性相应,刹那间这就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世尊”就是指我们本来的面目,今生若是遇到顿教法,忽然间悟入了,见到自己的世尊,就是我们的如来,就是我们的本性。【若欲修行觅作佛,】想要寻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拟不知道要从哪里找,我告诉你,【若能心中自见真,】你若是了解,心中就是有佛,【有真即是成佛因,】若是有真实的智慧,找到悟性,那么明心见性,这就是成佛的因。【不见自性外觅佛,】你若是不了解你的本性,想要找佛,【起心总是大痴人,】起心动念要找,总是大愚痴的人,佛不能找,放下就是本来面目。【顿教法门今已留,】现在已经留下来了。【救度世人须自修,】救度世人就是要利用他,想要利他,要须先自利,自修就是自利。所以救度世人先自修,你若是想救度世间,要利益众生,一定要先自修自利,叫做要须自修自利。【报汝当来学道者,】也就是很诚恳的告诉大家,想要学道的人,【不作此见大悠悠。】不作此见,把笔拿起来,此见就是顿教法门,你若是不用这个顿教法门,那么大悠悠,就是悠忽的度日,想要成佛了无止期,了无期,就是没有精进的功夫,悠悠就是懒散懈怠的意思,散兵部队,懒散懈怠。你说我是有在听,我却不去行持。所以说:大悠悠,不作此见大悠悠,没有精进的功夫。【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我灭度之后,【莫作世情】像世间的人情世故,【悲泣雨泪受人 间】做一些仪式让人 间,【身着孝服,】孝服就是像孝男所穿的,【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你若是了解你的本来面目,【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你看六祖的慈悲,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像师父在讲经一样,怕你们听不懂,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来解释常、无常的东西。【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就像我在的日子一样。所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兀兀不修善,】兀兀把笔拿起来,兀兀,就是真如本性是不动的,也不必去修什么善,它本来就是清静的东西。兀兀就是不动,不动不修善,也不必去修什么善。【腾腾不造恶,】腾腾就是自在无所为,自在无挂碍叫做腾腾,他也不会去造这个恶。意思就是说,本性本来就不动,也不必修什么善,本性本来就自在,也不会去造什么恶。【寂寂】就是安静,以在这个寂静当中【断见间,】断见就是说,一切见间都是烦恼的来源嘛,你在清静心的当中,定慧均等的当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当中,寂寂就是安静。你内心只要拥有一颗如如不动的安静的心,那么这些见闻觉知就对你没有什么作用,断这些见闻,你就没什么烦恼。【荡荡心无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不用再解释了。师说这首偈之后,【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端坐就是正坐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吾行矣,我要去了。【奄然 化,】奄然就是忽然、忽然,忽然间就往生了,也就是断气了。【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属就是连,天空的这个白虹连在这个地上,属地就是白色的光连在地上,【林木变白,】因为一代祖师入涅磐了。【禽兽哀鸣。】十一月广,在十一月的时候,也就是开元元年十一月的时候,这个法性寺、国恩寺。【十一月广韶新】把笔拿起来,广州有法性寺,我们法性师的这个“法性”法性寺。韶州有宝林寺,新州呢有国恩寺,这三间寺庙在争夺,现在要争夺六祖的真身。【三郡官僚洎门人】也就是弟子,【缁白】缁就是出家人,黑色衣服叫做缁,所以就是指出家人。“白”就是指俗家人,出家、在家【争迎真身,】都抢着要迎接六祖,【莫决所之。】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因此就点香,【乃焚香祷曰:】也就是求指示要归于何处。【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很灵验!一燃香,就知道欲归于何处,【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神龛就是在从前的时候,现代人是没有了,从前在修禅时,都钉一个小小的这个龛,人就坐在里面,六祖往生了,就将这个龛,那么他所坐的小小的龛、所传的衣钵,把他迁回来。【次年】经过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也就是为他塑造金身,【门人忆念取首之记,】取首,就是六祖的头回被砍走,张净满回来砍头。【逐先以铁叶】铁也就是铁片、铁片,把铁片放在里面,再用【漆布】安在这个六祖的颈部,【固护师头】固定保护六祖的颈子,【入塔】再安放于塔中。【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所以韶州奏闻,【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所以皇帝就立这个石碑,纪这个师,六祖得道,他的一生一世的经过。【师】就是六祖,【春秋七十有六。】也就是七十六岁。春秋,一个春秋就是一年嘛,所以就是七十六岁。印光大师活到八十岁,那么六祖活到七十六岁,我已经四十了,若是像六祖的年纪,只剩三十六年可活了。【年二十四传衣,】也就是得到衣钵,经过十几年之后,【三十九祝发。】祝发就是剃度、剃度。【说法利生,三十七载。】所以他也是很认真的说法。得旨,得到顿悟入道要门的宗旨,传法者,嗣法就是传法,后代接衣钵的叫做嗣法,【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六祖太厉害了!【达磨所传信衣,中宗赐磨衲宝钵,】磨衲宝钵,“衲”就是所谓的袈裟,宝钵就是这个水晶钵,所以说磨衲宝钵就是袈裟跟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就像六祖生前一样端坐着,【并道具等,】以及其他六祖修行所用的叫做道具。【主塔侍者尸之,】“尸之”就是负责的人,就是负责,要他来负责、组织。交代这些人负责,看谁负责,叫他好好的来看管。【永镇宝林道场。】所以他是回到这个韶州的宝林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来显示这个宗旨。兴隆三宝,【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这个道场现在还在,他们去大陆的人有去看,还在、还在。那么讲这个《六祖坛经》,是要让大家了解本性的东西,悟到本性要用功就易如反掌,很简单的就能完成我们的道业。我们若是没有悟到本性,我们每天拼死拼活的,以分别心来修行,是非善恶都放不下,那么我们就没办法修行,所以最基本的修养也是要做到的。因此讲《六祖法宝坛经》也就是说能够悟道这是很好,若是不能悟道,最基本的修养,放下,那么泥的日子也比较好过,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六祖法宝坛经》就讲到今天,总共讲了十六卷录音带,所以想买的人要预约的,去孙太太那里预约,或是玉清师姑那里预约,今天就到此结束。祝大家早日开悟,大彻大悟成佛道,以后大大的普度众生,好不好?

  

《六祖坛经(11)》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六祖坛经(10)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