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P2

  ..续本文上一页烟火的广汉高僧法成大师。《高僧传》卷十一《习禅·宋广汉释法成》载,法成“学通经律,不餌五谷,唯食松脂,隐居岩穴,习禅为务。”法成不食人间烟火,通于经律,以禅为务的特色,此巴蜀僧佛道兼修的史实。

  与玄高禅师齐名的慧览传禅于巴蜀。《高僧传》卷十一《习禅·宋京师中兴寺释慧览》,慧览为酒泉人,姓成,与玄高大师“俱以寂观见称”,曾至西域受戒,并在于填传戒,教导河南吐谷浑慕延世子琼等,“令于蜀立左军寺,览即居之。”后经长江东下,止钟山定林寺,后敕住中兴寺。

  玄高弟子僧隐律师弘通巴蜀。《高僧传》卷十一《明律·宋江陵释僧隐》,师八岁出家,长斋持戒,妙通十诵,诵法华维摩,并从西凉州玄高法师学禅。“高公化后,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顷之东下,止江陵琵琶寺”。至刘宋时,律学已在巴蜀地区得到传播。

  由道转佛,苦行烧身的僧庆大师。《高僧传》卷十二《亡身·宋蜀武担寺释僧庆》,师为巴西安汉人,家世事五斗米道,十三出家,止义兴寺。“先舍三指,末誓烧身,渐绝粮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459)于蜀城武担寺西,对其所造净名像前,焚身供养,刺史张悦躬出临视”。张悦为蜀地著名刺史,对佛教采取扶持的态度,并延请大量高僧来蜀地弘法。僧庆大师苦行亡身,周时亦有益部僧释僧崖烧身供佛之事,可见极端苦行及亡身之风气,延至巴蜀。

  (二)南朝齐代之高僧

  慧观大师弟子法瑗经巴渝下南京,成为一代大德。《高僧传》卷八《义解五·齐京师灵根寺法瑗》,法瑗一兄为魏尚书,二兄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从竺慧开出家,于元嘉十五年(438)还梁州,下成都,经长江“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慧观为著名的译经大师。

  考察巴蜀佛迹及阿育王塔的高僧玄畅大师。《高僧传》卷八《义解五·齐蜀齐后山释玄畅》载,著名的禅师玄高的弟子玄畅,在荆州长沙寺与沙门功德直译出《念佛三昧经》等后,“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西适成都。初适大石寺,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至昇明三年(479),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于是泛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患至京,倾众阴望,止住灵根,少俄而卒。春秋六十有九。”玄畅大师曾两次经巴渝之地,到涪陵礼拜过相思寺佛迹及阿育王塔。其弟子法期,蜀郡陴县人,先从智猛学观法,后随从玄畅游学蜀地。(见《高僧传》卷十一《习禅·宋荆州长沙寺释法期》比玄畅稍早一点来巴蜀礼佛迹的尚有晋代慧达大师,曾发掘出金陵长干寺、鄮县阿育王寺的舍利塔。

  北山二圣之一的法绍大师,经巴渝东下,贵为一国之师。《高僧传》卷八《义解五·齐琅琊山释法度》云:“时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法度),而学解优之,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绍本巴西人(绵阳市),汝南周颙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汝南周颙是著名的文豪,而巴西法绍与之交流,并从巴渝东下,后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之师。

  僧隐律师弟子法琳,于巴蜀弘扬净土教法。《高僧传》卷十一《明律·齐蜀灵建寺释法琳》,法琳律师研心十诵,从隐公学律,“益部僧尼,无不宗奉,常祈心安养,每诵无量寿及观经,……齐建武二年(495),寢疾不愈,注念西方,礼忏不息”。净土本有弥勒净土、极乐净土、药师净土等类,法琳所弘,为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教法。

  经长江四过巴渝的智称大师。《高僧传》卷十一《明律·齐京师安乐寺释智称》,魏冀州刺史徽之后,宋孝武时,随益州仰禅师于下都学习,后随仰“反汶江,因扈游而上,于蜀裴寺出家”,精于律部。“后东下江陵,从隐具二师更受禅律”,后余杭宝安寺释僧志请还乡讲十诵,“云栖寺复屈为寺主,称乃受住……倾之反(返)都”。

  诵经弘教的益州法定及僧侯大师。《高僧传》卷十二《诵经·齐上定林寺超辩》云:“时有灵根释法明、祇洹释僧志、益州释法定,并诵经十余万言,蔬苦有致德。”蔬食诵经,操作独立,法定大师持十万余言,记忆过人,被录入高僧之列。《高僧传》卷十二《诵经·齐京师后冈释僧侯》云,“萧惠开入蜀,请共同游,后惠开协同义嘉,负罪归阙,侯乃还都”。僧侯大师两过巴渝。

  经巴渝西行求取佛牙舍利的法献大师。《高僧传》卷十三《兴福·齐上定林寺释法献》,“先闻猛公西游,备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475)发踵江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既到于闐,欲度葱岭”,得佛牙一枚,舍利十五身。此佛牙今存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内,曾到缅甸、台湾等地巡回供奉。

  精于音韵梵呗的昙凭大师及善于转读的僧令道光大师。《高僧传》卷十三《经师·齐白马寺释昙凭》,犍为南安人,止白马寺,“后还蜀,止龙渊寺。巴汉怀音者,皆崇其声范。每梵音一吐,辄鸟马悲鸣,行途住足,因制造孽铜钟,愿于示来常有八音四辩。庸蜀有铜钟,始于此也”,“时蜀中有僧令道光,亦微善转读”。

  影响及于巴渝的唱导大家慧芬大师。《高僧传》卷十三《唱导·齐兴福寺释慧芬》,“学业优深,苦行精峻,每赴斋会,常为大众说法。梁楚之间,悉奉其化”。

  三、结语

  古代巴渝地区之佛教,因资料缺如,虽历经数代而佛法演进,然诸文献少有本土高僧之点滴记载。今阅览梁慧皎大师之《高僧传》,凡与巴渝有涉,即加以圈点,汇集而成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事。事虽简略不全,亦不加诸辨析或旁证,仅存原意,抛砖而已,以待来者广其史册文献,网络四方史料,再作攻玉之作。

  

《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